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绷暯娇倳浽邳h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提出殷殷期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高校共青團工作在武裝青年頭腦、增強針對性、突出實效性上下功夫。校團委緊跟時代特點、對接社會需求、提供精細管理、打造專項服務(wù)平臺,為全校青年團員在團組織的大家庭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而積極奮斗,用行動傳遞共青團的智慧、活力和溫度。
校團委2017年在全校開展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教育活動、《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主題學習活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網(wǎng)絡(luò)知識競賽、螢火宣講等活動,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堅定信仰、增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
學——面向團屬學生干部,舉辦了第七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培訓人數(shù)達1400人次,涵括專家講座、大釗精神宣講會、讀書會、觀影等。在十九大期間,校團委組織全體團干部及學生團干部代表觀看大會開幕式,邀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偉教授做主題報告會,召開團屬學生干部十九大精神學習交流會暨工作研討會。
樹——面向全校優(yōu)秀青年,進行了“美麗河北?最美大學生”推選活動、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中國電信獎學金”評選、選派青年骨干參加團中央“大學生青年骨干學習”等,將優(yōu)秀青年的風采“秀”出來,榜樣樹起來。
走——面向全校青年,舉辦“熒光夜跑”、“趣味奪擂賽”等大眾性體育活動,發(fā)揮“三走”在促進大學生鍛煉意識提升、習慣養(yǎng)成、意志磨練、體質(zhì)增強、健康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活動更常態(tài)、更走心。
做——服務(wù)全校師生,組織團員在校內(nèi)開展了兩期“食堂幫廚”活動,累計時長1800小時。舉辦了“就餐新風尚,序?qū)懳拿髡隆背珜拿饔行蚓筒椭驹阜?wù),日參與服務(wù)學生達270人次,累計時長5000小時。
傳——面向網(wǎng)絡(luò)群體,注重新媒體平臺的共建共享、互聯(lián)互通,完善全校共青團媒體矩陣。燕大青年公眾號2017年發(fā)布推文334篇,圖文頁閱讀次數(shù)85472次,分享次數(shù)1287次。校級各團屬組織公眾號共發(fā)布推文1332篇,閱讀次數(shù)46691次,分享次數(shù)8298次。以多類型活動為載體,形成多點發(fā)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宣傳格局”,使共青團的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活動深深烙下“青年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