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畫江南處處景,絕佳山水數(shù)遂昌”。最近,有幸與省內(nèi)高校的百名學子同游遂昌,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對遂昌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遂昌,四面環(huán)山,城外山體披綠含金,城內(nèi)牡丹流韻。小小山城既有山水之美,亦有文化之美,竟是美到了極致。游走遂昌,如行走在夢境中,頗有身在紅塵外,不知人間歲月之感。看來 “金山林海,仙縣遂昌”果真名不虛傳。
牡丹亭·驚夢今年6月12日,第五個 “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日”之際,遂昌縣在廣場舉行了全球首套視聽郵票———《昆曲·牡丹亭》特種郵票首發(fā)式儀式。浙江昆劇團的 “名角”還現(xiàn)場表演了 《牡丹亭·驚夢》等多個昆曲折子戲,讓廣大集郵愛好者和昆曲戲迷領(lǐng)略了一把昆曲的古典美。
我們來自全省各地的校報記者適逢這一盛事,莫不為之歡呼雀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80末、90初,只在課本里學過牡丹亭,從沒聽過昆曲。這一次著實被纏綿婉轉(zhuǎn)、柔漫悠遠的表演驚艷了一把。
當天,我們還專門探訪了湯顯祖紀念館。湯顯祖并非遂昌人,卻在遂昌做了五年知縣,于是與遂昌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當?shù)匕傩盏膼鄞?。在政?wù)閑暇之際,他常常偕地方上的文人雅士游覽山水名勝,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劇作,其中就包括了戲劇史上的傳世之作 《牡丹亭》。也許是一種緣分吧,遂昌如夢境般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清新的風土人情,孕育了 《牡丹亭》,也成就了湯顯祖,同時,遂昌也依憑著 《牡丹亭》而更添了幾分舒淡而又傳奇的色彩。遂昌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文化名人,在1995年4月以陳家大院為基,修建了湯顯祖紀念館。
穿越熙攘的縣區(qū),走過狹窄的小徑,我們就到達了紀念館。紀念館并不大,但卻極其精致。這是一座五開間前后廂房兩層木結(jié)構(gòu)的明代古舊建筑。大門兩邊圍墻上各有兩個花窗,分別為 《牡丹亭》、《紫釵記》、 《邯鄲記》、 《南柯記》戲劇故事的泥塑,這是依據(jù)湯顯祖代表作 “玉茗堂四夢”的劇情設(shè)計的。室內(nèi)的陳列,如同尋常的紀念館,正房大廳居中大理石底座上,立著湯顯祖的半身銅像。大廳兩旁陳列室陳列著介紹湯顯祖生平的有關(guān)照片、實物、書籍等等。當明代的建筑加上古色古香的家具,這房子便透出種不一般的氣息。當我漫步其中,恍然間,似見一書生讀書已倦,伏案而眠,又見一妙齡佳人翩然而來,與書生夢中相會……我不由一驚,掩口欲呼間猛然驚覺,方知竟不知不覺間神游于 《牡丹亭》的場景之中。
穿堂而過,行入后園,看到有水缸里種了荷花,荷葉耷拉在水面上,不知到了盛夏,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后園有牌匾,上書 “姹紫嫣紅”四字。亭臺、長廊、魚池、果樹,在藍天下相互輝映。立于亭內(nèi),環(huán)顧四周,腦海中又映出 “游園驚夢”的情節(jié)來,漸生時空交錯之感。再凝神,卻見 “花如是,人已非”,不由低低吟道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唐金窟·拾夢遂昌除了氤氳舒卷的人文景觀以外,還有著 “江南第一金礦”的美譽,這是大自然對遂昌的偏愛。古人是如何識別和找到金礦的?他們沒有機械和炸藥,又是如何開采堅硬的礦石并且煉金的呢?帶著這種種難解之謎,我們開始了唐代金窟的探秘之行。
唐代金窟位于海拔580米的山上,洞內(nèi)向下深入200多米,東西最寬達150米,空區(qū)體積達10多萬立方米。一進礦洞,便有一股寒氣撲來。兩邊的壁畫上雕刻著唐宋人民的開礦史,令人肅然起敬。在礦洞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龍骨水車、燒爆法使用的薪柴等古代遺跡,或許這些能為唐金窟的之謎給出一些解釋吧。先民為了開采金礦,設(shè)置了狹窄的巷道,窄巷穿過巖層,通向另一個礦脈,當?shù)匕傩战o了它奇怪而又貼切的名字———“蝦蟆跳”。在金窟里,縱橫交錯的巷道僅能容一個人側(cè)身通過,讓人新奇之余更驚嘆于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氣。
之所以說來到唐金窟是 “拾夢”,更因為這里的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分兩層,一層是黃金制品的出售。二層是各式陳列品的展出。遂昌金礦的旅游推介標語是 “金礦游一游,一生錢不愁”。因為這里的黃金制品,都是原產(chǎn)地加工、制作,減少了中間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成本,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大的實惠,這正是世人拾得“淘金夢”的好去處?。?br> 南尖巖·應夢多少次,在我的夢里出現(xiàn)這樣一個情景:站在云端,漫步云層;多少次,我癡癡地想,這應夢之地是哪一座名山大川,哪一片佛土仙境?而當我站上南尖巖時,不由暗自震驚,應夢之地竟是這遂昌南尖巖。
南尖巖的美,是毋庸置疑的,這里“云抱群山,水環(huán)瀑布,水映云山”。南尖巖的山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主峰海拔更是達到了1626米。蔥蘢的綠色覆蓋了整個景區(qū),造化萬物的大自然,使它匯集了天地間的神奇和俊秀:一片片深綠的竹海,羞藏于云霧中的梯田,還有響徹山澗的瀑布聲。景區(qū)內(nèi)有著懸崖峭壁、云海梯田、瀑布群、高山濕地、山里人家。南尖巖全年有霧天氣約有200天,每當云霧繚繞時總是呈現(xiàn)出夢幻般的景致。 “看山看霧看梯田,人間仙境南尖巖”,成了對南尖巖的真實寫照。
驅(qū)車前往南尖巖的第一刻就讓我感受到探險的幻妙。夜晚穿行九曲十八彎的盤山公路,漆黑的車里只感受到兩邊簌簌退后的茂林,刺激卻并不危險。我清晨起來,站在細雨過后的南尖巖頂,向下俯瞰山脊上大片的梯田和山村,只見濃重的霧氣籠罩了整座山脈,浸潤著整片山林。極目遠眺,蒸騰的云氣重重疊疊,給橫亙的群山增添了幾分秀美,給人一種超脫世俗紛擾的寧靜和美好的感覺。凝神細觀,懸崖峭壁,如同用斧削刀劈一般,直上直下,有棱有角;層層云霧,如同潔白綾紗一般,時而聚攏,時而消散。立足山尖,置身云海,呼吸著清新多氧的空氣,心兒就這樣醉了。多想一直停留在這里,在這片桃源凈土上,哪怕只是行走、亦或駐足。
順延狹窄的臺階而下,有緊靠崖壁的階梯。階梯上套著一個個銅環(huán)。手持銅環(huán)而下,銅環(huán)碰到崖壁發(fā)出的清脆聲令人癡迷,頗有一番風味。追隨著山澗的水聲,我們來到了 “九級瀑布”。 “九級瀑布”顧名思義,就是由大小9個懸瀑和跌水組成的瀑布群。九瀑各展奇姿,直瀉千米,猶如一條長龍飛舞之下,扎入譚中,震撼山谷。一行人繼續(xù)前行,就可以看到 “三峰插云”, “三峰插云”由三座陡峭的山峰組成,直插云霄,氣勢恢弘。站在最高峰上,霧氣籠罩周圍,仿佛漫步云端。
相機的鏡頭,始終來不及捕捉所有稍縱即逝的美好,而文字,亦顯得蒼白無力。南尖巖的極致美,竟令世人引以為豪的現(xiàn)代文明集體 “失聲”;讓在大山深處的我們、在廣闊藍天下的我們———這群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女),渺小得猶如掉落在臺階上的一滴水……當我把最后一眼望向這個城市,我知道,我再也忘不了這里……遂昌就像一棵樹,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是一只向往停歇在這棵樹上的鳥兒。有的在外面飛的累了,于是到這里來休養(yǎng)生息;有的休息夠了,或是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就又飛走了。但是來過這里的每一個人,在心底都已擁有一片可以讓心靈歸隱的凈土,一座讓夢兒盛開的小城。
此文獲浙江省百名高校學生記者 “仙縣健康行”采風散文大賽一等獎,作者系寧波大學科學技術(shù)學院校報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