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wěn)當——記歷史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李煒菁的一天





端起桌上的杯子,這是一杯搭配著胖大海和枸杞的綠茶,她不 時用嘴吹幾下。她的工作很忙,難得有個清閑,喝水也習慣性地壓 縮時間。“我負責系里的學生工作,需要做好這塊工作的規(guī)劃、統(tǒng)籌 和協(xié)調(diào),盡我所能為老師和學生們做點實事?!彼缡钦f。她是我校 歷史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李煒菁。
  上午:“見縫插針”地給自己“找事”
  早上8 點,人文科學學院歷史學系二樓靠邊房間的門準時被 打開了。李煒菁大步地邁向靠窗的一個辦公桌,彎身啟動桌上的電 腦后,等待電腦啟動的時候,她坐下略略翻看了一下桌上的《特困 學生經(jīng)濟情況排摸表》。然后她轉身在電腦上打開郵箱、飛信、msn 和 QQ ,查看郵件和信息。當她全部回復完,時間已經(jīng)指向9 點。
  這樣的郵件和信息回復,每天并不是只有一次。這個“規(guī)范性 動作”一天至少重復四次: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郵件和信息里 提到的一部分是臨時性的工作,時間緊、頭緒多、不可計劃;另一部 分是對已開始工作的跟進。平時的常規(guī)工作就需要在前一天做好 詳細的安排,諸如哪些需要召集輔導員或學生干部開會,哪些需要 個別溝通,哪些需要協(xié)調(diào)相關單位和師生,哪些是需要完成的文案 或網(wǎng)上審批工作等等。否則她就無法“見縫插針”地把處理那些臨 時性的工作。
  處理完郵件信息,她開始審核《排摸表》,9:20,手機鈴聲響了, 李煒菁接到一個學生預約談話的短信。照顧學生的上課安排,時間 定在12:15。確定談話時間后,她馬上梳理了一下這位同學的基本 信息。這名學生需要的是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的指導。
  午飯后,預約的學生準時到來,李煒菁把他領到小會議室,“閑 聊”。之后,她并沒有回辦公室,而是在小會議室繼續(xù)和前幾天已經(jīng) 約好的幾名新黨員進行專門的談話。
  象這樣的有預約,或者臨時性的談話每天總會有一兩次。約定 的時間比較靈活,一般是學生下大課的時間,9 點到10 點、12 點到 12 點50、2 點半到3 點和4 點半到5 點半。她也會經(jīng)常主動找部分 同學或一個同學聊天談心。在談話之前,她會很好地了解這個學生 的信息;談話時,認真傾聽他們的困惑,并給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
  作為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李煒菁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問 題,還要帶領和指導輔導員開展工作,關注輔導員們的工作情況, 幫助解決他們的困難,疏導他們在工作中的壓力。
  下午:奏響“實踐協(xié)奏曲”
  14:30,李煒菁回到了辦公室。辦公室里因多了幾名學生干部, 頓時熱鬧起來。鍵盤噼噼啪啪聲、翻書呼呼聲、加上大家關于項目 的討論,構成了辦公室的“協(xié)奏曲”。
  所討論的項目是最近進行的志愿者活動。李煒菁站在學生中 間,靜靜地傾聽,并沒有太多的話語;聆聽之后,她給出了她的建 議。她指導學生組織和策劃了很多活動,或課外的大型社會實踐。 在她身后的桌子上掛著一幅社區(qū)感謝義務家教的錦旗。除了義務 家教,歷史系的日常社會實踐還包括諸如為上海博物館編寫資料、 走進靜安區(qū)圖書館等。
  社會實踐是“逼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一些艱苦”。很多個暑假,李 煒菁都會帶著一部分學生“打包問題”去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了 解社會,學習為人處事的能力”。在灼熱的7 月,她曾經(jīng)帶著9 名自 愿報名的學生深入內(nèi)蒙古中小學進行教育調(diào)查,交流、溝通、贈書 ……都可以順利進行。但10 天才在鎮(zhèn)上找到一個洗澡的地方,噴 頭也只有三個,還要挨家挨戶家訪,這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從未 有過的歷練。
  從大一新生入校,她就要求他們“每年都要出去走走,多多思 考”。
  14:50,還沒坐穩(wěn)的李煒菁,押了口茶,轉身拾起文件夾,急急走 出辦公室。在10 分鐘后,她要給一個班召開一個30 分鐘左右的短 班會。
  盡管是系總支副書記,但她仍然直接帶著大一、大三兩個年級 共四個班。她要召開例行班會、班干部會議、開展形勢政策課。除此 之外,她還承擔了一門公共必修課的教學任務。
  15:30,班會結束后,李煒菁沒有回辦公室,而是直接去參加了 一個學生組織的學術沙龍。她對這類學生自發(fā)組織的活動一直很 支持。
  16:40,校車師傅看見匆匆趕來的李煒菁打卡,說道,“李老師, 今天怎么按時下班了?我已經(jīng)好幾天沒見到你上這個點的車了?!?她對校車師傅微微笑了笑,道了句“今事少一點”,便徑直走到車 后靠窗的位子,合起眼睛,“補覺”。
  晚上: QQ ,打入私人空間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18:50,李煒菁踏進了家門,手機短信鈴聲響了,是一個學生干 部發(fā)來的正在策劃的重要活動的方案,并要求她盡快上 QQ ,以便 征求她的意見。
  QQ 和飛信一樣,是她和學生交流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也是使 她“私人空間越來越少”的武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要求”她上 線,找她“商談要事”。2009 級學生在其新生報到前的一個月就用 這種方式,成功地“大規(guī)?!贝蛉胨氖澜?。
  沒有停歇,在一個小時后,她“乖乖”打開電腦,在 QQ 上詳 細地回應學生的問題,“噔噔噔……” QQ 叫個不停。
  近日,歷史系內(nèi)悄悄掀起的“拯救李裕富!幫助年輕教師重回 講臺”愛心浪潮,也是 QQ 的功勞。李裕富是李煒菁帶過的學生, 2008 年已經(jīng)畢業(yè)。2004 級同學找到她,并最初在 QQ 上征求她的意 見,開展愛心行動?,F(xiàn)在,無論是已經(jīng)畢業(yè)工作的,還是仍在08 級攻 讀碩士的原歷史系04 級同學都紛紛行動起來發(fā)起募捐,并迅速在 校內(nèi)、 QQ 等各大論壇空間撰貼轉載,呼吁社會上的好心人共同來 幫助這位年僅26 歲的白族教師。李裕富在寄給她的感謝信中寫道, “感謝學校的培養(yǎng),感謝李老師的一直以來的關心和呵護”。
  她說“我無法要求每個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我更關注每個學 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一個集體的成長。我希望我的學生有獨立自信 的性格,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心態(tài),有擔當、有責任心,懂得愛與關 懷?!?br>  22:05,李煒菁關上 QQ 和飛信,寫下一天的工作記錄后,打開 電腦中“科研與課程”的文件夾,端起茶水,開始備課、寫文章。不 過今天也許可以“提前”睡覺,畢竟明天是周末。
  李煒菁做的是把舵的差事,絲毫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