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水墨 畫隨我心李卓群
駐足張大千的《華岳高秋》前,畫中山峰陡峭,瀑布懸垂峭壁,枯松紅梅沿山勢點綴,真可謂是“淡墨輕嵐為一體”。簡單的渲染沉漬卻揮灑出云霧飄渺,山峰挺拔的氣韻軒昂。云水飛動的空靈,山嵐瀑布的磅礴,無不讓我感嘆欣賞。或許正是這“潑墨”的山山水水,打開了我心里通往水墨世界的大門。
小時候總喜歡涂涂畫畫,拿到畫筆就不再頑皮,安靜下來。后來,父母便開始讓我學習各類書畫。由臨摹簡單的花鳥勾勒開始,栩栩如生的工筆畫、潑墨山水畫,漸漸地,毛筆書法也日益進步。童年時期,總是好奇心過重,小小的人兒拿著毛筆,按著宣紙,涂鴉之作也開始有模有樣。一點,一提,筆鋒一側(cè),寥寥幾筆就構(gòu)成了幾片葉子,遠山連綿起伏,高山流水亙古不變。
流光容易把人拋,從10歲到16歲,流年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回望六個春夏秋冬的歲月,通過臨摹、寫生,繪畫的技巧逐漸增強,從開始的寫實花鳥,到后來的白描動物……一點一點地積累,讓我越畫越有興致,越畫越有靈性。
每次看到一片片芭蕉、一簇簇海棠在紙上開得那么鮮活、艷麗,滿足感就油然而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又愛上了寫意山水。只需簡簡單單的墨汁,濃淡深淺,一片片的山峰、枯樹、河流就躍然紙上。潑墨畫的根本就是隨意,不需像花鳥那樣畫得仔仔細細,也不需要一遍遍地上顏料,調(diào)整色度。我愛上了這種干干凈凈的水墨畫,喜歡在潑墨山水中做一次詩意的棲居。
清楚地記得,學習國畫六年以后,也就是初中三年級,我如愿拿到了國畫8級證書??粗C書上的字字句句,捧著燙金的紅色證書,我激動得潸然淚下。
高中時期,由于選擇學習文化課只能無奈地遠離國畫。宣紙、墨汁、顏料,被無情地束之高閣。每次從書本中抬起頭,就看到它們那么安靜地擺在書櫥最上面,被灰蒙蒙地蓋上了一層紗。我不是不傷心,每次去書畫市場,總會跑到二樓的“畫廊”,看著很多畫者在自己的畫室里自由自在地畫著,羨慕之情就會涌上心頭??墒俏抑?,繪畫在我生命里只能是業(yè)余愛好了,它不能替代我的學習,影響我高考。三年忙碌的高中生活很快過去了,高考后我終于又把那些畫紙從書櫥上拿下來,一張張在桌子上鋪開,就好像讓它們重新填滿我的心。
熱愛水墨畫的心從來沒有變過,在我看來,國畫、山水畫的藝術(shù)魅力就如同中國的茶藝般意蘊悠長,越品越香醇。
繁華三千,我無法輾轉(zhuǎn)流連,只是喜歡握著手中的畫筆,寂靜的午后,三兩宣紙,幾支毛筆,各色顏料,在垂塘柳絮中體味,在枯荷懸水里思索,在亙古山水中尋求我的國畫之夢。(作者系我校商學院2010級會計學專業(yè)學生,曾獲國畫8級證書、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漫畫大賽二等獎、“我的營銷手冊”漫畫大賽二等獎)
記者點評:
一襲粉衣婉約而至,眉目清秀恬靜如斯。與李卓群的初次邂逅便覺其甜美的笑容仿佛冬日午后的暖陽,絲絲溫暖直射心房,頓覺暖意叢生。
自小便陶冶性情,吸納國畫之靈氣精華的她就如同國畫一般卓爾不群,卻謙遜有加。當記者說做校園達人秀采訪時,她忙稱自己算不上什么達人,不過興趣愛好罷了。對于自己所頂著的國畫8級的耀眼光環(huán),她笑稱那些都已成為過去,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李卓群結(jié)緣于國畫完全是出于小時候的濃厚興趣,而后跟著老師一直進行國畫的基本學習,當然過程中也動搖過,小時候因為貪玩曾一度荒廢。還好,老師的鼓勵、父母的勸說還有自己心底里對國畫潛在的希冀,使她堅持了下來,并且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勤奮一路走來,風雨不改,始終如一。待到繁星閃爍,萬家燈火時,許見伊人踏月而歸。初三時獲得了國畫8級證書,她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或許,這燙金的證書便是對她最大的首肯。
進入大學之后,李卓群參加了一系列的校園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獲得了不少獎勵,她說沒想到這一技之長給自己增添了不少信心。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這是國畫的精髓所在,“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又是畫好國畫的基本要求。國畫之下分為很多類別,李卓群自信地說寫意畫是她的最愛,清雅淡致,色彩為妙。閑情時,一個人靜靜地鋪開宣紙,任憑幾縷墨香陪伴其畫山水,畫風情雨雪,畫四時朝暮,這其中的怡然自得是旁人無法體會的。
采訪中,李卓群娓娓道來對國畫的珍愛之情,是一種心靈的珍惜,是真正的熱愛,而不是想憑借其能為自己帶來什么特別的榮譽?!跋嘈湃魏稳硕疾幌胱屍湔鋹壑镎慈旧先魏喂奈兜?。”她如是說?!霸圃谇嗵焖谄俊保谒活h首一低眉間無不透露著一種淡然的心境,婉約、簡單,如同她鐘愛的寫意山水,淡雅、恬靜。
國畫一直是她的最愛,雖然現(xiàn)在課業(yè)繁多,少有時間再畫,但她不想把心愛之物丟下,偶爾忙里偷閑畫上一幅兩幅,回憶那久違的溫存,可以彌補幾多遺憾。
雖然沒能選擇藝術(shù)類專業(yè)繼續(xù)學習深造,但國畫曾經(jīng)伴隨李卓群成長的歲月,定然會永遠刻在她的心里。山水寫意、行云流水給她帶來的種種心酸悲傷、歡笑喜悅,也將會被永恒地鎖在記憶的回收站里,既不復原,也不清空。或許,未來某一天,迷途失意勇氣不足時,回望青春來時路,看這段青蔥記憶,也不失為一種慰藉。(大學生記者協(xié)會 孫夢駿 劉養(yǎng)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