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凝聚每份愛 點燃顆顆心———我校鄭州校友會愛心助學行動側記


  比爾·蓋茨說,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生活的不公就在于人生來就有貧富之分。富貴固然是好,但貧困也不是錯誤,那些貧困生沒有必要為此付出任何代價,他們也有求學的渴望,也有對未知的好奇,需要我們的關懷和幫助。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用校友情、校友愛,點燃每顆心,托舉起承載著希望的一個群體———貧困生?;仞伳感?讓愛傳遞2007年,我校鄭州校友會設立了助學金,決定每年拿出4萬元資助母校品學兼優(yōu)、充滿求知欲望的貧困學子,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服務社會。每年20名貧困生,每年20個希望,一年年積累,如今已有60名學子受到了資助,獲得了繼續(xù)深造的機會,滿足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人窮志不窮。我們雖窮,但一定不要自卑。自強不息是前進的動力,努力學習是精神的食糧。只要能在今天的奮斗中充滿激情,就能創(chuàng)造更為美好的未來。”鄭州校友會的校友侯超如是說。作為少年先鋒學校執(zhí)行校長,他的成功來之不易,這一路走得甚是艱辛。曾經,周邊的愛給了他前行的勇氣,給了他拼搏的動力,也鑄就了今天的成績。而今,侯超用自己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回報母校,回報社會,更用他艱辛的求學經歷與成功經驗激勵并教育著新一代的校友,用他的實際行動關心著校友,特別是那些因家庭條件差而失去學習機會的學弟學妹們。
  正因為有情,正因為有意,正因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懷著一顆希望幫助別人的心,校友會中才有那么多學長用滿腔的熱情去幫助母校的貧困學子。雖然每年只有四萬元,每年只有二十名學子受到資助,但是他們卻將愛心接力棒傳承下來,用自己的感情和經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鐵塔牌”學子。滴水之恩,他們已涌泉相報!感恩思報 唯學是答“當我接過鄭州校友會提供的助學金時,心里陡生溫暖,但也有幾分沉重。我知道,我接過的不僅僅是兩千元錢,更是老校友們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生命科學學院一位受資助者在接過助學金后如是說。誠然,當這樣一份寄托著前輩們深深母校情結和殷切希望的助學金送到手上時,當前輩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詮釋“人窮志不窮”的真正含義時,當諄諄教導化作涓涓細流融掉心底的冰層時,他們感動了。然而感動過后,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一份前行的力量。
  “家庭出身不是我能選擇的,但以后的路是我自己走的?!彼囆g學院的一位受資助者對我們這樣講,“我比較喜歡瀏覽學校的新聞,每當看到校友的信息總會有種特別的感動。校友之于學生是一種精神,對于學校又是一面旗幟。雖然有人身處異國或他鄉(xiāng),但是他們始終在宣傳自己的母校,讓鐵塔這面旗幟在一屆屆學子中招展不息?!必毟F,不是自卑的理由;變故,不是軟弱的借口。相反,艱苦的生活和突然的打擊更能夠鍛煉人的意志,砥礪人的品格。生活的道路艱辛而漫長,但是我們的一顆心卻是可以永遠綻放著、甜蜜著。因為我們知道,付出后掛著淚珠的笑容才是真的笑容,才是無價的、有意義的笑容。感恩思報,唯學是答。現(xiàn)在,他們要用行動證明。大愛無疆 積少成多有時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足以讓我們身邊的人心情舒暢,一聲簡單的問候就足以讓我們的親人溫暖,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足以讓別人改變,一顆善良的心更是足以讓朋友少掉許多憂愁。大愛無疆,大愛無量,積蓄點滴,就可以匯成江海。
  鄭州校友會秘書長、中州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王廷信,年近七十,但他一直關注母校的改革和發(fā)展,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是服務于母校的河大老學生,能夠得到鄭州校友會資助的學生都是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而這些錢,是為了給他們提供一個平等上學的機會,也是盡了我們所能盡到的一份責任。”
  我們的校領導對此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將他們的希望撒播,將他們的努力付出。副校長曹奎語重心長地對大家這樣講道:“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對自己負責,對老師負責,對鄭州校友會的老校友們負責,對那些關心你的人負責。做好示范,事事爭先,事事盡力,給自己、給父母、給老師一個優(yōu)秀的成績,讓周圍的同學以你為榮,以你為傲!”
  我們的校友會遍布海內外,也必將越辦越多,凡是有過我們足跡的地方都將有我們溫暖的存在。即使散居天涯海角,即便經歷風風雨雨,縱使成就五彩斑斕,哪怕落魄苦不堪言,我們始終擺脫不掉我們的根、我們的母校情結、我們發(fā)自肺腑的依戀。我們要將愛心傳遞,要將大愛分享,要將點滴收藏,要將這感動的瞬間留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滴愛心更可以匯聚。大愛無疆,靜待每顆心的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