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牢記使命 立德樹人 砥礪前行 對標一流———2017年新進教師崗前培訓班紀實


  編者按: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素養(yǎng)、教學水平、科研能力關系著高校未來的發(fā)展,關系著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關系著教育事業(yè)的推進。為幫助新進教師盡快熟悉工作環(huán)境,早日進入教師角色,做合格的高校教師,學校為新進青年教師精心定制了一系列培養(yǎng)方案,如新任教師職業(yè)技能培訓、新進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助講培養(yǎng)等。這一系列培養(yǎng)持續(xù)三年時間,有效幫助新進青年教師平穩(wěn)有序地渡過職業(yè)生涯的適應期。
  2017年的崗前培訓班從9月底開始至11月中旬結束,持續(xù)月余。崗前培訓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校黨委書記劉毅為新教師講第一課,副校長楊靜主持開班并寄語新老師。培訓班邀請到各領域知名專家教授、教學名師、青年優(yōu)秀教師擔任主講人,舉辦專題培訓25場,30名新教師悉數參加。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新進教師實際情況,培訓通過集中授課、戶外拓展、觀摩實踐、自主研修等形式開展,內容圍繞“校情認知、步入師路;率先垂范、師德為先;教學實務、破冰之旅;科學研究、揚帆起航;教育前沿、放眼世界;廉潔從教、清白做人;綜合素養(yǎng)、素質拓展;自主研修、砥礪前行”8個主題展開。 1個多月的崗前培訓,新進教師收獲頗豐,熟悉了學校的基本情況,掌握了基本的教學技能,獲取了科研方法與技巧,提升了團隊向心力,拓展了知識視野,堅定了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
解讀校史繼傳統(tǒng) 認知校情展未來學校的歷史、文化、辦學理念、規(guī)章制度等是新教師今后開展工作時應當具備的基本知識,心系學校、將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發(fā)展連接是新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應當始終堅守的信念。為幫助新教師認識校情,開啟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步,學校專設“校情認知、步入師路”主題培訓,邀請學校領導、各部門負責人與新教師面對面交流。
  9月26日下午,2017年新進教師崗前培訓班在溫江校區(qū)正式開班,黨委書記劉毅、副校長楊靜、人事處相關領導出席開班儀式。開班儀式上,楊靜對培訓班的基本情況、開設培訓班的作用與意義進行了介紹,對全體新教師提出了紀律要求。她指出,作為新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崗前培訓的重要性,珍惜培訓機會,做到知行合一,學有所獲。開班儀式后,劉毅向全體新教師講授第一堂課———《站在新的起點上》。他敘述了學校的校情校史和新教師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以生動的圖片、鮮活的歷史事件講述了學校的光輝歷程。憶往昔,老一輩艱苦創(chuàng)業(yè)、薪火相傳;看今朝,學校名醫(yī)薈萃、成果豐碩;展未來,“雙一流”建設催人奮進?!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劉書記對教師的職業(yè)進行了新的解讀,并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的講話內容說明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激起新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擔當。講座最后,他送上對全體新教師的寄語:牢記使命,堅守責任,做敢于擔當的好老師。
  9月27日,人事處馬靜芬副處長、教務處王世宇副處長分別為新進教師解讀了學校人事及教務有關制度。馬靜芬對新教師的職稱評聘、崗位晉升、進修培訓、日常管理、工資及福利待遇等人事制度及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講解。她指出,優(yōu)秀教師的養(yǎng)成需要經過系統(tǒng)的培訓,專業(yè)的訓練,新教師要對自己職業(yè)發(fā)展有深入思考,明晰職業(yè)發(fā)展的階段及過程,并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作出明確規(guī)劃。王世宇介紹了教務處基本情況以及教學運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教學任務的安排、排課、選課、考試、成績錄入等問題作了特別提示,對教務工作中各種事務的辦理流程進行了詳細闡述,包括開課計劃變更流程、教師調停課流程、臨時教室使用申請流程、成績報送流程及成績勘誤流程等。
  9月29日下午,科技處劉友平處長和學生處葉軍處長分別帶來《科研政策解讀》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學生的教育和服務》的講座。劉友平介紹了我校的科技工作成就。她指出,近年來,我校科研項目大幅增長,科技隊伍建設和學術交流顯著加強,科研成果、科研平臺、科研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突破,各位新教師正處于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期。她還介紹了我校的科技管理概況,激勵新教師向各領域的帶頭人看齊,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強調了科研誠信的重要性,告誡新教師要珍視自己的學術聲譽,樹立嚴謹的學風,提高學術道德修養(yǎng)。葉軍介紹了學生工作中的苦與樂,他認為學生工作是苦力活兒,更是技術活兒,關鍵是要心中有愛,方能堅持下來。葉軍建議新教師要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愛護學生,還對我校學生工作的內容及特點給予了詳盡的介紹。他強調,學生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需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教育與服務學生是每一位老師的職責,希望新教師理解并尊重學生工作,參與并支持學生工作。
  正師風立師德 廉潔清白鑄師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為引導新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清白做人,樹立崇高的師德師風,學校組織新教師觀摩師德典范宣傳片、參加師德承諾活動、參觀廉潔教育基地,并請校紀委書記延建明,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楊支才,藥學院王建教授為新教師帶來了“率先垂范、師德為先”“廉潔從教、清白做人”的專題講座。
  10月9日,楊支才老師帶來《高校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主題講座,講座從職業(yè)定位、職業(yè)定向和職業(yè)定力三個方面展開。楊支才首先強調,身為高校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職業(yè)產生深度的認可及熱愛,不忘初心,才能做好學生的教育者、學校的建設者、社會文化的引領者、人類文明的守望者。他還指出,高校教師要在敬畏法紀,恪守師德的基礎上,做擁有“大師之魂”的教育者。最后,楊支才帶領大家學習了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提醒大家保持職業(yè)定力,在崗位上做到知行合一,追求卓越。講座之后,新教師觀看了師德典范宣傳記錄片,學習了老一輩教師教書育人、大醫(yī)精誠的先進事跡,勤勉敬業(yè)、為人師表的醫(yī)德師風,激勵了大家循著優(yōu)秀教師的腳步砥礪前行。
  10月11日,王建教授帶來《高校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專題講座。王教授的講座主要從責任與擔當、感恩與境界、適應與發(fā)展三個方面展開。她認為,教師應當具有崇高的使命,教師是社會良知的代言人、社會道義的承擔者、社會思想的風向標;在生活中,教師應該端正態(tài)度,與高為伍,與德同行,自我完善,不斷提高,實現超越;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將愛心注入自己的教學中,做正能量的使者。講座之后,全體新教師參加了主題為“正師風、立師德、鑄師魂”的新教師師德師風簽訂承諾書活動。新教師代表劉旖宣讀了我校教師師德師風承諾事項,全體新教師鄭重地在承諾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10月20日,延建明書記給大家?guī)砹?《高校教師廉潔從教》的主題講座。他指出,腐敗是黨最大的敵人,同時也是教師最大的敵人,新教師一定要樹立按規(guī)矩辦事的理念,杜絕貪污腐敗。他認為,高校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應當知與行結合、自律與他律結合、勤小物治其微,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榜樣。最后,延書記對老師們提出加強政治學習、立德樹人、自覺接受監(jiān)督等要求。老師們認真記好每一條筆記,將紀律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敬業(yè)務實抓教學 嚴謹篤行做科研能立足于高校的大師,不但要有高尚的師風師德,還要有過硬的教學科研能力。以高超的教學水平引導學生心靈,以深廣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是教師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為提高新教師基本教學技能和科研學術水平,崗培班邀請到多名教學科研領域知名專家、優(yōu)秀教師開展系列“教學實務、破冰之旅”、“科學研究、揚帆起航”專題講座。
  10月16日,護理學院左敏老師帶來 《回歸課堂原點的深度教學》的主題講座。左老師提出,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回歸課堂原點的深度教學,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落地到課堂中。她認為,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包括傳統(tǒng)文化、社會發(fā)展及教師自身,教師要學會思考,自我反思,轉變教師教材理解的范式,觸發(fā)學生內源性學習力,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智慧和價值。最后,她指出,文化是民族的延續(xù),而每一份文化都要靠教育來鏈接,教育承載著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決定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方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10月18日,養(yǎng)生康復學院的胡鵬老師帶來《如何組織有效教學互動》主題講座。胡老師引領新教師使用TPS法、“頭腦風暴”法、“輪答”法、“意見圈”法和“ORID”焦點討論法討論課堂教學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為大家推薦了實用的教學APP———藍墨云班課,向大家詳細介紹了APP的使用方法。最后,胡老師提出,新老師在教學的道路上要避免孤立前行,需學會汲取團隊的力量,并勉勵新老師做一個有激情、有情懷的教育者。
  10月24日下午,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教學基本功競賽獲獎教師向紅、張豐華、龔道銀為新教師帶來精彩的課堂觀摩,現場演示他們在教學競賽中的獲獎課程,并為新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臨床醫(yī)學院的向紅老師為大家?guī)淼慕虒W示范重難點突出,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PPT課件制作精美,她指出,好老師一定要有較強的專業(yè)功底,還要做好課件,寫好講稿?;A醫(yī)學院張豐華老師的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不斷,異常精彩,他著重強調了教師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的重要性,認為講課要以內容為主,形式為輔,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臨床醫(yī)學院龔道銀老師的課堂生動有趣,條理清晰,讓大家記憶深刻,他建議新教師要積極參加相關教學比賽,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11月1日下午,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曾芳教授帶來《學者人生與學術生涯—高校教師科研能力提升之路》的主題講座。曾院長結合自身的科研工作經歷,向大家分享了她的科研之路。講座過程中,曾芳教授幫助年輕教師理清發(fā)展思路,建議新進教師明確科研目標和方向,設定適合自身的科研規(guī)劃。最后,曾芳教授提醒年輕教師,科研途中,要選擇適合自己、感興趣的專一領域做研究,同時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前行。她還勉勵青年教師要不斷學習,堅持不懈,方能實現從新手、進步中的新手、勝任型到能手、專家的轉變。
  11月6日下午,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趙凌帶來《科研論文撰寫與項目申報技巧》的主題講座。趙凌提出,教學與科研是扶持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生涯的兩翼,做學術是每位高校教師的職責之一,基金與論文既是教師個人成長的基礎,也是學科建設的根基,更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新進教師要把握機會,在科研方面挖好“基金”的第一桶金。接下來,她向新教師詳細講述了文獻信息閱讀、儲備、整理和利用以及項目申報的選題和撰寫技巧等問題,并就科研論文的撰寫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新進教師們受益匪淺,對今后的學術生涯有了更多深層次的思考,開始積極規(guī)劃自己的科研之路。
  博采眾長立前沿 學貫中西成大才“博曉古今可立一家之說,學貫中西或成經國之才”。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博古通今,還要有放眼世界的胸襟,開拓視野,學貫中西,站在教育前沿,才能與時俱進,立于教壇。本次崗培請到國外進修教師黃婧、李楠、羅軍,醫(yī)學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溫川飆教授、高原老師給新教師講授教育前沿知識。
  10月25日下午,黃婧、李楠、羅軍三位教師帶來《中醫(yī)與世界 進修與發(fā)展》的專題講座,為大家分享國外進修學習的感悟。外語學院黃婧老師介紹了她參加的中美富布萊特外語助教項目,為新教師申請出國留學提供許多有益建議。她對在美國進修經歷進行簡要介紹,讓大家直觀地認識進修學者的學習生活,并重點分享了中美教育和文化的差異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影響。她希望新老師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通過進修學習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自我。藥學院李楠老師根據她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研修經歷,分享了她的學術研究成果,探討了中西醫(yī)的聯系與區(qū)別。她提出,現代醫(yī)學和中醫(yī)均有優(yōu)缺點,中醫(yī)應該在中醫(yī)學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繼續(xù)進步。在馬其頓共和國進修的羅軍老師,分享了他在馬其頓見聞、中醫(yī)藥在馬其頓的發(fā)展及影響、申請留學基金委項目的幾點建議以及出國進修的具體流程,讓大家對中醫(yī)未來的發(fā)展前景感到振奮,讓剛踏入崗位的新老師獲益良多。
  10月31日下午,醫(yī)學信息工程學院高原老師帶來主題為《PPT的設計與制作》的講座。內容分為PPT的概述、設計和制作三個部分。高老師介紹了PPT的由來及發(fā)展歷程,建議大家使用最新版本制作課件。他提出,制作高水平的PPT要像制作一部電影一樣,要從內容、風格、素材和動畫等方面用心完成。高老師重點介紹了PPT的設計策略,并為大家提供了配色的方案。講到PPT的制作,高老師為大家演示了3D版畫卷展開的動畫特效的制作過程,讓新老師們大開眼界,深刻地認識到學好PPT制作的重要性。
  11月1日下午,醫(yī)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溫川飆教授主講《智慧校園背景下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專題講座。溫院長的培訓主要圍繞“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和“高校教師角色定位”兩方面展開。溫院長指出,在智慧校園背景下,教學無所不在,教師在此背景下可以實現便捷教學,互聯網正在改變教育的現狀。溫院長給大家分析了傳統(tǒng)與現代教學的差異,強調文化傳承是教育的核心,要堅持文化自信。最后,溫院長就“教師價值的再定義”談了自己的見解,提倡新教師要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提升素養(yǎng)強師資 凝心聚力創(chuàng)一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素質,為提高新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崗培安排了“綜合素養(yǎng),素質拓展”系列活動。
  10月13日,為進一步加強新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團隊競爭合作意識,人事處組織2017年全體新教師開展了以“創(chuàng)建一流師資隊伍,助力雙一流高校建設”為主題的戶外素質拓展活動。此次活動分為組隊儀式、養(yǎng)精蓄銳、穿越叢林和同心協力四個板塊。老師們在教練的帶領下進入一系列的破冰游戲,隨后將老師們組建為4個團隊。各位小組充分運用團隊的智慧,通過重重關卡,走過泥濘草叢,爬過垂直90度的“通天路”,穿過狹窄山路,一路相互扶持,最終順利完成了挑戰(zhàn)。最后,所有參訓小組分享了在整個活動中的感悟。通過戶外素質拓展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新教師間的了解,提升了整個新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協作力和向心力。
  10月24日上午,養(yǎng)生康復學院的沙莎老師帶來《綠色發(fā)音方法》主題講座。沙莎老師認為嗓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一副好的嗓子能有效幫助教師展現教學魅力。她的講授從認識嗓子、正確的呼吸、良好的發(fā)音、嗓音的保護和嗓子的保健五個方面展開,詳細向新老師們介紹了嗓子的構造,引導新老師們將呼吸方法與發(fā)音進行緊密結合,并講解了如何科學發(fā)聲,提出了保護嗓子的物理治法及藥物治法,還解答了青年教師們提出的一些問題與困惑。最后,沙莎老師希望老師們不要僅僅關注課堂語言本身,更要科學發(fā)聲保護好嗓子。
  10月31日下午,管理學院陳玉蘭老師帶來《高校教師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主題講座。講座之始,陳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解繩游戲,為本次培訓課設下懸念。接著,陳老師讓新教師手繪手掌,寫下對高校工作的期待、現實的感受以及調整后的認識,然后建議到,新教師在追逐夢想的同時也要面對現實,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期待。隨后,陳老師分析到,生活、工作和自我需求均是壓力源,這些壓力源會導致生理、情緒、行為等壓力反應,而我們需要借助社會支持和個性特征等中介因素來調節(jié)這些壓力。如何應對壓力,調控情緒,陳老師給出了她的建議。講座末尾,陳老師公布解繩游戲的答案,讓大家明白要善于從不角度看待問題,改變固有思維模式。
  11月3日上午,養(yǎng)生康復學院劉佼老師帶來《高校教師形象管理與課堂禮儀》主題講座。劉老師通過不同情緒的音樂,讓新教師辨聽后繪制相應的情感表情,緊接著讓大家通過畫目標樹的方式表達如何讓課堂得到學生的青睞。通過這一系列實踐活動,大家意識到教師形象對學生的重要影響。接下來劉老師從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講解,并引導新進教師參與實踐操作。最后,她勉勵新進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要做到禮儀的外化,做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11月13日下午,讀書分享會暨培訓總結會順利展開。讀書分享會基于人事處推薦的兩本教學用書 《開啟教學生涯———大學新教師的關鍵15周》、《一個好老師必備的教學工具》而展開。交流會上,各位老師通過PPT匯報交流,積極展示了自主研修的成果。文博昕、郭銀華老師分享了《開啟教學生涯———大學新教師的關鍵15周》一書的讀書心得;劉暢、朱昕昀、陳雄斌、高園、胡婷婷、彭文禹老師分享了《一個好老師必備的教學工具》一書的學習心得,臺上老師講解深刻,臺下老師聚精會神,在場的每位老師收獲滿滿,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交流會意義重大。最后,人事處戴鷗老師對本次崗前培訓做了總結,寄語新教師,希望大家深刻理解培訓內容,加深對教師這份職業(yè)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繼續(xù)保持學習的勁頭,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
  對于2017新進教師而言,“雙一流”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相信這些新教師一定能承繼崗培發(fā)揚出來的精神,牢記使命,立德樹人,砥礪前行,對標一流,為成中醫(yī)的明天書寫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