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今日校園”:開啟學生管理服務新模式


  國慶小長假結束,同學們返校簽到不再像以往那樣在簽到薄上手寫名字,而是用手機簽到。全校學生都采取了互聯(lián)網(wǎng)返校簽到模式———學院輔導員在“今日校園”app(移動設備終端上的應用程序)上發(fā)布返校簽到通知,學生應用手機定位系統(tǒng),在各校區(qū)區(qū)域范圍內定位,上傳自拍照完成簽到。這一系列操作僅需幾十秒即可完成,省掉了以前班級中互傳簽到表簽到的各種繁瑣,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莫大的便利。
  校園內一個個自拍的身影成為農大一道獨特的風景,手機簽到也成了學校推行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的新內容。
  互聯(lián)網(wǎng)+管理: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談到“今日校園”,學生工作處李萬佳老師向記者詳細講述了它的來龍去脈?!敖袢招@”是學校網(wǎng)信中心牽頭建設的智慧校園大方向下的一個應用軟件,該系統(tǒng)分為很多個板塊,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是學生工作一體化板塊。手機客戶端登錄擁有18個學生應用功能:獎勤助補貸、線上項目申請、課表、成績查詢等等。這項舉措也逐步完善了辦公智能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不斷創(chuàng)新,完成了線下轉線上管理的初步試點。
  “使用‘今日校園’后,一鍵簽到、網(wǎng)上請假等校園活動快捷方便,另外app里的小程序、文章等很多內容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8級建筑學專業(yè)的鄧靜熱情地向記者表達使用“今日校園”后的感受。在她眼中,這個app十分有趣,極大地方便了學習生活,也有著更多的校園服務功能有待發(fā)現(xiàn)。
  機電學院輔導員王曉慶說,很多的應用功能是我們只要打開app便可看到的,操作簡單方便,確實給學院管理工作減輕了很多負擔。同樣,作用效果也是潛移默化的,通過這個軟件老師可以更加有效地整體把握學生信息,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基本情況。
  她還舉了一個例子:學生手機app上綁定的手機號是最新使用的,僅需一鍵短信或者app上撥打電話便可聯(lián)系到學生,這對與學生的溝通是十分高效的。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層面,她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多的學生工作轉移到 “今日校園”,這也將會成為服務管理學生最有力的抓手。尋找契合點,讓學生主動接受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盡管“今日校園”是學生工作一個方便快捷的平臺,但部分學生對此卻不太認可。記者了解到,app初步啟用,在宣傳上還缺乏應有的力度,部分學生對此存在誤解,認為“今日校園”只會讓自身自由受到約束,從而心理上排斥它。另外,軟件還在一步步優(yōu)化與升級中,也存在著系統(tǒng)時段性卡頓、后臺耗電量高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學生接受的重要原因。
  在談到部分學生對app反響不高問題時,英語專業(yè)孫美嬋向記者回答道:“微信、QQ等社交平臺的大范圍普及,占領了大學生輿論討論、溝通交流、學習分享的高地,相比之下,‘今日校園’還沒有那么強的吸引力?!?br>  對此王曉慶老師分析說,app平臺本身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部分學生可能并未了解他的實用性和有趣性。她還強調,思想是行為的先導,部分學生的意識沒有轉變,認為使用“今日校園”自身只會受到約束。究其原因,并不僅僅在于軟件本身,而在于學生所認為的約束性行為。學院舉辦的某些活動,一些同學對此積極性不高,他們可能感覺和自己關系不大、沒有意義,實現(xiàn)不了自身價值。
  王曉慶認為,學生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積累經(jīng)驗多方面發(fā)展。學院舉辦活動都是圍繞學生成長成才來開展的,我們希望有更多學生加入,今后我們舉辦活動,還要進一步貼近學生、尋找契合點,吸引更多學生參與、收獲更多。
  水土學院輔導員肖瀟也認為,學生在接觸適應新鮮事物上是沒有問題的,積極性不高的原因與宣傳力度也有一定關系,導致學生不能夠正確理解“今日校園”的作用,在這方面學院不會強制學生參加或使用,但會積極引導。通過班級、學生會廣泛宣傳,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樂意接受,在智慧校園構建中,讓今日校園app發(fā)揮大作用。
  不斷完善,發(fā)揮更大作用學工處李萬佳老師表示,雖然 “今日校園”app九月底在校內正式啟用,但它的籌備工作已經(jīng)有一年時間了,早期也開展了很多網(wǎng)上試點工作,經(jīng)管學院今年的畢業(yè)生工作大部分通過線上平臺進行交接,畢業(yè)生網(wǎng)上提交各類材料,學校各部門審查以及檔案整理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完成,智能化辦公使各部門工作聯(lián)系更加密切,試點工作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今日校園”的推廣方面,學校下了很大氣力,通過“以點帶面”應用于各個學院。具體來說由“輔導貓”一個小的點切入,根據(jù)學院學生的使用情況以及反饋意見,再逐步推廣應用其它功能。目前,“今日校園”、易班已初步形成共建功能,在“今日校園”上便可看到易班的熱點推送,可以觀看網(wǎng)易公開課,這都是應用互通、數(shù)據(jù)對接最好的證明。
  提到系統(tǒng)優(yōu)化問題,李萬佳說,關于系統(tǒng)時段性卡頓、手機耗電量高等問題,學校也及時與相關公司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了溝通,軟件公司也在努力完善系統(tǒng),相信通過不斷優(yōu)化,系統(tǒng)會越來越完善,功能更加強大。
  采訪中李萬佳對記者說,今日校園在給師生提供管理和服務便利的同時,也給同學們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觀點態(tài)度提供了平臺和空間,歡迎同學們本著為學校發(fā)展著想、不斷改進工作的目的積極建言獻策,希望每個人在發(fā)表言論時,要對自己的行為言論負責,要遵守法律、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互聯(lián)網(wǎng)+”廣泛應用于學生管理和服務是必然趨勢,我們的老師、管理人員、學生,都應當積極順應時代發(fā)展大潮流。相信隨著“今日校園”的不斷完善,它能給老師學生帶來更多便利,能促進我們學校管理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