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召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代表座談會
陳旭:讓“三位一體”內(nèi)化為每一位教師的教育理念
本報訊(記者高原 學生記者萬寧寧)5月24日上午,清華大學召開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獲獎代表座談會,校黨委書記陳旭、副校長兼教務長楊斌與獲獎教師結合學校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主題,聚焦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落實“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展開深入探討。會議由副教務長、教務處處長彭剛主持。黨辦校辦、政策研究室、宣傳部等部處負責人參加座談。
陳旭首先代表學校對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獲獎教師表示祝賀與感謝,對教師們在教書育人中體現(xiàn)出的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表示肯定。
圍繞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落實“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陳旭指出,一是要發(fā)揮教學活動主渠道作用。大學最根本的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要正確認識“三位一體”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傳授三者相互促進的關系,價值塑造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建立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要以教學活動為抓手和落腳點,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加強時代感和互動性,不斷促進比較與交流,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三位一體”育人理念。二是要發(fā)揮任課教師主力軍作用。廣大一線教師是實現(xiàn)“三位一體”教育理念最核心的主力軍,教師們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業(yè)務水平與品德修養(yǎng),敢于在教風、學風上從嚴要求,努力成為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所提出的“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通過每位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生活態(tài)度和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三是要發(fā)揮育人體系全方位作用。在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其中,努力建設高水平育人體系,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保障。
陳旭進一步指出,要以學校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為契機,深刻闡述“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內(nèi)涵并在教師中進一步形成共識,使其內(nèi)化為每一位教師的教育理念并自覺踐行;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工作方法,集智聚力,開展好教師培訓和各方面保障工作;要發(fā)揮各個院系和教學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圍繞“三位一體”育人理念進一步展開專題研討、發(fā)掘典型、創(chuàng)新舉措、取得實效。
楊斌在座談中表示,這次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的評比周期恰好與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周期吻合,很多獲獎成果直接體現(xiàn)了在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提出的“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楊斌簡單回顧了“三位一體”育人理念提出的背景后表示,“三位一體”育人理念與清華大學一以貫之的辦學傳統(tǒng)一脈相承,充分體現(xiàn)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干糧與獵槍”教學理論等清華大學在不同發(fā)展時期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楊斌認為,“三位一體”育人理念具有全息性的特點,要具體落實在每一位老師、每一門課程、每一個課堂、每一次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之中,生動具體地貫穿于課程、實踐與教材之中,“三位一體”不僅體現(xiàn)在學術內(nèi)容,更體現(xiàn)在教師授課及日常相處過程中帶給學生的影響和啟發(fā)。
座談會上,訓練中心教授李雙壽、學生處講師邴浩、體育部教授趙青、物理系副教授王合英、計算機系研究員張悠慧、機械系教授田凌、電子系副教授谷源濤、土木系教授方東平、水利系教授張丙印、建筑學院副教授王英、人文學院教授圣凱等11位來自不同院系及部處的獲獎教師代表結合各具特色的教學成果進行了分享。與會教師先后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全方位體育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精品教材建設、課程體系改革、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聯(lián)合畢業(yè)設計、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等教學成果進行了討論,共同探討“三位一體”育人理念如何更好地有效落實。
在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清華大學共有43項成果獲得獎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23項,充分體現(xiàn)了學校綜合改革及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以來取得的成果,以及“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豐富而全面的體現(xiàn)。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每四年評選一次,成果分為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三類。本次評選出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619項,其中特等獎9項,一等獎256項,二等獎35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