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小的時候,我有很多理想:想當醫(yī)生、科學家、音樂家……在這些最初的理想當中也包括:多年后的大學生活,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008年迎新晚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次主持。緣,由此結下。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卿說過,“在主持的舞臺上,我抓住了每一次機會,不辜負每一次對我的選擇。我沉迷于工作。追求事業(yè)的女人是美麗的。我生活當中所有的快樂、所有的滿足感、所有的幸福感幾乎都是在舞臺上獲取的,當舞臺上的燈光亮起的時候,當鏡頭對準你,當無數(shù)雙眼睛看著你的時候,那一刻特別的欣慰。”
我享受聚光燈下的舞臺。主持教師節(jié)頒獎晚會、現(xiàn)場解說新生閱兵式、中外友好學校交流演出、迎新生文藝晚會等等,這些使我變得忙碌而充實。遠方的道路充滿坎坷與荊棘,想要用心觸碰愿望卻無可奈何地陷入一個誤區(qū):我是主持人,我是今天的主角。于是頭發(fā)弄得一絲不茍,衣裝力求精致光鮮,把自己要說什么話反復掂對,然后等著所有的燈光都朝我亮起來……后來逐漸明白,“喧主奪賓”是主持人的大忌。節(jié)目中有演員和嘉賓在,主角當然不是主持人。
雖不是主角,但主持人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主持人要做的是搭建一個好的平臺,引領演員和嘉賓更好地展現(xiàn)。進程松弛,節(jié)奏快慢都有賴于主持人的把握。渲染氣氛,調(diào)動觀眾的熱情,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我結識了許多主持方面的精英,同時在這個舞臺上,更讓我明白了“配角”的重要意義。
除了舞臺,還有一個占據(jù)著我大學生活3/4時間的地方,一個永遠值得我驕傲的地方:山東理工大學廣播電視臺———理工大之聲。每每回憶起在廣播臺度過的三年幸福、快樂和充實的日子,心里總會涌動著家的溫暖。
在廣播臺的第一年,太多的新鮮事物撲面而來,讓我應接不暇。對于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為什么房間的地板要鋪那么厚?為什么墻上要掛著絲絨布?調(diào)音臺那么多按鍵都是做什么用的?帶著太多的疑問,我進入到這個大家庭,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
對所有在廣播臺工作過的人來說,這個地方似乎有一種魔力在時刻吸引著你,讓你不知不覺會去想念她、惦記她,但是細細想來,又不知道到底在想念什么、惦記什么。其實,廣播臺的魔力就是那個掛在墻上大大的“家”字。家,就是這個團體相親相愛、薪火相傳的精神源泉。不知道第一個“家”字是誰掛上去的,他可能不會想到,若干年后,就是這個字,讓一批批廣播人在大學里找到了家的和睦與溫暖;就是這個字,讓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人走到一起,把廣播的魅力撒向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就是這個字,給了我們這些校內(nèi)媒體人走向更高級別媒體的勇氣和動力。一代代廣播人不斷繼承和發(fā)揚著對“家”的理解和感悟。她就如同一面旗幟,光彩奪目,引領著年輕的廣播人去超越、去發(fā)展,去爭創(chuàng)省級一流的校園廣播。
人是會一直成長的,只要不停下腳步。我特別想做一個從容的人。從容就是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去把握自己所做的一切,在舞臺上需要,在生活中更是如此。要成為一個好的主持人,就要有從容的心態(tài),一路走來,荊棘隨處可見,能長久陪伴自己的唯有從容。用從容的心態(tài)做保護,小心避開荊棘,就會嗅到陣陣馨香。作為即將畢業(yè)的大四學生,面對未來要做出的選擇,我十分平靜。因為那是我自己選擇的路,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人生會有成功,會有失敗,卻沒有捷徑。(作者系我校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2008級學生,2011年獲得淄博電視臺 “上水銀花杯”全國主持人大賽優(yōu)秀獎,“淄博電視臺特約主持人”稱號)
記者點評:
最初的憧憬是少年時期電視里的小鹿姐姐,心中對主持的熱愛被瞬間點燃?;蛟S也是性格的原因,小學在操場學習拉二胡時,她就喜歡被眾人所關注。聽到別人的稱贊,她會很高興。也許上臺前還會緊張,但是走上舞臺,隨著熟悉感的增強,她很快便能把最好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在每一位觀眾面前,這讓她更好地觸摸到了夢想的星空。
機會,就像是稍縱即逝的流星,而她,緊緊抓住了它的尾巴。美貌,在她的字典里不是一個必需品,她不想成為一個只供觀賞的花瓶。最初的她如一顆不起眼的石頭,因為深知自己的水平,她便緊緊跟在學哥學姐身后不斷學習,汲取他人的經(jīng)驗。她從不吝惜把時間花在主持上。在直播間里,總能看到她拿著小本,記錄播音員如何操作機器、前輩在做節(jié)目時怎樣交流、在聽節(jié)目的過程中自己的想法。她從不給自己任何懈怠和輕慢工作的機會。小小的一次播音機會,也會讓她興奮不已。磨練,是她最好的老師。三年,在理工大之聲的陪伴下,她褪去了最初的青澀。
慢慢地,初露鋒芒的她開始接手主持的工作。認真、努力、謹慎成了她的代名詞。對于每一場晚會她都會提前許久準備,直到上臺前把狀態(tài)調(diào)整到最好?!拔蚁硎茉谖枧_上的每分每秒?!敝b、裝飾,她力求完美,每一句臺詞她都反復揣摩,力求達到最好的表意效果。臺上的她需要調(diào)動現(xiàn)場的氣氛,掌握全場的節(jié)奏進程,即使她永遠不是全場的焦點,她也仍努力做好一個舞臺上最重要的“配角”。
大學四年,她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獎項。種種經(jīng)歷,種種考驗,包裹住身體的繭被她一點點咬破,艱難仍堅持釋放自己的美,最終破繭成蝶。“淄博電視臺特約主持人”是她最珍貴的禮物,而這些豐碩的果實早已化為她最美好的回憶,今后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付出了太多,也收獲了太多:臨場應變能力,對事情的專注力,處事的謹慎嚴謹……也許有些事已經(jīng)成了習慣,早上會不自覺地清清嗓。若干年后驀然想起在理工大主持的點點滴滴,或許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動。路是自己選擇的,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守心中始終不變的信念,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大學生記者協(xié)會 徐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