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成春□譚燚
文苑樓前有一片綠地,是我極愛的,平時我總愛棄大道而從綠地中間蜿蜒的小石徑上穿行而過。這片綠地西有一樽莊嚴凝重極具文化意蘊的青銅方鼎,東有幾塊秀巧的假山石和一叢艷艷的紅楓。但我的愛并不在此,我愛的是這片綠地中的雜草野花。
也許在許多人的眼里,因為這些雜草野花,這片綠地并不美??赡芤驗闀r間長久,這里正宗的草坪草越來越少,雜草越來越多,遠觀雖然是綠綠的,近觀就會發(fā)現(xiàn),雜草的數(shù)量大有超過草坪草之勢。這些雜草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長大,經(jīng)常與小伙伴奔跑、嬉戲在麥田埂上,稍長后經(jīng)常在田野路邊割草、放鴨放鵝,對各種雜草野花熟悉而親切。離開農(nóng)村多年了,不想在這里,遇到了許多少兒時期熟悉的“小伙伴”。比如,有我喜歡吃的薺菜;有一種草有三片圓圓的葉片,我把它稱之為“三葉草”;有一種草的葉子毛茸茸的,被稱作“貓耳朵”;有一種草的根扎得很深很牢固,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拔出,而且是草梗齊地面斷掉,由于從用力到拔斷,沒有泥土阻力的緩沖,很容易把正在用力拔草的人閃個后仰,所以農(nóng)村人送它一個形象而戲謔的名稱叫“摔倒驢”;有些野草我叫不上名字,有一種草的嫩草芯可以吃,有一股淡淡的甜味;有一種草貼地面爬行蔓延,一拽可以拽起一大片……雖然這些雜草不起眼,人們不會刻意欣賞他們,但仔細看來,它們實有別樣的韻致。這些雜草的顏色多種多樣,并不完全是同一種綠,而是深深淺淺,各不相同;它們的形狀更是各不相同,葉子有圓有扁,即使都是狹長的葉子,也是各有形態(tài)。最讓人驚奇的是,它們不僅是草,也是花,每種草都會開花,每朵花都認真飽滿地展現(xiàn)自己獨有的美麗。花的顏色和形狀更是各不相同,有白色、黃色、藍色、淺粉色、淡紫色,有藍白相間的,還有淺綠色的;雖然花朵都小小的,但仔細看來,花的形狀很逗人喜愛,有的像圓圓的笑臉,有的像小麥穗,有的像小傘,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展翅欲飛的蝴蝶……這些雜草野花的種子不知從何處飄來,悄悄地在草坪草的縫隙里生根發(fā)芽,像魯迅先生《野草》中寫的:“吸取水,吸取露,各各奪取它們的生存。”它們不聲不響地生長著、蔓延著,一歲一枯榮,春風吹又生。就這樣,這片綠地上有了多樣的生命和色彩,不再是單一的色調和單調的形狀,而是雜而不亂,綠而不孤;不單純是以綠色娛人,更平添了一份生命自然的淳樸和天成。這正是雜草野花賦予這片綠地的妙處。
我在欣賞這些雜草野花的時候,想到一位寵愛女兒的父親。他說,他對女兒不是縱容,而是不想扼殺女兒的自然天性,他希望在這個世俗的功利的社會中,能夠讓女兒盡可能享受和保持一份生命的本真。我為這位父親對生命的理解而感動。我想他也會喜歡這片綠地上的雜草野花。
很幸運,遠離功利的我,可以每天從這些雜草野花身上,汲取一絲自由與天然的氣息。我曾很惴惴,生怕哪一天,那些追求綠草如茵的人,將這些雜草野花鏟除,對這片綠地進行整齊劃一的改造。萬物皆有靈,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木皆成春。很希望,每個熱愛春天的人,都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顆寬容開放的心,來呵護這些雜草野花飽滿而多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