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定(樂山時期老校友)
憶當年求學時
我1942年入校,1946年從電機系畢業(yè)。我寫過很多回憶樂山的文章,每次第一句話都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武大讀了四年書!”四年中,我學到了老師的道德品質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增長了求學工作的能力,增強了文化積淀。
我們系有兩位老師令我印象深刻。一位是趙師梅老師,他可謂是道德方面的豐碑。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派他到美國學電機,以發(fā)展中國的工業(yè)。學成回國后他辦了三個電機系,第一個在湖南大學,第二個在武漢大學,第三個就在今天的武漢理工大學。當年,他受命當國民黨的訓導長,負責管理進步學生??伤坏还?,反而經(jīng)常鼓勵和幫助他們,被國民黨批評“辦事不力”。趙老師常跟我們聊天,他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至今難忘:“學習一次不及格沒關系,第二次及格就行了;但品德方面若無德的話,那就糟糕了,要盡一輩子去還賬。”
另一位是葉允競老師。他家境清貧,家徒四壁。有段時間我們四個同學每天下午去他家上課,只見他家唯一的桌子只有三條腿,顫巍巍的,每次我們都要小心翼翼地維持桌子的平衡,生怕它倒了。葉老師學問高深,我曾用四句話形容他,同學們說形容得很好:“滿臉笑容,情緒樂觀,不停頓地追求學問,滿懷熱情地教書育人?!?BR> 當年我們求學武大,還有一個優(yōu)越條件:可以學習本專業(yè)以外的知識。每個系都有知名專家,每到周五,我們便去看海報,看周末是哪位專家做報告。我印象很深的是文學系的劉永濟先生,他給我們講《孔子之所以為圣》,引經(jīng)據(jù)典,分析得淋漓盡致,我們聽得如癡如醉。這些報告對我們?yōu)槿?、處世、學習、教育子女等都有很大幫助,讓我們受益匪淺。
蔣輔義(樂山市市長)
將緣分延續(xù)下去
武漢大學在樂山的八年,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八年,是武漢大學自立自強的八年。武大師生高舉“科教救國”的旗幟,秉承“明誠弘毅”的校訓精神,在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學校規(guī)模由西遷樂山時期的600多人,到1946年回遷時的1700多人,教職工由西遷時的200多人增至回遷時的600多人,圖書資料、教學設備都有所增加,被譽為當時的“四大名?!敝?。
武漢大學在樂山的八年,也是武大師生造福樂山人民的八年。八年間,武大人創(chuàng)辦學校,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啟了樂山現(xiàn)代教育之先河;創(chuàng)辦工廠,傳授技術,奠定了樂山現(xiàn)代工業(yè)的基礎;根除疾病,造福鄉(xiāng)邦,服務社會。武大在樂山的業(yè)績,樂山人民永遠不會忘懷。
今天的樂山,已經(jīng)由70年前的一個小鎮(zhèn)發(fā)展成初具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城市。武大當年所在的文廟,樂山市政府進行了規(guī)劃,將其精心修繕,打造成老城區(qū)的中心公園,并將永遠保存下去。武大在文廟建立的西遷紀念碑,將代代傳承。武大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水平,希望雙方能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將緣分一直延續(xù)下去。
何炎祥(教師代表)
大力弘揚樂山精神
70年前戰(zhàn)火紛飛,武大人忍辱負重,八年遷徙終不悔,直面奮爭鑄輝煌。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武大的先驅者堅持教學和科研,營造出講學自由、人才薈萃的生動局面,培養(yǎng)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偉大奇跡。
偉大的事業(yè)孕育偉大的精神。團結奮斗培育了武大人教育報國、不畏犧牲的愛國精神。大力弘揚樂山精神,就是要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團結一心,共創(chuàng)偉業(yè)。大力弘揚樂山精神,就是要為了高等教育事業(yè),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埋頭苦干,艱苦創(chuàng)業(yè)。大力弘揚樂山精神,就是要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大力弘揚樂山精神,就是要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不畏艱險,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70年斗轉星移,魂牽夢系。一代又一代教職員工為學校發(fā)展殫精竭慮,精益求精,碩果累累,樹立了不朽豐碑。
115年校慶是我們學校發(fā)展的里程碑,也是一個滿懷豪情的新起點。西遷樂山的崢嶸歲月,鍛造了武大人追求卓越、和而不同的堅強意志,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武大人建設國內(nèi)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夢想始終不渝。
陳冠男(學生代表)
繼往開來續(xù)輝煌
百年武大,巍巍珞珈,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武漢大學見證了三個世紀的風云變幻。
民族危亡之際,武大人或在前線投筆從戎,或在后方宣傳抗日,或生產(chǎn)募集抗日物資,或在抗戰(zhàn)的洪流中激揚文字、指點江山。而更多的學生選擇將理想深埋心底,他們抱定科學救國的志向,刻苦攻讀,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支援戰(zhàn)場。于是,樂山城內(nèi)城外,時時可見匆匆背影,處處可聞瑯瑯書聲。太多的責任和使命讓師生加倍珍惜寶貴的時間和資源,也形成樂山時期武大濃郁的學術氛圍。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回望母校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雖然不能回到過去與她同舟共濟,然而我們的心,仍舊會隨著母校的不斷發(fā)展而起伏跌宕。作為一個武大學子,我們?yōu)橛羞@樣一個堅韌不屈的母親而驕傲,我們?yōu)閾碛星f個堅守理想、忍辱負重、永不放棄的先輩而自豪。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弘揚樂山精神,再鑄武大輝煌。滿懷信心、朝氣蓬勃的武大學子,一定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武大的明天譜寫更加璀璨的華章!
(本報記者肖珊根據(jù)錄音整理,未經(jīng)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