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今年,教師節(jié)的主題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毒V要》要求高校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也是當今社會對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高中生到海外上大學的比例不斷上升,而報考大學的人數(shù)不斷下降。這“一升一降”,使高校的“生源危機”不斷加劇,許多高校主動想辦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吸引學生。提高教學質(zhì)量,無疑需要高質(zhì)量的教師。今天,人們之所以念念不忘西南聯(lián)大,是因為西南聯(lián)大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還培養(yǎng)出楊振寧等一批杰出人才。當時的校長梅貽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笨梢姡處煂W校何等重要。目前,我校的“生源危機”雖不十分明顯,但未雨綢繆,深化、細化、實化教學改革,應成為我?!笆濉睍r期的戰(zhàn)略重點。
  30年前,我走上三尺講臺,并逐漸對教育的真諦有所領悟。長期以來,我得益于許多老師的指導、關心和幫助,親身體會到,教育事業(yè)是一項“傳、幫、帶”的事業(yè)。清華大學百年校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潘光旦先生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游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先導,小魚尾隨,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一著名的“從游”之喻,形象地說明,教學活動就像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引導,小魚緊隨其后。幾十年來,我親身感受到“大魚帶小魚”的動人魅力!
  30年來,我對教師職責的認識在不斷深化。但教師的基本職責,仍不外乎“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所說的這六個字“傳道、授業(yè)、解惑”六個字。只不過,今天的教師需要更加謹言慎行,關愛學生。
  教師的首要職責是“傳道”,傳授做人之道,探索成才之道。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yè)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社會的發(fā)展。一個人只站在國家社會的大局上,常懷憂國憂民之心,才可能成大才、辦大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僅用專業(yè)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yè)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近年來,我?guī)ьI研究生參與“創(chuàng)先爭優(yōu)”征文和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建言獻策等活動,其意即在于此。醫(yī)學院校要注重傳播人道主義精神。70年前,毛澤東主席為中國醫(yī)科大學書寫“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著名題詞。前幾天,中國醫(yī)大所在的沈陽市一家醫(yī)院,一名值班醫(yī)生看著病人自殺而不聞不問,被警方帶走調(diào)查。諸如此類的事件,表明人道主義教育至關重要。我?!搬t(yī)學人文大講堂”辦得好,希望越辦越好。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授業(yè)”?!笆跇I(yè)”的關鍵,是教師所授之課業(yè)被學生所接受。當然,要求課堂上每個學生始終認真聽課,是很難的。但如果教師只顧自己照本宣科,而不管學生的接受與反應情況,這不僅是浪費學生的青春,也是浪費教師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教學活動純粹是一種無效的勞動。實際上,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教師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我的基本教學原則是,如果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不在認真聽課,就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對我們這樣一所教學研究型大學來說,教學更加重要。教學與科研是高校的一體之兩翼,教學工作是基礎性工程,科研工作是標志性工程,社會服務是形象性工程。教學科研不可偏廢,只有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很硬,教學科研有機結合,一體兩翼,振翅高飛,學校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學校的社會形象才會越來越好!
  教師的重要職責是“解惑”。對大學教師而言,“解惑”,既是重要的教學活動,也是重要的科研活動。諾貝爾獎得主坦諾奇去年在被授予南京東南大學兼職教授后透露,他獲得獎的靈感得益于給學生上課,他說:“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沒有科研的教學不行,沒有教學的科研也是行不通的。”我在南京大學讀書時經(jīng)常聽學術講座,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學生不僅自覺自愿聽講座,而且會提出很多問題,往往令報告人難以招架、甚至難以下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吉林大學一位80多歲的老教授來校作學術講座,因身體不好,我們公共管理學院的院長提前給我們打招呼,要我們少提問題或不提問題,以免影響其健康。這一理由才勉強為學生所接受。實際上,學生提出很多問題,教師要“解”的“惑”就多起來,就會有壓力。這種壓力會變成重要的動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研究的深化。因此,我校應多辦小型專題研討會,逐步實行小班化教學,以利于課堂討論的展開,使教師有“惑”可“解”。我校學生提問題的不多。常言道:無官一身輕;作為教師,我是無“惑”一身輕,幾乎沒有任何壓力,但又常常無事找事,心事重重,心重如山,從而顯得十分蒼老,與我的實際年齡相差很大,以至于在校園散步,經(jīng)常有人問我退休幾年了,弄得我不知如何回答。
  當今信息時代,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謹言慎行。因為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教師隨意說的一句話,都可能瞬間被無限地放大,造成廣泛的社會影響。
  一代偉人鄧小平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這里所說的“教育”,是廣義上的。教育并非只是教師的事,也并不僅是學校的事。廣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教育者,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接受別人的教育,也在不斷教育、影響著別人。這就是當今世界廣為倡導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終身教育理念。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為什么中國培養(yǎng)不出大師”這一“錢學森之問”,鄧小平的這一論斷非常深刻。應對當今社會諸多挑戰(zhàn),抓好青年一代的教育,關系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指出,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這“三關”給我們以深刻印象。近年來,我校青年教師在科研上不斷取得佳績,今年又有48位青年才俊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青年學生在專業(yè)學習與社會實踐中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希望學校通過導師制和落實“傳、幫、帶”制度等形式,對青年在專業(yè)上更加關注、思想上更加關心、生活上更加關愛,為學校發(fā)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我擔任過兩年9名本碩連讀學生的導師,約定每兩周舉行一次見面會,相互交流討論有關問題,感覺有些收獲。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知教師工作很苦、很累,很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愛因斯坦說,在學校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他認為,啟發(fā)并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我感到,這也是克服職業(yè)倦怠的根本方法。職業(yè)與事業(yè),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職業(yè)是養(yǎng)家糊口的手段,事業(yè)是安身立命的基礎。從事任何職業(yè),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須把職業(yè)當作事業(yè)來追求。教師職業(yè)不是一般的職業(yè),它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因為它是一項可以、而且應該影響人的靈魂的事業(yè)。但要真正影響到學生的靈魂,需要我們耐心細致的工作和長期不懈的努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若能經(jīng)常體驗到“物我兩忘”的高妙境界,將會享受到無盡的教學樂趣和崇高的教育之美。如此,則不會有任何的職業(yè)倦怠,而只有不懈的事業(y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