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決定成敗
“管理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是來自于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的開場白。這本書是德魯克在1966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其影響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人和事,面對正處于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面對中國一切活躍著的組織最迫在眉睫的問題,德魯克給了我們啟示,如黑夜中的北極星指引著方向。
彼得·德魯克,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在他的一生中共著書39本,在《哈佛商業(yè)評論》發(fā)表文章30余篇。他文風清晰練達,對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精辟的見解。杰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德魯克一生筆耕不輟,他曾發(fā)誓說:“如果我能活到80歲,我就要寫到80歲”。
對于管理愛好者的我們,德魯克在書中給了我們很多好的建議和切實有效的方法,讓我感慨萬千。
一個企業(yè)的管理必須有效,否則將無法生存。在游擊戰(zhàn)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對于正在上大學的我們而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能言之尚早。但事實并非如此,管理者并非一定要有下屬,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實質(zhì)地影響該組織的經(jīng)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個管理者。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夠面對現(xiàn)實,做到卓有成效。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德魯克告訴我們:精確地時間管理,要事優(yōu)先。記錄自己的時間安排,集中瑣碎的時間,找出浪費時間的事。用大塊的時間,避免干擾,全神貫注于一件事。按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的安排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所安排。我們必須要提升自己做明天的事情,這樣才能擺脫昨天,走到時間的前面。
有效地管理者一定注重貢獻,無論是上級的、下屬的還是自己的。作為管理者只有重視貢獻,才會更重視成果。即使你的職位再低,只要你重視貢獻,對成果負責,不久的肯定會得到應得的獎勵。協(xié)調(diào)運用好上、下級的優(yōu)勢主要靠的是交際能力。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認為EQ比IQ更重要,這并不是因為自己的專業(yè)技術(shù)不好,就以此為借口。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可以增強信心,友好合作,增加信息量,是事業(yè)成功的保障。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長的環(huán)境和土壤。生活中我們常用木桶理論來解釋用人所長的重要性。一個人的長處就像是士兵的劍,在戰(zhàn)場上用來擊敗對手,對于短處我們要制作自己的盾,不讓別人刺穿。
此外,德魯克還向我們介紹了決策及有效地決策。諾貝爾獎獲得者西蒙曾對管理下過這樣的定義:管理就是決策。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決策,只做重要的決策。衡量決策最好的途徑就是"反饋"法,做到?jīng)Q策前反饋。決策時接納不同的意見,這樣才不會被自己的想法圈住,有可供選擇的方案,還可以激發(fā)大家的想象力。
細細品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不是只為管理人才準備的,對于每個人,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做到有成效,效率決定成敗。作為一個德魯克迷,我真誠的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為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