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標題“走”的味道飽含深意 ——《一路上都是故事》序

與廖毅交往不算多,但頗有印象。

早在2002年,由著名民營企業(yè)正泰集團出資設立了一項“正泰杯”全國報告文學大獎賽,在與我們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合作過程中,廖毅也是正泰集團方面的代表之一,所以有過交往?!罢┍比珖鴪蟾嫖膶W獎留下了一批很有影響的作品,所以廖毅也算是中國報告文學發(fā)展的一位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這個印象是比較深刻的。相隔十多年后的2017年11月,我的新書《那山那水》出版之際,應紅旗出版社之邀,來到杭州做了一場“建功新時代:我讀十九大報告”專題講座,那天又與廖毅重逢,甚是欣喜。

廖毅是我們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老會員了,作為學會會長,對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所有報告文學作家懷有敬意,對廖毅也一樣。聽廖毅說,這些年,他寫了不少散文隨筆,而且已經出版的10多本書,大多屬于這類作品,這讓人意外和興奮!現在,他的又一本新作要出版,希望我作序,于是讓我有了對他的另一種文體的認識可能。原來一直認為“報告文學作家”的廖毅,散文創(chuàng)作也是他的“主業(yè)”,而且還有詩歌和歌詞方面的創(chuàng)作,用他的話來說,這為他的文學生活增加了不少“調味品”。這是對的。我一直對那些從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說,希望他們創(chuàng)作一些詩歌、散文甚至是小說和戲劇,因為所有的文學藝術都有利于一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尤其是非虛構的報告文學,現在有一些寫得不好看、平鋪直敘,問題就出在不會運用其他文學技巧和手段。廖毅的這種自覺意識完全對路,并且可能在跨界創(chuàng)作中獲得更多成功。

這部散文集,收錄了廖毅百余篇文章,多是他作為一名企業(yè)經理人,在過去20年間在外考察、旅行的見聞,內容很豐富,也非常有味道,同時又區(qū)別于一般的游記。我注意到,作者不是純粹為寫景而寫景,而是通過寫景過程中,將個人世界、對生活、對人生進行的獨特思考與感悟篩濾。那些旅行中的一條條“線路”,則構織成了他思考人生、感悟生活的線索與脈絡。于是就像一席匯集天南海北各種味道的盛宴,讀起來令人情緒高漲,合上書卷后又覺長了不少見識和共同的思想感悟躍然而出。因而這本書名叫做《一路上都是故事》,就變成了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一路上”的人生故事。

有人曾這樣總結過我的創(chuàng)作:40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斷地講述“中國故事”。其實,“講故事”是個寬泛的概念,因為小說也是講故事,詩歌也是在講故事。而一個作家一生就是在講故事——講自己的故事,講別人的故事,講國家的故事,講民族或者世界的故事。講故事是有講究的,我們是以文學的形式完成對故事的敘述,是讓人感動和感嘆與有所教益的講述。故事追求的是“好聽”,廖毅與所有優(yōu)秀的作家一樣,都在講“好聽”的故事,他的故事特點是以“我”為主線,引出那些與“我”有關的故事,從而讓讀者與他共同感受這個世界。這樣的世界其實也是有深意的,它是不同人生經歷的共同經驗之集成,有利于他人從“我”的眼里和體會中獲得收益。一個人的經歷與視野總是有限的,再偉大的旅行家也完不成對世界所有的地方的考察和旅行,“我”的經驗與親歷,對“他”和大家都可能是寶貴的。

讀廖毅的“故事”,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時而走進熱情好客的“江山人家”,感受江南濃濃的風情;時而漫步臨海靜謐的“徐霞客大道”,一覽《徐霞客游記》充滿神奇的開篇之地;時而登上南國深圳49層的國貿大廈,體驗節(jié)奏明快的“旋轉的深圳”;時而爬上萬里長城至高處,發(fā)出“好漢坡上的感嘆”;時而踏足南韓,來一段邊走邊看的“韓國掠影”;時而又飛臨歐洲,領略心中“夢一樣的布拉格”。一路所至,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亦如作者描寫上海古鎮(zhèn)朱家角的一篇文章,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新鮮“味道”……

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p>

在廖毅的筆下,那些看似靜態(tài)的景物事物,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有了動感,有了溫度,有了引人入勝的力量。因此可以說,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有理有趣,正是廖毅散文作品的特點,也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廖毅還年輕,可以走的地方還很多。相信他的“走”還會“走”出許多新鮮的“味道”來,這是我們文學同行所期待的。其實當你把“走一路”過程中的事都有意識地進行記錄與點評下來,其本身就是人生經驗的重要積累?!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惫湃撕軓娬{這一點。現今飛機、高鐵,讓我們“日行萬里”,其速度的變化,也在改變著我們“走”的形態(tài)與感情表達的方式,這個時代的“走的味道”在何處,是取決于每個人的嗅覺與思想的。

期待廖毅下一次的“走”更有味道。

            

(作者為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