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閩江學院第三屆“師德之星”(按姓氏筆畫排序)























葉少群 男,1956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經濟系副教授,2007—2008年校先進工作者。
  從2003—2004學年至今,實授課時總量超過2500個課時(包括全校性選修課,不包括科研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年平均實授課時超過了350學時;近兩年擔任的課程主要有《中國稅制》、《稅收學》、《比較稅制》、《財政與稅收》等,還開設了《菜根譚智慧與為人處世》等三門全校性選修課;同時,主持一項校內精品課程建設,每年至少輔導各專業(yè)畢業(yè)論文8到10篇;多次輔導畢業(yè)班畢業(yè)實習與期中實習。
  在《財政研究》、《農業(yè)經濟問題》、《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等國家級、省級及地方學術刊物和許多本科大學學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同時,主持了若干項省、廳和校級A類和B類的科研項目,2008年底由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專著《海峽兩岸稅收制度比較》,全書約33萬字。該書為本學科內同類專著的第一本,為該學科的研究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也成了閩江學院經濟系科研工作的特色方向之一。2009年5月18日,出席“5·18”海西高級論壇,5月25日參加了福州市學習《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的若干意見》討論會;9月18日,參加“福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海峽西岸經濟區(qū)戰(zhàn)略實施五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獲二等獎第一名,并被收入會議論文集。
阮曉鶯 女,1972年10月出生。1993年獲教育學學士學位,2003年于浙江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F為法律系副教授、民盟閩江學院支部主任,福州市民盟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市業(yè)余講師團骨干成員,福建省行政管理學會會員。2007年福州市三八紅旗手,2008年??蒲邢冗M個人,福建省第一批高校思政理論課課程帶頭人。
  承擔《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引進競爭機制,率先在全省高校進行教師掛牌上崗,學生自主選課的教學改革嘗試,取得良好社會效應。
  撰寫的《鄧小平理論掛牌教學新探》獲福建省馬列思政優(yōu)秀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陡耪撜n中實施專題式教學的幾點探索》獲福建省08馬列年會二等獎,《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四重關系》入選福建省委宣傳部組織的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動,獲福建省08年科社年會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循環(huán)利用:牛糞中產出高效益》獲08年福建省教育廳優(yōu)秀教學案例二等獎。主持承擔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及《行政管理學》課程,2006年先后被評為閩江學院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近五年共撰寫論文20余篇,參編教材、編著12本,30余萬字。其中《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資源的整合和路徑選擇》在《毛澤東思想研究》雜志發(fā)表后,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獨立主持1項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和多項省級社科項目,參與4項國家級課題寫作。
陳毅挺 男,197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化工系講師,兼任化工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省級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在2008、2009年的年度考核中連續(xù)被評為優(yōu)秀,2009年校先進科研個人。
  在教學工作上,擔任《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基礎化學實驗(四)》、《環(huán)境監(jiān)測(實驗)》、《環(huán)境科學概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執(zhí)教期間,為全系學生開設了多場學術講座;在2009年閩江學院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開辦以來,認真輔導學生開展項目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指導的學生參加閩江學院“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獲得一等獎;重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撰寫教改論文,有關成果已在《大學化學》上發(fā)表,目前主持閩江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閩江學院實驗教學改革項目各1項。
  對科學研究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07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課題3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其中8篇在國際權威刊物(SCI收錄)上發(fā)表,1篇為中文核心期刊收錄。于2007年獲得第11屆國際暨第1屆中日雙邊電分析化學會議頒發(fā)的“十佳優(yōu)秀poster獎”,2009年與導師共同研究的“熱控電極電致化學發(fā)光檢測裝置及檢測池制備方法”獲批國家發(fā)明專利,同年被評為閩江學院“科研先進個人”。
陸 徽 男,197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蔡繼琨音樂學院講師,2005—2006年校先進工作者,2008年福建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
  在教學工作方面,承擔《音樂電影鑒賞》、聲樂課程、《藝術實踐指導課程》、《電腦音樂制作》及《合唱與指揮》等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并且融入教學實踐,及時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深受學生喜愛。
  課題成果著作《中國當代流行歌曲演唱風格與訓練》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論文《淺談通俗唱法中的話筒運用》發(fā)表在《成功教育》學術期刊上,在《新課程研究》學術期刊中發(fā)表論文《音樂劇探究》。在校慶活動中擔任大型專題晚會《祝?!房倢а?。領唱情景音詩畫《仰望星空》獲2009年福建省藝術院校(系)文藝調演表演一等獎。排練情景音詩畫《仰望星空》獲2009年福建省藝術院校(系)文藝調演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創(chuàng)作二等獎。
  擔任福建省青年音樂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逸仙藝苑音樂舞蹈協(xié)會副秘書長;福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2006年擔任福建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音樂總監(jiān)、作曲及MIDI制作。2009年受邀擔任國臺辦主辦的“祖國大陸和平小天使赴臺”交流演出音樂制作、音樂總監(jiān)。
宋馥香 女,196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歷史學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工會主席,2006年??蒲邢冗M個人,2007—2008年校優(yōu)秀共產黨員。
  將個人研究領域中的最新成果運用到《中國史學史》和《史學概論》的授課過程中,并以此帶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密切關注國內相關領域重要學術刊物,定期閱覽如《文獻》、《史學史研究》、《周易研究》、《中國哲學史》等專業(yè)權威刊物、人大復印資料,以及名校學刊的相關欄目,快速、有效地吸納最近研究成果,以進一步有效地提高《古代漢語》的課程質量。結合所教各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出《中國史學史》課程加強元典閱讀、分析、提煉“三點一綜合”式的教學方法?!妒穼W概論》課程以講授為主,研討為輔,對目前爭議大、質疑聲音響的理論問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把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豆糯鷿h語》課程采取講授課與指導閱讀課相結合的模式,既增加了教學容量,也較好地調動了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自覺性。
  目前已發(fā)表專業(yè)論文近40篇,其中國家權威刊物6篇,核心刊物8篇,4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歷史學》或《報刊文摘》全文或摘要轉載。近三年,申請到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1項(第一子項的負責人),完成了省社科和教育廳的立項各1項,還完成多項校級專業(yè)和教改立項。目前仍有省社科和教育廳項目各1項在研。積極參與“閩都文化平臺”和市民俗所的研究工作。
范振成 男,1971年12月出生,無黨派人士,博士。1993年7月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哈爾濱師范??茖W校任教,1998年9月晉升為講師,2000年7月獲碩士學位,2006年6月獲博士學位,2007年7月調入閩江學院數學系工作,2008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
  在教學工作中努力實踐“以科研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理念。三年來一直承擔數學系主干課程《數值計算方法》、《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的教學工作,教學效果良好。自2008年以來擔任數學系07(1)班班主任,帶領該班形成了良好的學風,較強的凝聚力,在市、校兩級的各種評比中多次獲獎。在2009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yōu)秀,并獲得了“校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參與數學建模競賽指導工作,指導的學生獲省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承擔畢業(yè)論文和畢業(yè)實習指導工作,成效顯著。三年來第一作者或獨立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其中發(fā)表在SCI源刊4篇、EI源刊1篇、A類核心刊2篇、B類核心刊2篇、其它若干;主持福建省科技廳和教育廳科技項目各1項(已結題),作為第二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在研),作為第三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胡漢平 男,1955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美術學院講師,2005—2006年、2007—2008年校先進工作者。
  2003年到美術學院任教,主持開設雕塑課程和雕塑專業(yè)。在教學中積極研究探索為適應本區(qū)域社會文化經濟發(fā)展需求的閩江學院雕塑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特點,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引導、鼓勵、培養(yǎng)學生樹立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努力營造本專業(yè)求學、求知、上進的學習氛圍;強調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和雕塑塑造方法;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較快掌握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平時十分關注和跟蹤國內外行業(yè)特別是本省相關企業(yè)的發(fā)展動向并研究與之相應的雕塑教學問題,提高本專業(yè)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對接能力。課余或假期常組織學生赴相關工廠學習實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008年,指導的05級雕塑班榮獲“福建省高校優(yōu)秀班級”稱號。該班同學在校期間完成的我省當代大學生楷?!秴橇⒈蟆匪芟窈腿鲗W院《曹云露》教授銅像均受到省教育廳、省教育工委等一致好評。該班學生畢業(yè)作品在2009年全國高校雕塑專業(yè)畢業(yè)生作品網展中倍受好評并被《雕塑》雜志專版介紹。其中馮賀男同學的作品入圍第11屆全國美展。在“2009年首屆海西環(huán)保創(chuàng)意作品展”的評選活動中,-雕塑專業(yè)05、06級金屬雕塑課程作品囊括該展近三分之一的獎項,該展唯一的金獎為其學生王文威的《騰飛的海西》斬獲。
賈永華 女,1961年11月出生,民盟盟員,外語系副教授,2001年度、2007年度校先進工作者,2000年度、2002年度??蒲邢冗M個人,2009年閩江學院三八紅旗手。
  擔任英語專業(yè)和大學英語“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語言學概論”、“大學英語”等課程。針對課程種類較多,涉及面廣,教學任務艱巨等問題,潛心研究,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將其在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運用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方法進行“英語寫作”的教學改革,把先進的外語寫作“寫長法”引入到教學中來,拓展了課程空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起擔任外語系語言與應用教研室主任,主要負責英語專業(yè)兩個年級的專業(yè)課建設工作,制定了外語系2010級本科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通過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使教研室的2門專業(yè)必修課成功申報為校級精品課程,其中1門正準備申報省市級精品課程。
  2010年1月,教學改革論文“從漢式英語句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獲得學?!稗k學思想、教學建設和改革”論文評選一等獎。2000年以來,在本科學報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承擔省教育廳和校級研究課題2項。
黃 云 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旅游系副教授、副主任。2004年度榮獲“福州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稱號。
  擔任《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化史》、《旅游文化》三門專業(yè)課以及校選修課和畢業(yè)論文指導等教學工作。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改變傳統(tǒng)授課模式,實踐啟發(fā)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將學術研究最新成果與動態(tài)信息,及時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課堂教學效果良好,所講授課程均得到學生和同行好評?!吨袊糯贰繁辉u為2008年度校級精品課程。
  2005年到旅游系工作,擔任系副主任,分管教學工作。積極投入評估工作,與旅游系師生共同努力,順利通過省教育廳學位評估。按照學校的統(tǒng)一部署,組織和帶領旅游系師生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進一步明確旅游系辦學定位和發(fā)展方向,積極申報特色專業(yè)、新專業(yè),努力實現旅游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牢固質量立系,教學質量第一的意識,采取多種對策,著力提高旅游系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在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管理方面邁出可喜的一步。
  近幾年來,選擇福州民俗文化作為科研突破方向,積極參加福州市民俗研究所的學術研究活動,發(fā)表學術論文若干篇,課題意識進一步增強,并積極參與各級課題的申報與研究,目前主持1項、參與2項省教育廳課題。
謝儲暉 男,1956年12月出生,致公黨黨員,博士,計算機系教授、副主任。
  2003年以來擔任《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和《數據庫原理及應用》主干課程和其他四門課程的教學,倡導學生學習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動手實踐能力。針對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更新快、課本更新慢的問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國內外發(fā)展動態(tài),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填充課本理論及技術空白,使學生能夠站在知識的最前沿,掌握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因材施教,力求把新知和激情融入生動的課堂。按照過程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策略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及自主性原則等“五原則”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實踐的能力,激發(fā)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
  主講的《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被評為“福建省精品課程”,主講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評為“校級精品課程”。主持2項省自然基金項目和1項省科技廳計劃項目、主持3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主持1項閩江學院科技啟動項目,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空間數據挖掘若干理論與技術問題的研究》的研究、參與國家“八六三”重大項目子課題《點源網格資源調度與空間數據匯集服務軟件基礎平臺》的研究。發(fā)表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一部。2004年、2005年獲評“閩江學院科研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