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溫家寶詩作《仰望星空》
2007 年9 月4 日 《人民日報·文 藝副刊》發(fā)表溫家寶 《仰望星空》一 詩,全詩如下: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圣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恒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詩的 “題記”中,溫家寶總理引 用他在同濟大學的即席演講談到: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 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 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仰望星空”既不是指代天文學 的科學觀測,更不是宗教意義上的對 上天的敬畏祈禱。 “仰望星空”乃詩 性的隱喻,它具有多重并行不悖的涵 義:探索宇宙奧妙及大道運行法則, 追究人生的終極意義;為了民族和人 類的未來,掙脫腳下淺近利益的羈 絆。放眼更廣闊的世界,追求更宏大 的目標;在 “仰望星空”中,你得以 與圣賢先哲及科學、文化大師們作穿 越時空的對話。聆聽他們探索宇宙人 生的足音,體味真理與正義的莊嚴神 圣。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 有。誰知其數?” (屈原 《天問》) 兩 千多年前,一顆孤獨的靈魂,躑躅于 汩羅江畔,仰望星空,悵然追問。的 確,廣袤宇宙,氣象萬千卻又和諧統(tǒng) 一,根源何在?人類社會,紛繁雜陳 卻又生生不已,道理焉存?于是 “究 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便成為圣賢 先哲永恒的命題。康德便是一位整整 一生都在仰望星空的人,因此他才有 那般深究物理的執(zhí)著與大氣磅礴的人 文向度。在他的心目中, “有兩種事 物,我們越是經常、持續(xù)地對它們反 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的驚 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頭 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魯迅 當年在北京 S會館,孤寂地坐在那棵 老槐樹下仰望星空, “從密葉縫里看 那一點點的青天”,他苦苦求索的是 國人何以從精神上掙脫枷鎖,民族與 人類何以救贖。
其實,不僅僅是圣賢先哲,普通 人也需要在仰望星空中接受真理與道 德的洗禮,在仰望星空中反躬自省, 陶冶情操,洗滌靈魂,求得信仰與精 神的提升。讓習習夜風撫慰你的心 靈,你會在住大徹大悟中抵達一種 超然的境界。
在不同人眼前,星空世界會展 現(xiàn)不同的境界:少年人心目中是純真 爛漫的夢幻和想象,是對美好未來 的渴望。道家、佛家心目中是人生 無常,一片冰冷與虛無,對什么也 愛不起來恨不起來,只能看破紅塵, 消極避世,必然導致責任的放棄。 古之文人墨客仰望星空,多是慨嘆 人生,祈求美好,尋求一己的閑適 寧靜。而在溫家寶總理眼前,星空 已成為真理、正義、自由與博愛的 象征,在仰望星空中油然生發(fā)的是 博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燃燒的 激情。寥廓的星空世界散發(fā)著 “壯 麗而光輝”的 “永恒的熾熱”,它使 人激動,感奮, “讓我心中燃起希 望的烈焰、響起春雷?!弊髡叩纳?也與星空世界融為一體,去關愛天 下,溫暖環(huán)宇。
人類需要思想,需要精神向度。 從仰望星空中你會獲得一種神靈的 旨意:相對于知識、正義和真理,相 對于民族下人類永恒的事業(yè),金錢、 權勢、一己名利、一己得失算得了 什么?仰望星空中,你會拒絕虛飾, 棄卻卑微,你收獲的是高山的巍峨、 星空的深邃,你的人格會變得樸素 而高貴。
在一個急功近利、物欲橫流的 消費時代,政壇、商場、文壇、學 界,不少人過于熱衷 “形而下”的 操作:一方面在職位、職稱晉升,金 錢、名利的角逐中可謂慘淡經營。 一方面是精神飄浮、信仰失卻,在 迷惘與虛無中無所皈依,早已忘記 頭頂上還有一片星空。正因為如此, 仰望星空是何其必要的修行。在今 天讀到《仰望星空》不僅給人莫大的 思想啟迪,而且頗能提升人的精神指 數和天職般的責任感。作為一種 博大而深邃的宇宙人生的審美境 界,仰望星空是與沉溺酒色、消遣 娛樂,甚至與“日常生活審美化” 絕然不同的境界。在今天的世界, 我們不需要屈原、蘇拭、拜倫以及 牛頓、愛因斯坦那樣超邁飄逸而 又悲天憫人的科學精神、詩性氣 質與人文情懷么?社會越是冷落 了這種境界,也便愈需要這種境 界,這種境界便愈顯得珍貴。歌德 說過:“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 而要達到十全十美這種愿望,則 是人類的尺度”。(《歌德的格言和 感想集》) ———仰望星空中,你會 尋到永恒的價值標尺和人格參 照。倘若我們的社會多幾分仰望 星空的詩性精神和人文追求,多 幾分書卷氣,或許也就多了幾分 真誠、溫馨、恬適、儒雅的氣息,少 了幾分浮躁、猥瑣、功名利祿的追 逐和非理性掠奪。這將會有效地 沖淡、稀釋一些膨脹著的欲望和 短期行為,我們的謀求會更長遠 些,我們的政務、學問會做得更純 正些,整個世界的自然生態(tài)、政治 生態(tài)、精神文化生態(tài)會更和諧一 些———或許有感于此吧,身為大 國總理,在日理萬機中,絲毫未敢忘卻 “仰望星空”的這一重要命題,并創(chuàng)作 出這樣一首詩,在自勉的同時勉勵青 年一代。
自然,“仰望星空”并不會使人成 為神;相反,當你仰望星空,你會越發(fā) 感受到,面對“寥廓而深邃”的宇宙,一 個人是何其渺??!人的一生如白駒過 隙,人終歸是有局限的,對于自然、社 會、正義和真理你不能不生發(fā)敬畏之 情。當你以澄明、虛靜、敬畏之心真誠 地對待一切,便會深切意識到,一切自 私狹隘的心理,以及狂妄、輕漫的人生 態(tài)度都是對人生的褻瀆。而在這同時, 你又可以獲得自信:你依托著正義、真 理、崇高的信念和不可戰(zhàn)勝的邏輯法 則,你依托著偉大的鋼澆鐵鑄般的存 在。
仰望星空自然絕不是要忘卻塵世, 追求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絕不是追 求清談,凌空蹈虛。真正懂得仰望星空 的人,無疑需首先立足于堅實的大 地———作者仰望星空,關注的還是現(xiàn) 實人間,所寄予希望的,是人類更永恒 的事業(yè)和民族更長遠的未來。
詩作緊扣寧宙、真理、正義這些宏 大命題,但又絕沒有空洞、造作之感。 作者捕捉了“仰望星空”這一具體的、 蘊涵豐厚而又詩意濃郁的意象,賦予 了深廣的內涵,獲得了俯視一切的境 界。詩作高處落筆,闊處運思,由靜到 動,由理性追尋到激情抒發(fā),由對真理 和正義的歌吟作為起筆,進而生發(fā)出 對人間自由和博愛的渴望。全詩意境 闊大而深邃,格調寧靜而致遠。既包蘊 了深諳世道滄桑者胸納宇宙、超越一 切的安詳和諧;又洋溢著青春少年純 真的夢幻般的追求。這一切自然舒暢, 如行云流水,天然渾成。無疑,這是一 首從心底里流出來的詩。
(轉載自2010 年第3 期《寫作》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