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四世同堂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如果給你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是否還會走進這條河流?當一個人長大,是否還會堅持當初的夢想?
  現(xiàn)在當我想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正站在窗前凝望烏溪江的江水。江上正起風,天色陰沉,風一吹,就好像潺潺的雨,在屋子里下。我伸手打開桌上一盞橘色的小燈,屋里終于有了一點光。是的,就是這一點光,忽然點亮了我腦海深處的記憶,就好像那朦朧中結(jié)著丁香般憂愁的姑娘手中,輕輕掀開故事一角的那一柄油紙傘,帶出一段跨越四代人的平凡故事來。

我的太爺爺叫做華蔭棠,104歲,曾是江蘇宜興的商會主席。他一生有11個兒子5個女兒。第一個妻子生育了我爺爺和二爺爺之后,就早早地去世了。
  我第一次見到他的那一年,正好是他90歲壽辰。那一天太陽好得很,我坐了長時間的汽車,到達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已然是餓得前胸貼后背。這時太爺爺正坐在院子里喝茶,見我來了,讓人煮了碗蟹粉面給我吃,然后在我對面坐下,手里磨著壺(這是家里通曉的經(jīng)驗了,用太爺爺?shù)脑捳f,紫砂壺是活的,藏在盒子里就死了,紫砂壺必須捧在手里磨,才能出絕世的好壺),細細地盯著我看。
  “仔細看,大丫頭長得頗有幾分像你奶奶的。”太爺爺對著我父親說。他看我吃得香,臉上露出笑容。父親說,因為曾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體驗過生命的脆弱,所以太爺爺一看見年輕小輩大口吃飯,就特別高興。
  “我17歲的時候,國家正在打仗。那時候到處都很亂,只要是家里有錢糧,腦子里就時刻得繃著一根弦。記得有一個晚上,外面有個漢子咚咚地敲門,我的父親騰地一下就站了起來,他馬上集合了家里所有的男丁,我也拿出偷偷藏好的槍放在袖管里。結(jié)果,敲門的是廠里的一個工人,大伙這才松了一口氣?!?br>  太爺爺還回憶說,那個工人大半夜來敲門,是因為他的孩子餓得生了病,想要借米??墒悄菚r候家里的余糧實在不多,只好給了他幾塊銀元。只是那時米是稀罕物,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后來也不知道這位工人的孩子如何了。

我爺爺奶奶一直居住的,是早年巨化集團分配的一套十幾平方的老房子。爺爺在上海之江大學念書,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銀行總行工作,隨后又到衢州巨化集團公司做計財部處長,爺爺奶奶兩個人在這里住下,這一住,就是一輩子。小區(qū)里的老住戶也大多是七八十歲的高齡老人,四五個老奶奶一同坐在院子里說了一輩子的家長里短,常有青翠的枝葉從墻角窗沿探身下來,倒映著她們逐漸逝去的美麗姿影,在時光里靜靜地聽。爺爺們則是一致大步邁進老戲蟲的行列,每天舒舒服服地喝一碗黃酒,唱幾句“卻原來是司馬發(fā)來的兵———”,倒也瀟灑自在。
  這片老房子保存得很好,墻體褪成了煤灰色,宅墻的外面還存有刀刻上去的革命標語,靠近門的地方有我父親的手筆,大大的一個正楷“中”字,下面草草寫了一個小小的“心”,顯得有些滑稽。一出小區(qū)就有熙攘的菜場,也因為年代久了,有些零碎雜亂。在集市上抬頭,可以看見古老的騎樓,上面精雕細鏤的花圖尚清晰可見,有著不可言說的滄桑。
  父親說,他小的時候,全國上下都在度災荒,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忙時吃干的,閑時吃稀的”,為此他老人家還帶頭不吃肉。同齡的孩子們經(jīng)常因為沒飯吃餓得學都不能去上。而因為爺爺在集團公司工作,雖工資不多,但總不至于挨餓。不過家里有三個子女,奶奶也不敢大意讓他們?nèi)缭赋燥柖亲?,就這樣緊緊巴巴總算將就著度過了那幾年災荒。

父親從小愛好讀書,但是由于當時的政策,上山下鄉(xiāng)去了農(nóng)村種田。那時候沒有糧食,每人的工資就是地瓜,一人十公斤地瓜,炒著煮著曬著吃,然而不管換過多少種吃法,吃的終歸還是地瓜。所以直到現(xiàn)在,我父親還是不肯再吃地瓜。
  后來,父親考上了78屆的大學,終于走上了自己想走的道路。畢業(yè)以后,他成了高中的語文老師,工作結(jié)婚后還是沒有自己的住房,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的房子里,柴米油鹽都要憑票計劃供應。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開始重視教育,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父親也進入了教育局,如今,他正在積極奔走在各個學校之間做中小學語文課堂指導,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我出生在1989年,從小享受著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小時候我曾經(jīng)想當一名科學家,初中以后,我更堅定了做一名人民教師的理想。步入大學已經(jīng)三年,回望20多年的人生,我的生活幾乎沒有什么煩惱。除了學習,我并不需要擔心其他生活、生存難題,甚至還懷有對未來許許多多的想像與憧憬:我想像我在20歲時做著美麗大方的公主,30歲時柔雅仿若上乘的檀香,80歲時老態(tài)龍鐘,在陽光下安靜地撫摸滿臉的皺紋,或是戴著琥珀色的眼鏡,坐在石板凳上折一籃子的大紅紙花。
  每天早上起來,我可以喝到熱騰騰的豆?jié){,然后在安靜的環(huán)境里讀書,翻看圖書館里那些珍貴的古代生物的圖譜,以及人物傳記。我讀莎士比亞戲劇的所有臺詞,我喜歡《牡丹亭》甚于《西廂記》,我常常用自己的筆給《太平廣記》或者《唐傳奇》改編一段結(jié)尾。有時候讀著這些故事,我會思考,為何如此多舛的命運還會衍生出如此頑強的夢想?
  而此刻我笑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就像這一則《四世同堂》,是人生,亦是傳奇,更是夢想的華章。
  舒爾茨說:“夢想如星辰———我們永遠不能觸到,但我們可以像航海者那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敝袊鴮⒃谝淮忠淮说氖种欣^續(xù)大步向前,因為即使那些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少年可以老了、散了、死了,然而中國人的夢想還是會一直都在的。我知道,一百年,一千年以后,我們的眼睛都化成了土,還會有另外一群人,用夢想創(chuàng)造不屈的力量,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