電子報
電子報

電本班的“三巨頭”





  5月21日,第四屆大學生宿舍文化節(jié)頒獎典禮在體育館報告廳舉行,在晚會播放的DV大賽一等獎作品《姐妹》片尾介紹上,你會赫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人員名單里有這樣三個名字:仲躋沖、趙俊龍、王偉。這是他們的又一個合作成果,這部作品將代表我校參加省大學生宿舍文化節(jié)的評比。
  對于這三人,也許大家還有些陌生,但談到他們所在的社團及學生組織,大家一定熟悉。王偉,校團委書記助理,兼物理系學生會主席;趙俊龍,廣播站站長,兼校學生會副主席及物理系學生會秘書長;仲躋沖,大學生通訊社社長,兼物理系宣傳部部長。如你所見,他們來自同一個系,然而不僅如此,作為學校三個重要學生組織的負責人,他們還來自同一個班———物理系06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仲和趙走到今天實屬偶然。仲陪舍友參加通訊社納新,在大家熱情自我展示的氛圍感召下,他也走上講臺,后又通過筆試和面試,成為通訊社成員。同樣是戲劇化的際遇,當趙和室友參加廣播站面試時,抱著試試看心態(tài)上場的他卻是宿舍唯一被錄取的。他們是善于捕捉機遇的人,相似路徑成就了不同但同樣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
  王偉是校團委會學生負責人,曾和趙代表學校參加省學聯(lián)第十次代表大會。他組織了校第一、二屆讀書節(jié);積極組織“周四論壇”,將其打造為我校對團員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響亮品牌;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組織同學去干休所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到街頭美化環(huán)境……出色完成各項工作,提升了學生德育素質,豐富了學生文化生活。
  趙俊龍作為廣播站站長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在機構調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把廣播站播音組、記者部、編輯部優(yōu)化整合為欄目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曾多次擔任學校大型活動主持人,多次獲得校內外朗誦比賽大獎。5月25號,趙又代表菏澤赴濟參加省環(huán)保局演講比賽。在眾多成績面前他并沒有沾沾自喜,卻感嘆說:“知道的越多,才發(fā)現(xiàn)自己懂得越少?!?br>  仲躋沖擔任通訊社社長,另兼齊魯晚報、大眾網菏澤站學生記者、網站編輯。作為理科生,從對新聞寫作的排斥,到一步步喜歡并熱愛上新聞事業(yè),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記者和編輯,這個興趣培養(yǎng)過程付出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清楚。多篇文章被校報、校園網及新華網、中青網、中國教育網、齊魯晚報、大眾網等刊登或轉載。作為社長,他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帶領通訊社參與了眾多活動的宣傳報道,保證了校報正常出版、發(fā)行和校園網的及時更新。4月份,通訊社聯(lián)合學工部舉辦了“迎校慶頌母校”大型征文和頒獎晚會,獻禮母校60華誕。目前,大學生通訊社已日漸成長為一個高效、優(yōu)秀的學生組織,成為學校新聞宣傳報道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
  正是這樣兢兢業(yè)業(yè)、踏踏實實,他們在不同崗位上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鐵三角”支撐著學生活動的有序開展他們三人一同參加學?;顒拥膱鼍安恢挂淮蔚爻霈F(xiàn),不僅因為他們是一個班的同學,而是由于他們有著緊密的工作聯(lián)系。他們經常一同組織或一同參加校級活動,每當好的想法或創(chuàng)意產生,或許是基于一個班的原因,他們往往互相出謀劃策,交流經驗,彼此支持。活動開展時,一般王偉在幕后組織,趙俊龍在臺上主持,仲躋沖在臺前攝影、采訪以及負責后續(xù)的宣傳報道。正是這樣保證了一個個活動順利進行,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他們也在合作中吸取經驗教訓,共同進步。王偉說:“我很享受這種合作,像鐵三角,互相支撐、幫助。每次在一旁看到臺上神采奕奕的趙和臺前抱著相機專注于鏡頭的仲,羨慕之余,我對活動也有了自信,有他們鼎力相助還怕什么呢!”
  他們在系學生工作中也舉足輕重,協(xié)同組織迎新晚會、運動會、科技文化節(jié)……去年5月12日,驚聞地震噩耗,在晚上系黨員談話會上,仲提議大家為地震災區(qū)獻血,為抗震救災斗爭獻上自己綿薄之力。14日上午,王、趙、仲等27名黨員來到東方紅血站義務獻血。據(jù)血站負責人介紹,這批大學生是震后第一批來此集體獻血的學生團體,其中兩名暈血學生仍各堅持獻上了400mL愛心血液,我深受感動。他們這一善舉被中國獻血網、齊魯晚報、山東商報、菏澤電視臺、牡丹晚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吹剿麄內说哪鹾托燎冢倩仡^想想物理系學生工作所取得的各項優(yōu)異成績,對其中的許多不可思議便自然豁然開朗。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私底下,他們是要好的朋友,是兄弟。大二搬宿舍的時候住在了一起,床挨床。趙說:“一次晚上10點,我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宿舍,一個誘人的大蛋糕擺在桌子上,王和室友一起高喊生日快樂,那次我讓工作忙得顧不上生日,但他們還記得,我哭了,流的是幸福的淚水?!敝俸挖w大二時是同桌,對播音主持有強烈興趣的趙犯了愁,因為他從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訓練。仲回憶說,“趙從圖書館借了很多關于普通話發(fā)音標準的書,利用課余時間研究練習口型和發(fā)音技巧,有時我都開玩笑說他是不是魔怔了,內心卻充滿著敬佩?!?br>  采訪時,我們一直體味著他們的親密、融洽。逗樂、幽默、笑聲不斷,在互相揭短、搞怪、爆料同時,三人又互相提醒、補充、捧場,似乎那些往事已將他們融為一體。短短的采訪,我們只是聽著,記著,羨慕著。是緣讓這電本班“三巨頭”相遇,他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事業(yè),但“英雄相惜”,在平時溝通、協(xié)作中漸漸培養(yǎng)了深厚友誼。真是應了那句話:“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W生記者 董道焱歐萌 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