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我跌跌撞撞地來到了這座北國春城,在經(jīng)歷中學與大學的過渡之余,我開始對城市有了那種淺淺的理解。第一次,我看到了有軌電車、暖氣片、南北指向的路標以及一些不同于南方的建筑;第一次,我吃到了五花八門的面食、味道怪怪的鍋包肉、名副其實的雞蛋灌餅;第一次,我經(jīng)歷了一個夢幻般的冬天,雪后的長春,與 《湖心亭看雪 》 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簡直形容得一模一樣。
節(jié)假日的自己像充滿電一樣,偽滿洲國博物館、凈月潭、南湖公園、文化廣場等等這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長春地標,在眼睛的快門之下映入腦海。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充滿朝氣的青春年華里,每一次新鮮感的撞擊都會為這段歷程畫上濃濃的一筆,而它給予你的這些感受又會把你內(nèi)心那個小小的世界無形地擴大了一點又一點。我覺得一座城市給你的映像,更多是取決于本地人的生活模式,我很喜歡長春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周六去畫畫,路上,總能聽到路邊那些叔叔嘮嗑,會不知不覺放慢腳步去聽聽純正的東北話的交流。生活的艱辛并沒有讓他們愁眉苦臉,爽朗的笑聲總是伴著他們津津有味的生活。
還記得,剛踏上這片黑土地時,我腦袋里全是母親說的防騙招數(shù),自己內(nèi)心也有一些恐懼,因為這里距離我的家鄉(xiāng)有半個中國的距離。兒行千里母擔憂,總沒錯的。但當我放假回家嘴里不時蹦出一路東北話時,逗得家人哈哈大笑,我知道笑的背后是對我在長春生活的一種欣慰與肯定,我在這兒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還有一種灑脫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畢業(yè)之后,長春將會成為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這個青澀的年紀我遇到了你,而你不知不覺闖進了我心里。就這樣,你將會陪我渡過四年的大學時光,我也會在今后的時光里花更多時間來了解你。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