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名課”到“網紅課”,思政課活力從何而來?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fā)了教育系統(tǒng)廣大師生的強烈共鳴??倳泴碇睔鈮验_好思政課的部署要求,對打造“三可三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諄諄教誨,對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殷殷重托,再一次吹響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長期以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我們黨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政課肩負著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重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更是新時代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根本抓手。作為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力量的主陣地和主課堂,新時代的思政課正在經歷從“沉悶”到“圈粉”、從“飄在天上”到“走進心里”的完美蛻變,有86.6%的受訪學生喜歡思政課,91.8%的學生喜歡自己的思政課老師,91.3%的學生表示思政課很有收獲,思政課“紅”了!
從“教書匠”到“大先生”。思政課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喜歡的授課方式,改變那種“單項灌輸”“晦澀難解”的刻板印象,“有意義”的內容才會“有意思”,思政課才能真正有吸引力。思政課從來不是信口開河、嘩眾取寵,也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和假惺惺地道德關懷。思政課的“意義”正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火種的傳播與弘揚,以主流價值觀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不斷加強黨性教育、經受思想洗禮,堅定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切實把“兩個維護”作為第一要求?!坝幸饬x”的內容如何變得“有意思”“受追捧”、如何成為“萬人迷”,正得益于以復旦女神陳果、南航導師徐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思政課教師從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變身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傲可矶ㄗ觥钡闹袊n、“熱火朝天”的新課堂、“項鏈模式”的新教學……守正創(chuàng)新的思政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那些或娓娓道來或激情澎湃的課堂和講述中,“馬克思是對的”“不朽的馬克思”“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理論思維不斷清晰起來,青年學生逐漸擁有了明確的價值判斷和理想信念,形成了正確的“三觀”,清醒認識到“我是誰、跟誰走”,并最終輔以深厚情感、誠懇態(tài)度與執(zhí)著追求?!坝幸饬x”的事情多了,“有意思”的勁頭足了,“有方向”的人生就甜了。
從“要我學”到“唱主角”。思政課是觸及青年靈魂的課程,學生是不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關系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否真正讓學生入腦入心。思政課不僅要通過宏大敘事教會學生知識和理論,更重要的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感、深厚的家國情懷、擔當?shù)呢熑我庾R。黨和國家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戰(zhàn)略如何讓學生入腦入心,必然呼喚更加鮮活的教育模式和有情境的育人課堂。不論是毛概課圍繞核心主題讓學生們展開的火藥味兒十足的激烈辯論,還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讓學子走出課堂圍繞當?shù)丶t色資源開展的情景劇演繹,思政課的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感受更直接,思考更深入,育人效果自然更鮮活。武漢大學思政課就推陳出新了一系列優(yōu)秀作品:《1937-1938年武漢抗戰(zhàn)文化運動興起原因分析》《試論漢陽鐵廠在近代中國發(fā)展中的價值》《從地緣政治看馬克思主義早期在武漢的傳播》……“這樣的作業(yè),非查閱大量資料、實地考察、團隊協(xié)作不能完成,經過這些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歷史事件自然有了深度理解”,武漢大學思政課老師如是說。把課堂引向課外,讓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有機融合,更好闡釋出了思政課本身所蘊含的知識性、價值性、啟發(fā)性,從而給予學生更強的認知力、價值力、行動力,思政課也成為了讓學生更有底氣、有本領、有方法的卓越課堂。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新時代的思政課要積極助力學生成長最為關鍵的“拔節(jié)孕穗期”,讓他們感受更加富足的陽光雨露,為他們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讓思政課的養(yǎng)分自然融入青年學生的精神血脈。在實踐中打好精神底色,方才孕育出“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氣與志向。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思政課是學校育人育德的主陣地,面對一些大學生理想信念淡化、道德選擇偏差、道德行為欠缺等諸多挑戰(zhàn),僅靠一周幾節(jié)的思政課來影響和喚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擔負育人職責,才可能為學生上好“人生大課”。2017年以來,復旦大學逐漸構建起的包括3門高校思政理論示范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yǎng)課程、28門融入“思政元素”專業(yè)課程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受到媒體熱議和師生追捧。學生們說,“課程背后都有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逼迫’我們轉換身份跳出原有框架,不斷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問題的方式”。專業(yè)課、思政課從來不是割裂對立的,只有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才更加感召學生、感染學生、成就學生。有時候,專業(yè)課堂專業(yè)分析之后的幾句點評,就能凸顯一個國家的情懷、一種制度的優(yōu)越、一個政黨的執(zhí)行力,這也正是“課程思政”的點睛之筆。學生在既“專業(yè)成才”更“精神成人”的課程思政實踐中獲益良多,不僅從思政課“補了鈣”,也從專業(yè)課“壯了骨”,思政課,叫人怎能不愛聽?
伴隨著黨和國家對思政課地位的日益重視,思政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隊伍越來越壯大,經費越來越充足。2017年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全國高校新增思政課專職教師崗位近4000個,新增經費近2.7億元,1000名高校優(yōu)秀輔導員開展校園巡講和網絡巡禮活動……思政課團隊所迸發(fā)出的團結朝氣、思政課改革所帶來的形散神聚,使得思政課的感染力更強了,師生間的認同度更高了,國家、復興、責任、情懷的分量更重了,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更火熱了。思政課底色更亮、底氣更足、底線更牢,正迸發(fā)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