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黨校教師的風范
2008年4月,我有幸作為“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的一員,到中央黨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其間,結識了許多師友和同學,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和收獲。而黨校的何春光老師,就是令人終身難忘的一位。
初到黨校的一天清晨,早起的我在鳥語花香、湖光山色的校園里徜徉。忽然,我發(fā)現(xiàn)在禮堂前面有一些人正在晨曦中打太極拳。臺階上一位個頭不高、身材壯實的中年人邊瀟灑地示范、邊恰到好處地提醒大家。一遍過后,他又走下臺階,針對有人做的某個動作,耐心地講解、示范。雖然在許多年前,我也曾分別跟不同的人學過打太極拳,并十分喜愛這項適合自己的健身運動??晌覐膩頉]有見過有人將太極拳打得如此圓潤、精湛,而且還能分析、講解得這般透徹、準確。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心想這一定是位“高人”。正在這時,忽見他朝我走來,微笑著說:“如果有興趣,歡迎一起來練。”于是,我也欣欣然加入了這個行列,成了一名忠實的追隨者。
逐漸地,我認識了他———中央黨校文史部教體育的何老師,一位出身于武術世家,從小就練拳,曾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拿過獎;后來又根據(jù)教學需要,潛心鉆研易學易練的簡化太極拳。十多年來,黨校每個批次的學員中,都有不少人跟著他,學會了地道的太極拳而終身受益。例如我,原來所學的不過是皮毛,許多動作只會比劃,既不準確,更不知其意。何老師不厭其煩一遍遍手把手地糾正、示范、指導,使笨拙如我者也能逐漸體味到太極拳每個動作的要領和真諦。
多少個春秋,只要不下雨降雪,每天清晨,何老師都會準時來教有興趣的學員練太極拳。遇到學拳心切者,提出晚上能否加練。何老師也總是欣然答應,晚飯后再單獨為這些人“開小灶”。而他這樣做,既不算工作量,亦無任何報酬;師生間又是萍水相逢,多則數(shù)月、少則數(shù)周,即各奔東西。但何老師卻是十數(shù)年如一日樂此不疲,傾心奉獻,只為讓無數(shù)邂逅相遇的人們健康、獲益。這在當今注重講交換、講經(jīng)濟效益的情況下,實在是讓許多人難以想像、理解和汗顏的。惟此,卻令同樣作為教師的我產(chǎn)生出無限的敬意!
從何春光老師身上,我和許多學員一樣,不僅學會了怎樣打太極拳,而且感受到怎樣為師為人,才能在平凡的事情中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去無言地感染、影響、造福于人!也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何老師這樣不圖名、不為利的普通黨員,以自己的風范和品質,在人們心中牢固地樹立起黨的形象,證明了一個好人的魅力和貢獻!(作者為我校歷史文化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