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 德國明斯特大學能源與資源經濟學教授呂安迪做客第38期黃島講壇, 為師生作主題為 “德國能源轉型: 挑戰(zhàn)與機遇” 的報告。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能否處理好能源安全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關系關乎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全局。德國作為能源短缺型國家, 同時也是世界十大能源消費國之一, 早在20世紀70年代便開啟了能源轉型進程, 以謀求可持續(xù)發(fā)展。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突破意味著其能源領域發(fā)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但能源轉型前景依舊撲朔迷離。呂安迪依托前沿能源經濟數據與能源戰(zhàn)略研究成果, 闡釋了德國能源政策的基本思路, 并分享自己關于能源轉型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獨特認識。
呂安迪認為, 實現兼顧經濟可行與環(huán)境友好的能源供應是 21 世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之一。能源轉型需要科學監(jiān)控, 而構建合理可行的目標評估體系無疑是實現能源轉型的有效保障。德國政府在經過大量樣本數據科學評估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將國家能源轉型的戰(zhàn)略目標設定為實現一定程度的能源獨立、 推動自身經濟增長、 刺激新一輪節(jié)能技術創(chuàng)新和促進新能源技術輸出。
作為德國國家能源轉型專家咨詢委員會主席, 呂安迪對于能源轉型的走向有著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結合德國能源經濟發(fā)展、 社會環(huán)境與公共政策以及自然環(huán)境容量, 他與在座師生分享了針對能源轉型的十點建議, 從控制、 管理與完善三個層面提供了能源轉型借鑒方案。
呂安迪認為, 實現能源轉型應首先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 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支持體系并將可再生能源納入系統, 通過提升二氧化碳定價實現氣候目標并減少煤炭發(fā)電。將煤炭逐步淘汰, 進而實現 “以電代氣” 、 “以電代油” 的目標, 最終使德國成為煤炭凈出口國, 是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能源瓶頸問題的必要途徑。具體在淘汰煤炭落后能源產能方面, 德國煤炭委員會專門制定計劃減少煤炭發(fā)電產能,到2022年煤炭發(fā)電量減少至30GW,到2030年逐步減少至17GW, 最終實現2038年之前煤炭徹底退出德國能源市場的目標。
將行政部門與市場機制有效融合, 共同營造構建能源新格局。通過強制性命令將能源價格交由市場公允定價, 從而提高能源供應的效率及靈活性。 “能源效率雖不斷提高, 但是實際改進效果卻低于目標值。使用動態(tài)定價, 能源需求將變得更加靈活——在用能高峰時段提高能源價格, 降低能源需求并穩(wěn)定基礎設施; 在低峰期則適當降低價格標準以平衡供需。 ”
電網的輸送能力是德國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利用的瓶頸,時序間歇性以及平均輸電距離增加, 導致德國政府需要對電網進行延伸拓展以得到更大的可再生能源供應空間。調查顯示, 2015年末, 長達563千米的電網架設完工后仍未達到目標預期。因此近年來, 電網互聯范圍持續(xù)擴大, 互聯電網間接儲能系統的作用得到充分釋放。
在調整能源結構、 控制傳統能源的過程中, 仍需完善分配機制, 保障產業(yè)競爭力。目前的能源支出主要由政府引導、 政府管制及市場驅動三方面因素組成。呂安迪表示,實現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進一步穩(wěn)固市場運作, 通過家庭和企業(yè)的最終用戶支出總額確定負擔能力指標; 根據家庭平均電價、 工業(yè)平均電價以及能源密集型產業(yè)的合理配比, 公平分配成本, 合理分擔開支。
放眼未來, 呂安迪展望德國能源轉型所面臨的雙重挑戰(zhàn): 一方面,就目前而言, 二氧化碳的定價和能源稅改革仍需完善, 從技術、 電網和市場多方面入手進一步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 僅僅依靠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并不足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標; 另一方面, 具有長期能源需求的目標部門,如電力部門、 熱力部門和運輸部門,能源需求市場中的各主體存在耦合錯位, 使得電網擴建的目標難以實現。呂安迪提到目前電網收費、 市場分割總成本仍在調控之中, 但只有當歐盟內部建立起與德國同步一致的電力交換機制, 能源轉型才能真正實現。
盡管能源價格是工業(yè)成本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但在全球能源匱乏的窘境下, 各國必須接受能源價格大幅調整的現狀, 為氣候措施買單。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全球發(fā)展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國應搶抓機遇, 實施可再生能源支持計劃, 通過電網擴展和內部能源市場協調方案保障能源安全。這些問題的存在證明了能源轉型的不易, 也促使呂安迪及其團隊繼續(xù)不斷深入探索和研究。
最后, 呂安迪就相關問題與到場師生進行熱烈討論。他認為, 能源轉型之路任重而道遠, 需要中德兩國共同努力, 抓住機遇, 積極迎接挑戰(zhàn)。
呂安迪 (Andreas L?schel) : 德國明斯特大學能源與資源經濟學教授,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德國國家能源轉型專家咨詢委員會主席,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 ( ZEW ) 高級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應用微觀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和氣候變化經濟學。在 Nature ClimateChange, Applied 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 Economica, EnergyEconomic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Economics等期刊發(fā)表50余篇文章, 擔任ClimatePolicy,TheEnergyJournal,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等期刊編委, 曾任Economica,Energy Policy 等期刊特刊主編。在德國 《法蘭克福匯報》 (FrankfurterAllgemeineZeitung, F.A.Z.) 經濟學家排名中, 多次入選德國50位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
(王思佳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