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二·九運動">
電子報
電子報

穿越時空的追憶

———紀念一二·九運動


  有一段歷史,我們不曾忘記;有一季歲月,我們用心銘記。1935年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一群愛國學生,高呼著“保衛(wèi)華北,收復失地”等口號,為民族危機空前高漲的華夏九州奔波著、激憤著!當游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時,大批警察手執(zhí)大刀、木棍、水龍頭,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傷痕累累的中華大地,充斥著外敵的侵蝕,內闈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然而那一腔腔滾燙的熱血,卻匯成一個堅強的聲音高呼著———還我河山!幾十載春秋過后,我們沒有理由忘記,更沒有資格背叛!紀念那個偉大的日子,我們深深地思索著……———題記虎門硝煙還未散去,大沽炮鳴依舊警醒,塵封的記憶上,我們分明烙上了旅順屠刀下的腥風血雨;六朝古都不曾睡去,那三十萬呻吟的冤魂苦鬼,有誰看見秦淮河上的金脂美粉,天陰雨濕夜,那是一汪汪殷紅的生靈的血跡!
  埋葬了,隱去了,我們卻感受著,記憶著:荒草野蔓不會藏匿那含泣悲吟的累累白骨,發(fā)黃的歷史書頁上滄桑絕蕩的字眼還在扣問每一個人的心房。問蒼天,蒼天無言。五千年驚濤拍岸,一百載浴火重生。疆場上戰(zhàn)馬嘶鳴,孤笛聲聲……歲月長河精裱了太多歷史沉淪。放開緊鎖的雙臂,幾度眺望,恩恩怨怨,煙波渺渺。甲午海戰(zhàn)中沙石裝扮的炮彈怎能比上頤和園里歌舞升平,六十大壽歡聲震天!你們嘶聲力竭地作著各自的貢獻,靈魂回首處才發(fā)現:蔚藍的威海衛(wèi),火光四濺,鮮血凝固天朝上國的又一道邊防線。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豪言狀語”,江山多難。今日割琉球,明朝送臺灣;璞鼎查的句號還沒填滿,伊藤博文又發(fā)出最后期限。骨分肉離,望中還記:尼布楚,你遠去的身影,到底走了多遠?
  笑談,這僅僅是歷史的笑談?幾萬萬中華同胞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需言狀的心酸,卻又迎來曇花一現的尷尬場面,這一段分明記住了風雨歷程的波瀾。是家、是國,還是一個貪婪者的狡詐?“洪憲”,一個幾十天皇帝的欺騙,埋葬的又何止是生命的極限;“二十一條”,在他,似乎對于我們這博大的國家,舍棄點算不了什么。而上蒼再一次將人們捉弄,畢竟多少人痛心疾首、摩拳擦掌,為了使命,為了尊嚴。自私的慷慨和大度受到了歷史公正的評判。他是去了,帶著遺憾,帶著那份以玩弄祖國河山為代價的抱怨,離開了這滿是欲望的舞臺。月黑風高之夜,抑或是月明星稀之夜,可曾有人聽到他的哀嘆?也許是有的,只是因為太多的真正的怨嘆掩蓋了他的呼喊。
  大河波濤滾滾,氣勢掀天,蕩洗了多少是非恩怨。是火炮的洗禮,還是鮮血的侵染?數不清的悲歡聚散,看不盡的人世塵煩,歷史悲劇在江濤水浪邊上演?!扒Ч牌嬖?,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對外戰(zhàn)場上我們拋頭顱、灑熱血,都是一樣的炎黃子孫,而涇縣云嶺、茂林地區(qū),卻把矛頭指向了自家戰(zhàn)場,“一網打盡,生擒葉項”,換來了什么?外人的嗤笑,侵略的加深,祖國的創(chuàng)傷。
  老翁越墻,老嫗慘亡,新婦獨守空房;衰草凄凄,白骨累累,萬里荒蕪,西風蕭條;天陰雨濕夜,新鬼煩冤舊鬼哭;落后愚昧,而這些人卻把祖國山河當作自己慷慨和大度的籌碼;九州飄搖之際,重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慘劇……張開珍藏已久的歷史圖卷,舊跡殘破處,煌煌箋卷上,血濺千重關山??沼嗪狼椋萑荒魏??瀟瀟西風里,百草哀鳴,只聽見閻羅殿里啾啾呼喊,冤情難辨。怒發(fā)沖冠,丈夫志氣難酬,忠孝難全。
  悲,怨,聲聲嗟嘆,內憂未解,外患滿天,每一個頭顱,就是莫大的侮辱,而每一腔熱血又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山河含淚,九州難眠,萬里長空,淘棄萬般憂怨。
  逝去了,不是永遠的埋葬。過去的一幕幕,誰都沒有資格背叛。因為那一隅、那一片土地遭到了殘忍的蹂躪。不會忘記,曾經的鐵蹄,曾經的血流成河。
  是當年,公元一九三五年,再起時,莽莽原野,春潮涌動;激流處,金戈鐵馬,將軍風發(fā);旭日鋼槍,凍土殘垣,江山多嬌,日月換新天———星星之火,點燃一部沉睡已久的歷史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