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書法:自由心靈的戀歌





  醉書八年以來,筆墨為最大愛好。
  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是流動的繪畫,是心境的獨舞。時空在線條的律動里和諧交織,藝術在點畫的深淺之間萬古風流,文章在揮灑激揚之中光彩奪目。
  筆墨縱橫論韜略,風騷今古笑滄桑。
  哲學家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千年的科舉考試把書法列入評分標準之首,而20世紀西方的畫壇則告訴我們,書法是繪畫創(chuàng)意必備的元素。寫字、說話也許人人都會,而真理和玄機往往藏在這些最尋常的事物和行為之中。
  許多人以為,練字不過是閑暇時修身養(yǎng)性的調劑。僅僅就這樣嗎,練字是否蘊含了更為深層的心靈密碼?當我們在凝神鑒賞書法佳作時,甲骨鐘鼎使人凝重深沉,竹簡石碑使人遐思憂古,顏筋柳骨使人頓感雄渾與陽剛,魏晉風流在“二王”的紙條中飄逸超然,“還我河山”四個字在元帥岳飛的筆下顯得浩氣熊熊。人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幾乎都可以在筆墨的抒發(fā)中,得到彰顯,得到詮釋,并且得以永恒。抽象的漢字和柔性的毛筆使得漢字的書寫成為一門獨絕的藝術,一門可以讓心靈自由歌唱的藝術。
  如今是電腦時代,似乎筆墨該退出市場了。不過,電腦是人腦發(fā)明的,也是由人腦控制的,電腦永遠代替不了人腦。人工智能開發(fā)的廣闊前景不在電腦機器身上,而在具有無限潛能的大腦里。有科學家曾經(jīng)語言,練字有益于開發(fā)右腦,有益于訓練嚴密細致的思維,也有益于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
  現(xiàn)今,廣大教師依然要在黑板上拿粉筆抄寫提綱,高考時成千上萬的學生還是必須用筆認真答卷,導演們?yōu)橛捌植捎媚囊豢钭煮w反復討論,店面老板為求得一塊中意的招牌不惜一擲千金,出版編輯為了書刊的文字設計苦心經(jīng)營......(一出生,父母就為我們取了一個名字,這幾個有機組合起來的漢字將陪伴我們一生,在很多場合簽名成了必須行為。入學以后,寫字、寫作文更成了家常便飯。
  在國際化明顯加劇的當代,漢語和書法已成為每一位優(yōu)秀中華兒女無可取代的文化名片。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益上升,“漢語熱”在世界各國逐步興起,孔子學院隨之遍地開花,西方對中國文化也情有獨鐘。在國內,近幾年“國學熱”乘著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快車又一次朗照神州大地;國學班爭相在全國各大高校開設,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說論語、王立群讀史記,百家講壇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在大眾的視野中涌動。
  學書不是雕蟲技,萬古風流點畫中。書法作為國學入門的基礎,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最大載體,必能發(fā)揚光大,傳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