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京西最大的佛教圣地——八大處


八大處是北京市的名勝之一, 虎頭山、翠微山、 青龍山三山環(huán)繞, 風景秀美, 是北京西山景區(qū)的精華。八大處, 指的是 “八大禪處” , 以寺廟景點集中為特色。即一處長安寺、 二處靈光寺、 三處三山庵、 四處大悲寺、五處龍泉庵、 六處香界寺、 七處寶珠洞、 八處證果寺。但要認為, 八大處歷史上就上述八座寺廟, 那可就錯了!

八大處一名起源較晚, 頂多就是清末民初才固定下來。 “天下名山僧占多” , 西山早就有 “五百寺” 、 “三百寺” 之說。八大處人文歷史悠久, 早在隋唐時期就有了盧師寺、 平坡大覺寺和龍泉寺三座廟宇。后來, 逐步演變?yōu)槲覈狈降貐^(qū)的佛教勝地之一, 梵剎林立, 鐘鼓相聞, 最盛時期至少有42所廟宇!

明代萬歷年間的大詩人馮有經(jīng), 有 《嘉禧寺山樓》 一詩中描寫八大處一帶景致,在 “峰峰開丹碧, 四十二蘭若” 之說。清康熙年間的大學者查嗣 曾作 《杏子口》 一詩, 詩云: “金碧四十二, 蒼茫一萬重。亂云遮不斷, 來去是晨鐘。 ”

上述二詩中的“丹碧” “金碧” , 是描述寺廟建筑紅墻碧瓦黃頂?shù)男稳菰~; “蘭若” , 原指僧人修習的處所, 后泛指佛寺, 也叫 “阿蘭若” 或 “阿蘭若伽” , 意為空寂的樹林。很明顯, 二位詩人同時指出了今八大處地區(qū)原有42座廟宇。當然, “四十二” 的說法也可能是泛指寺廟眾多。因為佛教在我國翻譯最早的佛經(jīng)有 《四十二章經(jīng)》 , 其42篇經(jīng)文大致包含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那么 “四十二蘭若” 一說就有指八大處為佛教圣地的引申含義了。

但八大處地區(qū)歷史上至少有過42座廟宇, 是不會錯的。我們知道的常識是: 舊時一個完整的村落, 還大體上有5——7座寺廟, 一座模式口鎮(zhèn)就曾有過17座廟宇 (有人認為有過27座) 之多。八大處地區(qū), 作為西山的佛教圣地有42座以上的廟宇毫不奇怪了。

除了我們今天知道的八座廟宇外, 歷史上的八大處還有遺址可尋的寺廟有:

1、 嘉禧寺, 在今北京軍區(qū)機關后邊的東北方向山坡上, 至少建于明代初期, 現(xiàn)存兩棵巨大的銀杏樹;

2、 清涼寺, 位于盧師山頂, 建于隋, 初稱盧師寺, 元代改擴建為大天源延圣寺, 明代叫過真應寺、 感應寺、 清涼寺, 清乾隆年間廢毀;

3、 福田寺, 今北京射擊場即其故址, 至少建于明代中期;

4、 ?;菟?, 位于盧師山以北的青龍山,民國年間廢毀, 今存寺額、 塔院門和部分石刻;

5、 弘德寺, 位于今證果寺以北, 至少建于明初, 清乾隆年間廢毀, 現(xiàn)存寺額石刻;

6、 弘福寺, 在盧師山, 西為弘德寺遺址,南為清涼寺遺址, 毀于清代初期;

7、 姚家寺, 在盧師山, 明末清初香火旺盛,現(xiàn)僅存一塔, 搖搖欲墜;

8、 翠微寺, 在今靈光寺內, 被八國聯(lián)軍轟毀;

9、 韜光庵, 位于虎頭山上, 今靈光寺南墻外,原翠微寺的一部分, 清末毀于八國聯(lián)軍炮火;

10、 隆慶庵, 位于虎頭山南坡, 明代萬歷年間曾重修, 東有朝陽庵遺址;

11、 慧云禪林, 在龍泉庵, 清道光年間與其合并;

12、 霧明庵, 嘉禧寺南, 原名普照寺, 至少建于明嘉靖年間, 民國時圮毀, 益壽醫(yī)院院長虞誠在其故址建成益壽園別墅;

13、 何家庵, 在今三處東南, 建于明嘉靖年間, 清末毀于八國聯(lián)軍炮火, 民國時改為夏園別墅。

大家一定注意到, 霧明庵、 何家庵遺址在民國年間被改建為別墅, 說明民國年間的許多別墅是利用了古代寺廟的故址, 而八大處地區(qū)民國時就是老北京的休閑娛樂中心區(qū)域, 有 “二十七別墅” 之說。如果以一個別墅就是一座曾存在過的廟宇故址推測, 那么八大處一帶歷史上的寺廟數(shù), 就只會比42座多了。

八大處歷史上有那么多的寺廟, 不愧為京西的佛教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