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我們和新聞在路上——寫在11月8日記者節(jié)來臨之際


  2008年,透過記者的視線,我們見證了太多的輝煌。我們見證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健兒們的夢想、拼搏和希望,見證了“神七”飛天的夢想。2008年也有太多讓我們悲慟感動的瞬間。磨難考驗給了我們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在暴風雪肆虐南國時,在5·12汶川地震震動全國時,中華民族選擇了團結(jié)奮起,在危難面前忍痛負重,堅毅前行?!白専o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南方周末》的這句話表達了我們共同的心聲。
  2008年,中國的巨變考驗著記者的使命和傳媒的操守。用汩汩流淌的墨汁書寫社會現(xiàn)實,讓真實躍然紙上,這便是一名記者的職責。從20世紀初的徐寶璜、戈公振等人開始,中國報人便深知自己作為一名記者的責任和使命,行走于追求事實真相的道路上,觀察記錄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記者是正義的信使,也是時代前進的同路人。他們不僅要告訴人們世界上發(fā)生的新聞,還要告訴人們新聞背后的真相。參天大樹必有堅固的根基,新聞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實保證。如果我們要做未來的記者,我們亦將肩負使命,那是什么樣的使命?我們亦將面臨競爭,那是什么樣的競爭?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怎樣堅持傳媒的操守?怎樣固守新聞的真實?我們不禁要問:記者是什么?有人說,記者的內(nèi)心應該像詩人,對新鮮事物充滿探究與感知的激情,并對無助者表示善意和憐憫;有人說,記者的寫作應該像史學家,始終真實、客觀地記錄現(xiàn)實,理性、公正并且勇于超越;還有人說,記者的作風應該像戰(zhàn)士,無論面對何種艱難險阻,都應以戰(zhàn)士的姿態(tài),迎接真實、自由、民主的饋贈,拒絕權(quán)利的誘導。記者,應以戰(zhàn)士的姿態(tài),維護新聞真實自由的根本,捕捉時代脈搏,關注社會發(fā)展進程,體恤勞苦大眾,弘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盡一名記者的職責,與時俱進,促進社會和諧當是記者的使命。
  “輿論監(jiān)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贈給《焦點訪談》編輯、記者們的四句話時刻回響在我們耳畔。在這一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未來的記者更應踐行記者的職責和使命,追求更高的境界。正如《南方周末》所言:“你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紙上;你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路上?!眻?zhí)著地尋找真相,這便是一名記者的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