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錦城” 課堂的常態(tài)。從 2012 年 “慕課” 元年開始,我校便開始探索學習可汗學院的經驗, 2015 年, 我校明確提出 “翻轉課堂” 所有教師全覆蓋,2016 年, 我校頒布了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翻轉課堂” 教學指導意見 (試行) 》 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翻轉課堂” 認定標準 (試行) 》 等一系列文件, 大力推進 “翻轉課堂” 的建設。今年1 月 14 日, 鄒校長在 2019 工作布置大會上提出,我校每位教師至少有一門課程要進行翻轉,并按照教務處公布的標準逐一考核。4 月, 學校教務處發(fā)文, 督促教師積極投入以 “翻轉課堂” 為代表的教學改革工作中,確保每名教師每個自然年至少有一門課程實現(xiàn)翻轉。5 月, 人事處組織的 2019 年度 “翻轉課堂” 教學技能系列培訓拉開序幕,鞏固和提高學校翻轉課堂的質量。 “翻轉課堂” 管理機制也進一步完善,教學督導組全方位督導學校 “翻轉課堂” 開展情況, 對全校教師進行聽課、 指導、 訪談、 座談、 檢查、 評價等。
“翻轉課堂” 的開展轟轟烈烈, 與此同時, 許多師生對學校 “翻轉課堂” 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質疑,提到了“翻轉課堂” 在實際落地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據(jù)教學督導組反映,教師對 “翻轉課堂”的認識和理解參差不齊,技術水平高低不齊, 教學效果自然也千差萬別,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 90%的學子對 “翻轉課堂”產生過反感情緒。 “翻轉課堂” 的質疑聲、反對聲、 抱怨聲不絕于耳, 面對 “翻轉課堂” 的困境, 一些老師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
“請老師繼續(xù)做翻轉課堂”
計算機學院段華瓊老師, C 語言程序設計的任課老師,在完成了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規(guī)定的翻轉次數(shù)之后,學生自發(fā)組織民意測驗, 結果是, 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希望多增加“翻轉課堂”的次數(shù)。這讓段老師頗感意外, 在課堂意見調查表中,學生寫到: “翻轉課堂可以讓我們增加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機會,短視頻可以反復觀看” “翻轉課堂這種學習方式效果比較明顯” “同意繼續(xù)翻轉,翻轉課堂可以讓我們很好做到課前學習” 。學生要求段老師繼續(xù)進行“翻轉課堂” 教學。因而段老師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翻轉次數(shù)。
“翻轉課堂” 受到學生的歡迎, 究其原因無外乎其課前準備、課上組織以及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的全程有效把控成功。據(jù)了解,段老師在參考了名校慕課課程之后, 結合自己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 動手制作了適應學子能力水平,有針對性的學習視頻,目前段老師的自制視頻合計800 多分鐘,占 C 語言課程內容的 85%,而這些精心準備的內容,學生們的學習完成率接近 100%。值得一提的是, 學生在自學視頻的時候, 自覺做好學習筆記,標注學習的難點、 重點、 以及還沒有完全學懂的地方。段老師說: “看到密密麻麻的學習筆記, 我感到很驚訝, 現(xiàn)在的大學生聽老師講課都不一定做筆記,還有小部分人在課堂上睡覺、 玩手機, 沒想到翻轉課堂讓他們拿起了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課前教師的有效監(jiān)管, 和學生的有效學習保證了課堂上的翻轉成功, 段老師的角色像一個教練, 激勵、 引導著學生們去解決疑點、 難點和重點。學生如果沒有完成課前視頻的學習,那么課堂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他就不能順利通過。段老師準備了難易程度不一的必答題,采取抓鬮加隨機點名的方式,讓學生的課前學習不能 “打醬油” , 一經發(fā)現(xiàn)沒有完成視頻的學習,段老師會將線上未學習的學生信息在課堂曝光,提出嚴厲的批評并扣分,針對有學生辯稱是用其他同學的賬號在學習,段老師立刻抽問線上作業(yè),讓沒有在線上學習的學生以后不敢再偷懶。第一環(huán)節(jié)必答題只是小試牛刀, 段老師還安排設置了搶答題、 編程題以及討論環(huán)節(jié), 由淺入深, 由簡到難,理論和實踐課程真正實現(xiàn)了課時安排的1 比 1,甚至給實踐課留出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課堂一改沉悶的氣氛,互動非常熱烈, 學習小組之間, 老師和學生之間積極交流,每個人都在這個課堂得到提高和進步。 “編程, 我可以! ” 學生自信地說到,段老師認為, 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收獲, 這就是他們喜歡翻轉課堂的原因。
大班分小班—— —小班有監(jiān)管
實施 “翻轉課堂” 時, 班級學生人數(shù)過多也是老師的一塊心病, 難把控、 互動差、參與度低、 效率低, 學生獲得感差。 把大班分成小班, 許多老師想到了, 學校也積極提倡,卻沒有幾個老師能夠真正落實做到, 督導組調研原因時認為, 有老師認為麻煩;有老師不知道分班之后另外剩下的學生做什么;還有老師認為是違反學校規(guī)定的。而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楊鍵老師大班分小班的一系列做法,使課堂上的翻轉獲得了成功。楊鍵老師把72 人的大班分成了兩個 36 人的小班, 總課時不變。跟大部分老師的 “翻轉課堂” 一樣, 楊老師提前發(fā)布講課視頻,提出學習目標任務, 提醒督促學生及時觀看, 并設置評價機制, 課前發(fā)布作業(yè)任務并批閱, 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合理安排課中翻轉內容,開展針對性教學, 突出重點、 難點、 疑點。到了課堂環(huán)節(jié), 楊老師拿出了他的“法寶”—— —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教室里的同學們, 緊鑼密鼓地做翻轉測試(避免線上抄襲作業(yè)) , 討論互動, 編程實踐, 小組演示,因為課堂人數(shù)減少一半, 所以所有小組的組員都要分模塊講解,檢查覆蓋率達到100%, 楊老師在課堂上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學生學習更為專注、 認真。 而線上的另外一半學生, 在開始上課十分鐘前會收到楊老師在錦城在線發(fā)布的作業(yè)或考試任務, 這是楊老師專門為另一部分學生出的題, 要求他們在下課時間之前完成, 過期不收, 這樣, 就形成對另一部分人學習的有效監(jiān)管。 楊老師認為, 小班教學, 讓學生上課時間 (在教室學習的時間) 減半, 但教學內容并未縮水, 不僅順利完成了教學大綱中的 26 項教學內容,而且還為學生額外補充了 6 項教學內容, 小班翻轉的教學內容的講解深度、難度都超過了往屆, 學生對于重難點內容的接受程度更好。 老師職業(yè)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增強, 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開展個性化教學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 在” 翻轉課堂” 中培養(yǎng)的學習力、 思考力以及實踐能力將會惠及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離開大學之后, 會運用學到的 “捕魚的本領” 去終身學習。我們期待更多錦城教師運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的精彩 “翻轉課堂” 。
本報記者 甘雨絲 行政教學總督察辦公室 代夏 攝影 周奕含
“翻轉課堂” 課前學習視頻時, 學生主動做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