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看見柴靜

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的體內(nèi),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看見》

最近在讀《看見》,雖然只看了前面一小部分,但卻足夠給我心靈的撼動?!犊匆姟冯m是提取新聞事件來寫,把新聞事件一件一件剖析分解,但在我看來,它也是柴靜的個人自傳。那個被陳虻形容為“矯揉造作不可忍受”的文藝女青年成長為成熟犀利有人情味的記者的心歷路程被此書一一呈現(xiàn)。

她初入央視時,從莽撞自負(fù)到被打擊,《看見》把這些跌宕起伏的心緒歷程都生動地描寫出來了,看此書,心疼她就像心疼自己一樣容易。有一次她仿佛像得到《葵花寶典》般學(xué)習(xí)陳大會把人問得啞口無言,那時的她心情一直很沉重?!跋胫约耗樕系谋砬椤⒄Z言、化妝、衣服。這一場下來什么都得想,不知道怎么才能忘掉自己。陳虻說 :“回家問你媽、你妹,她們對新聞的欲望是什么,別當(dāng)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蹦莻€時候的她尋找不到自己關(guān)于新聞的欲望,卻又有一往無前的孤勇與膽量。

我想,這應(yīng)該是每個人初入職場或為某事孤苦奮斗都會經(jīng)歷的吧。被他人嘲笑再到自我懷疑與迷失,書中這樣寫到“現(xiàn)在到了電視臺,做了新聞,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工作,賣命地工作,但我是在為制片人、獎金、虛榮心,為我的恐懼而工作。”她害怕自己會被淘汰,害怕領(lǐng)導(dǎo)和同事不認(rèn)可自己。這些心緒踏踏實實地擺在讀者面前,原來柴靜也經(jīng)歷過。我感謝她,讓我懂得自己不是一個人,有人也會如我一樣恐懼陌生,自我懷疑。

這是一本直擊生命本質(zhì)的書??吹揭惶幈銜胨伎妓陌l(fā)生,體會作者的感受,總會有一種悲愴感。

“知道和感覺到是兩回事”。去新疆震區(qū)做新聞記者是她職業(yè)生涯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她因去震區(qū)而感受到真正的新聞,使她產(chǎn)生欲望,對新聞的欲望,她想知道事件的發(fā)生——為什么會這樣,她強烈地想知道。在此之前,陳虻問柴靜 :“你問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期待答案么?你要不期待,你就別問了?!蹦莻€時候的柴靜面對這個問題不作聲,她感到茫然。新疆大地震她走出演播室,終于用皮膚感受到新聞,她終于找到了那抽象的欲望。欲望折磨了她,也成就了她。地震把柴靜從演播室震出來,震到了地上。

在災(zāi)區(qū),光著腳只穿了一只解放鞋的老大爺拄拐走兩里路只為翻找出一只舊黃皮鞋,她真正地理解了“賑災(zāi)”的含義,不僅僅是字典里的字面意思 ;在坍塌半邊的墻角,戴黃頭巾的維族老人一聳一聳地抖動肩膀?qū)⑺ё?,臉貼著她的臉,她感受到老人的皺紋凍得冰涼 , 她真正覺得天災(zāi)的薄情。

《看見》是一本觸人心靈的書,看每一次采訪都像自己走了一遭。讀此書有個愿望 :愿世間記者都記住善良和初心。我想這也是柴靜想傳達(dá)的吧。(18 藥學(xué)三班 王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