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我們到底有多愛國邱宏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每年的“十一”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而今年的“十一”尤其特殊。60年風雨兼程,新中國在時代的浪潮下和平崛起,終于迎來了甲子之慶。一時間,“愛國”二字成為流行,成為了舉國高喊的口號,更化為了一次次聲勢浩大的行動。
  “十一”長假前后,國慶檔大片《建國大業(yè)》幾乎巷聞皆知。人們帶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興奮地前去觀影,使這部演藝界的60周年獻禮片的票房突破4億大關。其中飾演李宗仁的王學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中國并不是個富裕的國家,我很想知道那些港臺演員到底有多愛國?,F(xiàn)在我才覺得‘血濃于水’,真的無關貧富。他們這么多年來好不容易找到了‘爹媽’,當然倍加珍惜,哪怕只有一句臺詞,也爭著搶著愿意來演?!?br>  僅是這些話,僅是演員們爭相恐后要去影片中露個臉,就早已把這次“愛國”行動不斷推向高潮。一旁被煽動得熱情高漲的老百姓們,一邊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一睹這凝聚了眾多人愛國心血的杰作,一邊滿心歡喜地要為這感人的愛國精神歡呼。
  這本是皆大歡喜的事,演員和觀眾都把自己的愛國心舉得很高很高。本以為大家都只是為了體現(xiàn)愛國,卻不小心聽到某位演員請戰(zhàn)時,這樣問了一句,“我聽說現(xiàn)在不演這個戲,就說明你不是一線演員了?”
  這突然讓我想起某友人曾經(jīng)的一句調侃話,“都是行動,對于老百姓,行動是思想的體現(xiàn);對于名人,卻更多的是要體現(xiàn)思想?!贝舜魏廊A“大派對”,眾明星對共赴盛宴的渴望超出想象,受邀的人歡天喜地,沒被邀請的,則落落寡歡———那么這落落寡歡的,悲的是沒有體現(xiàn)自己的愛國精神?亦或憤的是不甘自己不是一線演員?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擅長于在各種重大日子或特殊階段里表達自己的情意,小到對朋友對親人對戀人的愛,大到對國家、對民族的關懷。我們依然記得,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國人為災區(qū)重建和受災人民所作的一切關愛行動,那是一種在危急時刻里,顯現(xiàn)出來的對祖國和同胞的深切擔憂與關懷。而之后的北京奧運會,國民對此表現(xiàn)出來的巨大熱情和支持,那是在一種盛大的日子里,彰顯出來的對祖國的自豪和信心。
  我們認同并欣賞人們在這種大富大難時表現(xiàn)出來的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愛國精神,它代表的是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精神力量和蓬勃發(fā)展的朝氣。但我們同樣看到,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對外的開放,我國越來越多的古跡文化被現(xiàn)代文明摧毀,中國的孩子們可以將英語說得朗朗上口卻對國文一知半解;購買產(chǎn)品時,國外品牌總是人們的首選;韓劇韓裝在中國大行其道,并悄悄地將某些習慣等浸入我們的文化……每每遇到這種本該反常卻極其正常普遍的現(xiàn)象時,我總忍不住反思一句:我們到底有多愛國?
  前些日子看到一則新聞:韓國首爾市已經(jīng)完成清溪川復原計劃。如今,那條曾一度淹沒在水泥叢林里的小溪又水波蕩漾,生龍活虎地川流于城市的命脈了。
  這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韓國人對此項工程的自豪感。我對此很感動,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對環(huán)保的追求和堅持,更是他們通過復原城市古老形態(tài)、通過對國家歷史文明所做的保護、對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作出的努力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愛國精神!
  也許很多人并不認同。沒關系,那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連對自己國家的土地都不熱愛,如果你連對民族后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不擔憂,如果你甚至反而破壞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國家文化古跡,那你能說你有多愛國?
  當中國向日本大量出口一次性筷子時,韓國卻不怕千辛萬苦,不計成本地還原了自家首都里一條小溪的形態(tài)。當我們用壯麗輝煌的各種慶典、游行向世界大聲宣告自己的愛國精神時,人家卻正在我們不屑一顧的小事上做出努力和堅持。難道說,這不是告訴了我們,愛不僅體現(xiàn)在重大關頭時為祖國沖鋒上陣,也不僅體現(xiàn)在喜慶日子時人們普天同慶為國家送去賀禮,而更應該體現(xiàn)在平日生活中的細節(jié)上?
  《建國大業(yè)》的導演韓三平對演員們說:“這是媽媽生日,做兒子的怎樣都該有點表示吧。”是,做兒女的是應該在母親生日時送上賀禮和關懷,但仔細想一想,我們的母親是不是更期盼在平日里我們多關懷她一些、多為她著想一些呢?
  著名作家柏楊曾寫了一本很具有爭議性的書,名叫《丑陋的中國人》。他在書中大肆批判我們這個民族自身中深藏的劣根性。而在這里,針對我們整日要表現(xiàn)的愛國精神、高喊的愛國口號,我想說:我們是不是也存在喜歡做面子功夫而缺少實際行動、喜歡開空頭支票的劣根性?
  正因為愛,柏楊敢于站出來指出國民的劣根性,好使我們民族能成長為一個更強大的民族。也正因為愛,我才斗膽站出來想提醒人們一句:
  60周年了,我們建立的是一個新的中國,要維系的卻是一個已經(jīng)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古老民族的生命力。我想,當我們都學會了如何把“愛國精神”內斂而長久地表達出來,我們的民族幾千年來薪火相傳、血脈相承所筑起的精神長城才能真正地震不跨、推不倒、砸不爛,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地屹立于世界之巔,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