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校學生參加“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活動編者按:9月17日吉林省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lián)精神”主題,開展了“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活動。本報記者對本次我校選派33名校院學生骨干奔赴通化、臨江、靖宇、樺甸等抗聯(lián)">
電子報
電子報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抗聯(lián)精神
——記我校學生參加“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活動編者按:9月17日吉林省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lián)精神”主題,開展了“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活動。本報記者對本次我校選派33名校院學生骨干奔赴通化、臨江、靖宇、樺甸等抗聯(lián)







9月17日上午9時,由吉林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北京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共青團吉林省委員會、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高校工委、吉林省東北抗聯(lián)研究會聯(lián)合開展的“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我校舉行。啟動儀式結束后,我校作為本次活動的參與高校之一,選派同學與東北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聯(lián)合大學旅游學院的學生代表一同作為本次活動的首批學員,前往“通化臨江靖宇樺甸線路”,開啟歷時五天、行程近800公里“紅色之旅”。 本次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lián)精神”為主題,讓同學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意識,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本次活動我校選派了33名校院學生骨干、大學生新時代踐習社成員和“學習筑夢班”成員,奔赴通化、臨江、靖宇、樺甸的抗聯(lián)遺址參觀學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從長春出發(fā),第一站通化,參觀了靖宇陵園和東北抗日聯(lián)軍紀念館;第二站臨江,參觀了陳云同志舊居和四保臨江戰(zhàn)役紀念館;第三站靖宇,參觀了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第四站樺甸,前往楊靖宇密營,參觀了蒿子湖密營紀念館。同學們在紀念碑前敬獻花籃、重走抗聯(lián)路、重溫入黨誓詞,聆聽了由通化市委黨校和臨江市委黨校教師所作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應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保臨江”戰(zhàn)役及其當代價值》專題講座,系統(tǒng)地學習東北抗聯(lián)歷史,體會了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抗聯(lián)精神。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將 “重走一段抗聯(lián)路、吃一頓抗聯(lián)飯、唱一首抗聯(lián)歌、上一次黨(團)課”融入到五天的紅色研學旅程中。
本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記者有幸也參與其中,肅穆的楊靖宇烈士陵園、四次戰(zhàn)役保衛(wèi)下的臨江小城、山邊水畔,黑土滋養(yǎng)下的松柏為我們講述著烈士殉國前的最后一刻。
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大地,十四年的抗戰(zhàn)史也許只是史海中的一葉扁舟,但是正是這短短的十四年,在我們這個尚且年輕的國家,留下了一段永恒的記憶?;蛟S先烈們的故事不再為我們所熟知,但是一代代的中華兒女依然會將他們的精神傳頌下去。青山依舊在一代一代為世人講述著,抗聯(lián)戰(zhàn)士為保家衛(wèi)國灑下無盡血淚,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本報記者采訪了我校大學生新時代踐習社成員、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2015級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二班徐子斌同學,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付出更為刻苦的努力,真正的將這次“紅色旅游行·大學生筑夢之旅”所學習到的紅色理論,領悟到的紅色精神與個人的成長緊密結合起來,在校期間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珍惜大好時光,把實現(xiàn)遠大抱負建立在一點一滴的學習積累上,如饑似渴、孜孜以求,堅持不懈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當代大學生可以從本次活動中學到當年紅軍戰(zhàn)士那種勇赴國難、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勇于獻身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雖然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們也要居安思危,不同的時代我們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應該傳承紅色精神,矢志拼搏奮斗,在實現(xiàn)全面振興中展現(xiàn)擔當作為?!备母镩_放40年后的中國,戰(zhàn)爭早已離我們遠去,在享受和平年代帶給我們祥和安樂的同時,面對瞬息萬變、紛繁復雜的世界,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遭遇艱難險阻而不膽怯、不退縮,勇敢的繼續(xù)前進,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這才是紅色精神的最好展示。
五天的紅色之旅,對于每一名參加者來說,都感慨良多,可以說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帶隊的我校團委老師鄧鵬飛告訴記者:“在這次活動中,以吉林省內紅色旅游資源為依托,通過參觀革命歷史遺跡和聆聽紅色革命事跡,使大學生進一步學習領悟了紅色精神,加強了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學習楊靖宇將軍事跡和東北抗聯(lián)精神,同學們深受教育,大家紛紛表示現(xiàn)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離不開老一輩人們的奉獻和斗爭,作為青年一代,要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未來更好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碑斢浾邌柤班嚴蠋煂t色教育的理解時,他告訴記者:“紅色教育是將紅色事跡和教育結合在一起,通過對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遺跡和紅色節(jié)日的宣傳,以更鮮活的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領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教育的精神,也就是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挑戰(zhàn)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對于本次活動能夠讓同學們學習到什么,鄧老師告訴我們:“我認為值得大學生學習的有很多。從內在方面,年輕人要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現(xiàn)在社會雖然已經遠離了硝煙和戰(zhàn)爭,但是困難卻依然存在,面對困難與坎坷,我們應該學會去勇敢面對,以不服輸?shù)木駪?zhàn)勝一切困難;從外在方面,我們要樂觀、堅強,遇到問題要學會坦然面對,不屈不撓,時刻牢記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
這次學習讓同學們明白了,看似平淡無奇的當下,卻是無數(shù)英烈為之付出生命換來的,此行也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告慰英烈。通過此次學習,同學們深深明白了,不論在何時都要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論在何地都要堅定自己的黨性,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己所能!研究生院2017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九班的徐俊瀟同學告訴記者:“當代大學生成長于衣食無缺的環(huán)境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當代大學生缺乏艱苦奮斗的意識。作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有必要接受紅色教育,以此激發(fā)愛國熱情,應將紅色精神與個人的成長緊密結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勇敢擔當起民族與國家復興的重任?!比缃瘢覈木C合國力也已經有了顯著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距離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仍然存在著差距。在新歷史起點上,當代大學生更應該踐行紅色精神,牢記先輩的囑托和希望,繼承和發(fā)揚他們的意志品質,心懷祖國,志存高遠,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來自人文學院2017級社會學二班郝立松同學和2017級傳播學二班的展隋郁同學作為學習筑夢班代表前去學習。郝立松同學告訴記者:“為期五天的大學生筑夢之旅雖然結束了,但是就在那五天里,我與兩位老師及來自各個學院的同學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我被革命先烈艱苦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所震撼,對先烈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也為戰(zhàn)爭中死亡的無辜民眾,革命戰(zhàn)士深表哀痛,同時我也思考,雖然戰(zhàn)爭結束了,可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我們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絕對不能懈怠,不能光享受勝利的果實,而不付出努力,我們要永遠牢記先烈遺志,繼續(xù)傳承紅色精神?!闭顾逵敉瑢W告訴記者:“我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小時候他總愛給我講一些在部隊的故事,雖然艱苦,但卻無比的快樂與光榮,每每提及,他的目光中流露出的光芒,當時令我疑惑與不解,而通過這次紅色教育活動,我看到了靖宇將軍打造的密營,也見過陳云同志的舊居,領略了他們冰天雪地下的難耐,也感受了他們艱苦奮斗的辛苦,我也就漸漸讀懂了父親的眼神,那是一種堅韌的品質,那是一種成就大我犧牲小我的快樂與榮耀。這一路走來,讓我對紅色精神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紅色精神不是嘴上說說的我愛你中國,也不是朋友圈轉發(fā)的祖國你真美,而是打從心底愿意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康,奮戰(zhàn)到底、犧牲一切的精神。這次紅色教育活動,讓我們大學生在了解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先輩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接受洗禮,實現(xiàn)精神升華,在感悟祖國燦爛歷史文化中,培育愛國之情,激發(fā)報國之志?!?br>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紅色精神也在與時俱進,但愛國主義是紅色精神永恒不變的主旋律。本次筑夢之旅,帶來的不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心靈的震撼。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革命精神我們要代代相傳,不銘記歷史的民族,無法擁有燦爛的未來。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要用實踐去證明: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