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守 望 千 載 的 梨 園


  秋,悄悄地摸上了日頭,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撒下了第一朵銀白,只留下漫天的空無與啾啾的棲鳥聲。幾米外,卻看不見樹梢,只得聞天籟——一陣子喳,喳,喳,喳;又一會兒嘎,嘎,嘎的亂叫,烏鴉與鵲兒似乎沒有歇落人家墻頭屋角,而是全部落在了園子頭里的幾顆幾十年的樹杈間了,在茫茫的大霧里,如同稚子般,兩相呼應,好不歡快。
  所謂的梨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菜園,而是由場(當?shù)亓罆窆任锏牡胤剑┖蛨@組成,各自占地一半,大概一共兩三分地,也就是十五米乘以二十米的大小的矩形。兩頭是如游龍的小水溝,綿延遠處。當然中間還由場和路穿插著,組成了可愛的地—場—路—地,依次排開。
  霧氣里,我和我媽兩個人,一人拿了一個錛,另一個人拿了一個柴爪子(一種酷似鐵耙的農(nóng)具),在地里淘著紅薯。紅薯秧子歷經(jīng)第一場霜降的襲打和溫度的驟降,早已經(jīng)奄奄一息,就像是上了年歲的老人,滿臉的褶皺和萎縮的皮膚似的葉,滿是滄桑。
  七點多,農(nóng)村的狗吠開始
了,火紅的太陽升起,雞兒開始斗嘴,一個接著一個嗷嗷的叫著。站在園里面,心中一分寧靜,一分優(yōu)雅,還有一分迷茫與恐懼。園距離村里并不算遠,算起來和老屋相聚最多一百五十米,中間還有著零星點綴其中的荒廢的房子,還是有一點人氣味的。可是那種懼怕是與生俱來,或許是在城里呆的久了;又或許是一直匆忙地奔走而忘了孤單,突然停下來,萬籟俱寂,恐懼感上涌;亦可能是在被眾多的墳包圍,鬼魂之說的侵擾,害怕幻化的惡魔出現(xiàn)吧?
  我不知曉,總之是凝重的。雖然太陽已經(jīng)升了起來,像掛在天邊的熔爐,但是似乎沒有太多的暖味,一陣秋風吹來,加上打濕了衣服的寒露,還是凍的人瑟瑟發(fā)抖,不禁打上一個寒顫。就像是在烤著鬼火一般。彌漫空中的霧氣已經(jīng)散了好多,我用袖子擦了擦剛剛落在額頭的露水,突然一股腦的愕然,往后退了幾步,差點跌到了地上。我結巴地問到:"媽、媽、媽……那是,那是誰的墳?"母親看了看我,低下頭繼續(xù)忙著手頭的工作,回答到“:你四
姨的,就是那個小時候總喜歡逗你的那個。”
  “她怎么埋到這里了,啥時候走的???”我追問到。
  墳離我很近,只是隔了一個場,在一塊苞米地里面,彌漫的霧氣和佇立著的苞米桿自然而然的就擋住了我的視線。大霧初散,才隱隱約約的看到墳的大致輪廓。墳是農(nóng)村普通的土墳,上面是用鍬挖的墳頭,下半部分像座山,只不過,山的里面是眾多美景,期待;而墳地里面是一堆白骨。
  “唉,上年春天還和我在這里一起吃瓜呢,說走就走了,聽說是癌癥走的,發(fā)現(xiàn)到最后也就兩個月,還沒到五十歲??!”
  母親繼續(xù)說“:今年春天走的,你在上學,兩家不算太親密,就沒告訴你。她埋在這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愿,還是后來她兒子聽了看風水的人說這里地勢好,就埋在這里了。”母親似乎還想說些什么,欲言又止。
  其實我知道母親想說啥,但是她最終沒有說,我心里知道,活著就要好好的活著,不留遺憾便是最好的結果,不論是匆忙還是在瘋狂,都要好好的。
我輕輕補說了一句“媽,我們都會好好地活下去,我相信?!?br>  不一會兒,白玉(也就是紅薯)就已經(jīng)全部起了出來,每個都很大,無論是紅皮黃心的白玉還是黃皮紅心的白玉都很大。不知道是不是風水好,還是土地肥沃竟然滋養(yǎng)了如此大的紅薯。平常的個頭大約只有半斤重,有的或者更小,但是我們家每年在場上重的卻重達兩斤,而且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普遍。
  這時我突然想起祖父和我說的,我看了看也確實如此。我家的地或者場確實比周圍的高,早年間,我家的場是炕房,專門晾曬煙葉,供給國家換取外匯。類似新疆晾曬葡萄干的地方,當年是土坯房而后來土改,時過境遷也就將土坯房拆掉了,祖父舍不得扔了那些黃土,就將它全部安放在自己的地里面了。不過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肥利至今應該早已經(jīng)用完了。我又大膽猜測可能是這些年留在縫隙里面的谷物,隨著時間而變成了肥料,當然還可能是其他。
  把紅薯裝進了塑料口袋里面,我媽又到地頭摘了幾顆荒落的沒人要的金針花的草籽對我
說“:你二姨要這種花種?!蔽尹c了點頭。
  金針花又叫做黃花菜,是一種清熱止血消炎的食物,每年六月也就是高考附近花期最盛。每年母親或親自或叫著我?guī)退恍?,用開水燙過后晾曬起來。每次燒湯,都會放進去少些做菜。金針菜花開也是父親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母親會經(jīng)常把它做成涼菜,父親則可以趁機偷喝那么一兩口小酒。當然今年也不例外,只不過我在為這高考準備,不知道這一切罷了,但是我知道今年的金針菜肯定已經(jīng)晾曬好了。
  媽又去把茄子,辣椒都拔了,自言自語說到“:再吃,就得下年咯?!?br>  下一年,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像現(xiàn)在這樣,期望著下一年,皖北邊城的平原,毫無可攻可守的地方,古往今來自然不是什么戰(zhàn)略重地,而肥厚的土地滋養(yǎng)著生活在皖北大地的人,一代又一代,不知道已經(jīng)幾千年了,而生活在這里,又何嘗不是一個伊甸園的過活呢?
  媽從后面拍了我一下“:想什么呢,拉板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