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多情最是報春的花


  人們大多習慣于欣賞春色滿園萬紫千紅的醉人春潮,對料峭春寒時節(jié)勇于報春的花,卻常常忽略。其實,多情最是報春的花。因為它們也折射著時代的變遷與學校發(fā)展的些許影子。
  楊花 1970年代,北語復校后的校園。每年度過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的隆冬,嚴寒的威勢漸漸減弱時,人們便開始探春了。然而,春卻總是姍姍來遲。面對早春蕭索的校園,有人往往會凝神注目觀察高大的楊樹,一旦發(fā)現枝頭顯現大小不一的褐色花蕾,便樂不可支:風和日麗的春天就要來了。
  拂面的楊柳風,催得那些花蕾悄悄地長大。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貌不驚人,像毛毛蟲似的、沒有任何艷麗色彩的穗狀花絮,驟然間掛在枝頭,快活地隨風飄舞著,仿佛在急切地告訴過往行人:“春來了!”
  遍布校園的楊樹,以其樸素無華的花給北語人送來了春的訊息,帶來了嚴冬逝去的愉悅。
  迎春花 過了幾個年頭,敢于向殘冬初春時節(jié)的倒春寒挑戰(zhàn)的迎春花,以其卓爾不群的風姿綻放在校園。迎春枝條叢生,細長柔軟,一簇簇地鋪散開來,猶如少女的披肩長發(fā)。早春,嬌嫩的青枝上綻放著幾許黃色小花兒,孕育著無數的褐黃色小花蕾,在乍暖還寒的風中,迎春花是那么的生機勃勃、英姿颯爽。
  當迎春的柔枝上綴滿了密密麻麻的俏麗的小黃花時,那便已到春意盎然,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時候了。
  迎春花柔美細嫩,但不嬌氣;她堅韌、頑強,敢于爭春不讓,沖寒怒放,頗受人們青睞。
  玉蘭花 歲月如流,校園里早春時節(jié)又展現了靚麗、高潔的白玉蘭。寒冬留下的殘雪尚未消融盡凈,玉蘭樹的枝頭那覆蓋著細小絨毛的淺綠色花蕾,已在翹首迎春了。它們緊緊追隨著春天的腳步,由小漸大,直至怒放。芳容初綻的白玉蘭,花瓣有手掌心那樣大,潔白如玉,晶瑩似雪。一朵朵花兒在春風中搖曳,好似一只只盛滿佳釀的玉杯頻頻為春天舉起。
  玉蘭花俏爭春,但卻不久占枝頭,很快便凋謝,殘蕊化作春泥,而其綻放的美麗姿容,卻永駐人們的心里。不愿平庸的久長,但求生命的輝煌,這應是玉蘭花的品格吧。
  黃臘梅 本世紀初,春節(jié)前,校園里,除了蒼翠凝重的松柏、修竹,其他的樹木似仍在沉睡著,處處呈現著冬天的蕭索景象。而來園東北角,有一叢灌木卻在傳遞著春的喜訊。但見較大的枝條上綻放著幾朵淡淡的黃色小花,花瓣近似蠟質,素雅、清幽,四周暗香浮動。而那一對對、一簇簇的小圓球狀的花蕾,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枝條,傲視著寒風冷雪。
  啊,沖寒開放的黃臘梅,以一樹獨先校園春的風采,最早演奏起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