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偶像
很多人在抱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叛逆,說他們目無尊長、批判社會,甚至說他們因為是獨生子女而自私自利……可是,當(dāng)他們逐漸走向社會成為一批批建設(shè)性人才時,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想象的那么不合時宜,脫離社會。
現(xiàn)在,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又成為了人們的焦點。什么“追星族”、“哈韓哈日”、“少年作家”……仿佛冠在九十年代的孩子頭上的名銜已經(jīng)超過了他們的“前輩”,又有人說:這是八零后的共同點,只是更加具體的表現(xiàn)出來罷了。
我們就把獨生子女統(tǒng)稱為“八零后”好了。
在老一輩的眼中,八零后們最讓他們理解不了的莫過于那種瘋狂的追星活動了。記得有一次,一位韓國明星來中國參加節(jié)目,很多中國的FANS聽說后組織了一大群后援團,跟隨著明星整整一天半,直到明星離開走出中國國境線?!斑@是一種什么精神?怎么就不能用在追求古代名人的身上呢?”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很多中國家長有了疑問,他們能夠有秩序地排在機場門口大喊口號,可以為了演出的門票省吃儉用,甚至可以為了明星的一句話而哭泣,可是這種精神頭為什么就是用不到追“老子”,“孔子”,“魯迅”的身上呢?答案其實很簡單。
八零后的孩子們并沒有生活在名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下,就好象現(xiàn)在讓我們?nèi)ダ斫庖粋€“套中人”如何控制了一個小鎮(zhèn)幾十年?這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甚至是可笑。然而,在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確實是可以讓人理解,并且產(chǎn)生共鳴的。我們可以說,名人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它是一種人性格的養(yǎng)成,因為這些名人的存在,讓我們懂得了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讓我們在他們創(chuàng)造的美好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追隨著他們那永存的人格魅力……可是,偶像對于八零后來說確是真實的,他們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他們有著共同的環(huán)境基礎(chǔ),他們之間有著某種獨有的默契。
任何人都不會盲目地追隨一個人,雖然“快男”、“超級星光大道”大行其道,偶像已經(jīng)成為這個時代不爭的主題,可是,如果一個偶像的身上沒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或者說他不是經(jīng)過一番努力,因為實力而被人追隨,他是不會永遠存在的。我們說,偶像是八零后的希望,是生活中的一縷陽光,能夠照亮心靈中的某個角落,使之一同被點亮。
所以,名人與偶像有很多的不同,這也是為什么八零后們更追隨后者而不是追隨前者的原因,可是,他們對前者的尊敬是不容質(zhì)疑的。
名人,讓我們銘記,卻不行于顏表;偶像,讓我們追隨,放飛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