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隨著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開幕,我國高校油氣地質領域終于有了全國性的賽事。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頒布,提出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各類工程技術人才。同年,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在此背景下,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各類專業(yè)學科競賽不斷涌現,在地質工程、石油開發(fā)等專業(yè)領域相繼舉辦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賽、全國大學生地球物理測井大賽等賽事,這些大賽得到了國內數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積極響應,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是,在油氣地質勘探領域,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學術競賽還是一個空白。
2014年起,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開始籌備醞釀全國油氣地質大賽,前期的調研、構思及設計主要由AAPG學生分會負責。2014年、2015年,兩屆學生分會均安排了專人做大賽策劃。經過前期的積累,2015年11月,地球科學學院借全國石油高校教育論壇之際,向與會高校介紹了大賽的設想和準備工作,得到了與會高校的積極響應和熱烈支持。
2016年5月,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正式啟動,7月,賽題發(fā)布,9月,各賽區(qū)完成初賽,10月,確定進入全國總決賽的名單。最終,10月28日至30日,來自全國各地入圍決賽的石油地質學子齊聚軍都山下的石大校園,為自己的光榮與夢想而戰(zhàn)!
全國油氣地質大賽就這樣承載著使命,破土而出,抽枝發(fā)芽,讓優(yōu)秀的全國石油地質學子齊聚一堂,共同交流,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選手們認真參賽的同時,離不開每位評委老師的認真評審。
石大教師鐘大康作為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研究生學術論壇的評委,在論壇展板評選過程中認真負責,與每一位參展選手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學術理念。由于評審環(huán)節(jié)較多,在評審過程中,鐘大康老師一度身體不適,但他仍然在堅守評委崗位,只是囑咐身邊的學生去辦公室拿來了他常吃的藥品,吃了藥簡單休息后又繼續(xù)投入到評審工作中。他嚴謹治學、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深深感動著在場所有的參賽選手及與會人員。
大賽期間,有很多像鐘大康老師一樣,默默奮戰(zhàn)在一線的評委們。他們專心傾聽學生講解,詳細記錄所聽內容,虛心請教同組評委建議。他們認真觀摩每一位選手的答辯,詳細傾聽選手的每一句話,仔細辨析存在的問題,尤其對參賽項目中參賽成果的總結、學術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都熟記于心。因為他們深知,評委責任重大,評審結果承載著全體參賽選手的期許。他們用睿智的思維、風趣的語言、獨到的角度、中肯的點評、豐富的經驗,讓參賽選手感受到了嚴謹治學的教師風采。
師道既尊,學風自善,評委們的悉心指導提升了參賽學生的能力與水平,體現了大賽的公平和公正。這些都是所有評委堅守與付出的結果!
工作人員:難忘繁忙而美麗的日子
大賽的成功舉辦凝結著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對于他們來說,那是一段繁忙而美麗的日子。
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能夠成功舉辦,讓地球科學學院AAPG分會的同學們歡呼雀躍,回想兩年前的大賽籌劃,再到今年年初的敲定,最后到六月賽題的公布、九月校內賽的舉辦、十月技能大賽和頒獎典禮的布置與準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份資料都有他們辛勤汗水的付出。他們用自己的執(zhí)著精心呵護著這顆“幼苗”的成長,讓它承載著創(chuàng)新的夢想。
就在大賽決賽通知發(fā)布的前一夜,AAPG網絡部的部長守在電腦前等待通知最后的文稿與確認。外聯部與其他高校建立了專門聯系,轉發(fā)各項通知,收集所有的資料與信息。在校內選拔賽前一夜,學術部部委核對每一份評審材料和現場物資,秘書部部長帶領部委們布置好兩個答辯教室。全國總決賽之前的一個月,宣傳部不斷修改宣傳海報、設計外聯部收集所有隊伍信息,制作團隊風采展示。在那一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張有序、繁忙而美麗的日子里,AAPG每一位同學都付出了所有的心血與精力,讓大賽以最完美的形象展現在全國石油地質學子和老師的面前。
AAPG成員除了統籌社團內部的任務與工作,也需要配合完成其他社團的工作與安排。除了在每周必開的大賽協調會上討論并通知各項決策提出解決方案,還要向指導老師們請教遇到的“疑難雜癥”,賽前的每一天,AAPG的QQ群信息都蹦出許許多多的任務,大家在線上及時溝通協商,快速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當大賽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頒獎典禮結束時,激動、感恩的情愫一股腦的涌上心頭,他們相信,為大賽所工作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將為他們的大學生活增添更加明亮的色彩;他們相信,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一一記錄在遠道而來參加比賽的師生眼睛里;他們相信,他們也像參賽選手一樣在大賽中不斷歷練成長;他們相信,全國油氣地質大賽將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成熟!
“請在本周日前提交知識競賽的具體規(guī)則和你們設想的設備和器材”。今年7月1日,地球科學學院社團聯合會接到了這樣一條通知。大到競賽環(huán)節(jié)如何設置、比賽設備如何配置,小到搶答題的搶答時間設為幾秒、選手需要多少支筆,都需要他們精心設計,周密籌劃。一想到任務的艱巨,社聯同學們最開始的反應是懵懵的。不過,好在他們在短時間內迅速理清思路,研討策劃,廢寢忘食,大開腦洞,使知識競賽的競賽規(guī)則陸續(xù)出爐,并在不斷改進中推動準備進程。
知識競賽30天倒計時之際,在完成了前期策劃任務之后,他們開始更多地考慮競賽現場效果。開場視頻效果不夠震撼,改;燈光照射不能突出重點,改;音樂方案拖泥帶水,改。燈光音樂是漸弱淡去比較溫和?還是戛然而止更能吸引關注?研討。他們和主持人反復地一遍一遍地溝通,只為確保比賽當天萬無一失。
10月28日,知識競賽第一次彩排。結果差強人意,無數問題冒了出來:燈光轉換慢、音樂不協調、環(huán)節(jié)銜接不夠順暢……他們立即調整。接著是10月29日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彩排……一個個問題被發(fā)現,又一個個的被迅速解決。無數個設想、無數次嘗試、無數次改進,最終換來了知識競賽的順利舉辦。那一刻,他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了下來;那一刻,他們體會到成功夾雜著的苦中帶甜的味道。
大賽期間,地球科學學院蒲公英協會的志愿者們成為賽場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當接到大賽志愿服務時,蒲公英志愿者協會“厲兵秣馬”,迅速行動,從前期志愿者的招募,到后來志愿者培訓會的召開,各項工作都反復調整,用負責、真誠、熱情彰顯志愿者的魅力,詮釋志愿服務的內涵。
大賽緊鑼密鼓舉辦之時,志愿者們絲毫不敢松懈,清晨、中午、夜晚,他們的身影無時不在;比賽現場、接待酒店、石大校園,他們的服務無處不在,他們在忙忙碌碌中悄然完成每一項志愿服務工作。
志愿者們禮貌的問候、關切的眼神、燦爛的笑臉,點綴了寒冷的深秋,溫暖了一顆顆初來乍到惴惴不安的同學的心。寒風里,一位身材瘦小的志愿者抿著嘴,吃力地用雙手提著大袋的材料艱難地往會場走,手上的勒痕隱約可見,呼哧帶喘地上到中油大廈的三樓報告廳,把東西放在角落里,又跑步離開去拿下一撥材料,分秒必爭。會場中,身穿旗袍的禮儀志愿者溫婉端莊,及地裙擺雖然美麗,卻遮不住刺骨的寒意,她們在寒冷中堅守志愿服務崗位,用最佳的精神面貌為會議增添了靚麗的美。接待酒店里,志愿者們?yōu)榧钨e提供了得體的服務,讓嘉賓贊不絕口。
志愿者們相信,把一切都做到最好,才能讓自己不后悔。他們用一顆顆躍動著愛的心,完成著愛的傳遞。
輔導員:耐心指導,各司其職
輔導員牟琪琪是大賽開幕式的主持人,從賽前接到主持任務的那一刻起,她的每一天都是在一遍又一遍的主持詞練習中度過。對著鏡子,控制表情,放慢語速,每一位嘉賓的職務介紹清晰準確,每一個詞都在反復斟酌?!昂軕c幸在場上沒有說錯一句話,沒有念錯一個字,也很慶幸自己有機會主持如此規(guī)格的大賽。”回顧主持經歷,她仍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輔導員李曉中帶領蒲公英志愿者協會負責大賽后勤工作。從9月初,志愿者服裝、工作證模板、手提袋方案、紀念品優(yōu)盤和筆記本樣式的設計他們早已記不清改了多少次。輔導員張郢自己面臨畢業(yè),還帶著212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在大賽中積極樂觀、務實認真,經常通宵制作大賽相關材料。
隨著第一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的成功落幕,所有參與大賽的師生都在其中付出過,感動過,這其中的汗水和淚水成為他們人生中的美好回憶,他們都期待著新一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的到來,期待著能夠為大賽的成功舉辦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