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對當代青年的三點啟示
□張子陽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時期的習近平樹立了為人民謀福祉、為百姓做實事的遠大人生理想。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后,筆者認為,青年習近平愛讀書思考的學習精神、堅強剛毅的意志品質、為百姓做實事的人生信念對我們當代青年接力奮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愛讀書、善思考給予了青年習近平戰(zhàn)天斗地、能做敢干的源源動力。在去陜北插隊時,習近平的兩個箱子里帶的全都是書。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也有多位訪談者談到習近平一有時間就會讀書學習,在陜北窯洞里經??磿桨胍?。他的書堆滿了床頭,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到中外歷史著作,從中外軍事著作到國際政治著作,他的閱讀范圍十分廣泛。就是在這不間斷的閱讀學習中,在為人民辦實事的歷程中,習近平逐漸形成了自己最初的治理思想,而這些思想在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理論升華———再實踐檢驗”后,已經成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生活環(huán)境多么艱苦,無論工作多么繁重,習近平都沒有放下讀書學習,都沒有停止對知識的求索,這是我們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
貧瘠荒蕪的黃土高原磨礪了青年習近平堅強剛毅的意志品質。剛到陜北時,習近平同其他知青一樣都不適應農村生活,在多年以后的回憶文章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里還寫到了 “過四關”的經歷(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適應后,習近平很快轉變了思想,主動融入陜北農村新的環(huán)境,接受農村生活新的考驗。在延川,習近平和鄉(xiāng)親們同吃同行,在這片紅色的革命圣地上了解父輩們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有了直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七年的農村生活,使他切身感受到了農民為生存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七年的插隊經歷,磨礪出了他堅強剛毅、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
陜北七年的知青生活形成了習近平為百姓做實事的人生信念。在陜北,習近平感受到了農民生存之艱、體驗到了百姓生活之苦。就是在這艱難困苦中,他帶領全村百姓打淤地壩、通沼氣、打深水井……目的就是為了讓全村百姓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當時做的這些事確實給梁家河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當年的淤地壩現(xiàn)在還是全村的高產地;通沼氣解決了梁家河祖祖輩輩燒柴的大難題,還被全省當作學習典范,使沼氣普及到了陜西全??;當年冒著嚴寒打的深水井直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習近平為梁家河做的事情給鄉(xiāng)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便利,他真心希望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能夠過上好日子。就是在這七年中,青年習近平找到并堅定了人生的理想信念,那就是為百姓做實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在七年知青歲月中展現(xiàn)出來的愛讀書思考的學習精神、磨礪出來的堅強剛毅的意志品質和自覺形成的為百姓做實事的人生信念,值得我們當代每個青年深刻學習和大力發(fā)揚。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廣大知青一代艱苦奮斗的知青歲月,不僅是他們人生成長中的重要閱歷,更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在苦難中不屈不撓、砥礪前行的寶貴財富。他們的奮斗奠定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一代知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高舉的奮斗旗幟,歷經歲月洗禮、薪火相傳,已經傳遞到了我們當代青年手中,已經成為了我們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實際上,中國夢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更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在作為知青的習近平那里,中國夢就是為梁家河的鄉(xiāng)親們打淤地壩多產糧食、通沼氣解決燒柴問題、打深水井解決吃水問題,就是竭盡全力帶領全村百姓過上一個更好的生活。在我們當代青年這里,中國夢就是努力學好知識、做好本職工作、加強體育鍛煉,就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要我們當代青年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定會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