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時須 “兢慎”
“兢慎”語出自晚唐詩人杜荀鶴的 《涇溪》詩。詩云:“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边@首詩雖然沒有入選 《唐詩三百首》,甚至很多唐詩選也不曾選入,但的確是一首飽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好詩。
讀史可以明智,歷史上因兢慎而功成名就、因懈怠而敗走麥城的人比比皆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故事非常典型,據(jù) 《吳越春秋》載:吳王夫差興于憂患之時,勵精圖治,打敗了越王勾踐,后來昧于安樂,怠于治國。而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終 “三千越甲可吞吳”。司馬遷在 《太史公自敘》中列舉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韓非五人遭遇困厄,發(fā)憤著書,終成大器的故事。歐陽修在 《梅圣俞墓志銘》中說: “詩窮而后工”,他在 《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還有一句名言: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陳壽 《三國志》記載:蜀漢大將關羽統(tǒng)兵伐魏,圍困樊城,水淹七軍,兵鋒所指,無不望風披靡。于是,關羽驕傲起來,放松了對其后路東吳的戒備。結果,吳將呂蒙襲奪荊州,一代名將關羽落個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下場。上述事例的道理,與《涇溪》詩是完全一致的。
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谷諔?zhàn)爭勝利前夕,黃炎培等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應邀訪問延安,他在窯洞舉行的討論會上坦率地說: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泵珴蓶|當即回答: “我們已經(jīng)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毖影?“窯洞對”廣為流傳,時隔多年,至今對我們黨仍是很好的鞭策。黃炎培提出的“歷史周期律”在過去讓毛澤東深思,在當代給我們警示: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批評和監(jiān)督政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嚴治黨,堅持 “老虎和蒼蠅一起打”。一大批領導干部因為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丟掉了信仰,得了 “軟骨癥”,沒有經(jīng)得住糖衣炮彈的攻擊,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 “一失足成千古恨”,紛紛落馬,走向人民的反面,不僅葬送了自己,損害了家人,而且敗壞了黨的事業(yè)。
當代作家柳青說過: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人生只有時時保持“兢慎”,時刻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擔當,才不會懈怠,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始終保持開拓進取、與時俱進、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才不會最終自己打敗自己。
(戴連強:我校88級中文系校友,現(xiàn)任德州市政協(xié)常委、九三學社德州市委秘書長、德城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