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亞松,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曾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2項,是國家優(yōu)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網絡精品課程的主要成員。先后主講本科生“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近代煉油技術”及“石油加工與商品學”等課程,主講研究生課程“石油物性”,長期擔任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負責人、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化工學院教學專家組組長、化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記者:您如何看待教師這個職業(yè)?給您留下最深印象,對您職業(yè)生涯影響最大、幫助最多的是哪一位老師?
周亞松:教師是最有成就感的職業(yè),能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批優(yōu)秀的人才是非常幸福的事。我讀博士時的導師是林世雄先生,他善待學生、淡泊名利、執(zhí)著事業(yè)的人生態(tài)度對我影響至深。在我走上講臺之后,他和吳肇亮先生等老教師給予了教學方法上的引導和指點,讓我受益匪淺。
記者:您認為當一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什么?
周亞松:我時刻對自己有一種要求:不要誤人子弟。我認為,讓每堂課都講得更精彩是教師的本分,希望學生通過我的課堂,得到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學會為人處事的能力。
記者:要培養(yǎng)學生您認為重要的這些能力,您都會使用哪些教學方法?
周亞松: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每堂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很重要,要將自己認為出彩之處及時記錄下來,對于問題更要及時總結。另外,教學、科研是教師的兩項重要工作,教師應以教學為中心,不要刻意追求科研過程中的名與利;但是上好課程需要一定的科研積累,保證有最新的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不斷融入到知識體系中。就具體方法而言,可以通過實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掌握上述能力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
記者:您有怎樣的為師心得與年輕教師分享?
周亞松:教師要“用心教學”:以“良心”去教學,不負學生家長的囑托;以“愛心”去育人,承擔師父的責任;以“責任心”去工作,回報社會的尊重。年輕教師應該舍得花時間去“專研”——專門研究教學規(guī)律、專注掌握教學內容、專心對待自己的學生,這樣才能“站得住”講臺,讓學生緊緊跟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