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高校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是學生自覺健身鍛煉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在技術、技能、身體的基礎上向心理的層面拓展,在學校體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挖掘體育文化,能夠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身體和心理的堅實基礎。而且在體育課上不僅能夠提高人類原始的走、跑、跳、投、爬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失敗,同時學會如何體面地贏,如何輸?shù)糜凶饑?。如果按照這樣的理念去上體育課,學生還真能夠學到不少東西。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連續(xù)26年下滑,這個勢頭尚未停止。而2014年距離2020年中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只剩下不到7年。
從1985年開始,中國進行了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xù)下降。在2006年8月19日舉行的 “首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
上,出示了一組數(shù)據(jù):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報告表明,學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視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為七成六,大學生高達八成三。
家長的溺愛,養(yǎng)成了獨生子女“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的體質和驕嬌二氣;繁重的課業(yè),壓抑了孩子對體育興趣的追求,對于安全問題的恐懼,則束縛了學校放開體育鍛煉的手腳。
小學,為了安全怕學生受傷,上安全體育課;初中,為了安全怕學生受傷,為了應付體育中考,上應試體育課;高中,為了安全不受傷不出事,為了應對高考,一切都要讓路,學生自由自在上體育課;到了大學,學生沒有什么壓力,考試學分沒有以往那么重要,六十分萬歲,憑個人愛好上興趣體育課,結果形成了一個世界教育奇觀:一個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上了十四年的體育課(1404學時),可是最后沒有真正學會任何一項運動技能,連基本的運動常識都不懂,更沒有通過體育課養(yǎng)成運動習慣,更別談什么終身體育啦!照此發(fā)展下去,學生能學到東西嗎?學生的體質能不下降嗎?
小學到大學是一個人重要的成長階段,體育在這一階段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十幾年的求學生涯,體育課陪伴始終,學生的人格、體格、性格的塑造,情商、智商、動商的培養(yǎng),責任感、正義感、使命感的樹立,都是在這一階段完成。
在體育課上,不僅能夠提高人類原始的走、跑、跳、投、爬的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集體協(xié)作意識和榮譽感,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失敗,同時學會如何體面地贏,如何輸?shù)糜凶饑?。如果按照這樣的理念去上體育課,學生還真能夠學到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