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心支教去———記新疆支教先進個人蓋中鵬大學生記者協(xié)會 陳曉君
“為了新疆更好,喀什更好,我希望把自己的知識帶給那些渴望飛翔的孩子們?!睅е约旱膲粝?,告別家鄉(xiāng),踏上了志愿服務(wù)的征程,在祖國西部這片熱土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愛心。他,就是我?;瘜W工程學院化學教育專業(yè)0801班學生蓋中鵬,作為我校第四批援疆支教學生,赴新疆疏勒縣巴仁鄉(xiāng)支教,獲新疆支教先進個人稱號。
坐上前往新疆喀什的火車,蓋中鵬就有種莫名的期待,期待這段艱辛并快樂的人生經(jīng)歷。整整兩天兩夜風塵仆仆的征途,一路過河南山西,過陜甘寧,進入新疆之后繞行天山,一行人終于來到了祖國的西部。
初到學校沒覺出什么,那時候水還沒停,電也照供,還沒有下雪。可是考驗沒有來遲,接下來沒過兩天,水便停了,接下來就是封路的大雪。沒水時他們就用雪洗臉刷牙,渴得慌就到外邊鏟點雪等著融化了再喝,可這雪也不是說化就能化的,而且多大一塊雪才夠用呢?后來證明,這次停水只是一個開始,以后將經(jīng)常體驗到?jīng)]有水的不方便,此時他們才親身體會到水是多么的重要。盡管生活艱苦,但蓋中鵬一行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每個人都把這作為支教的一堂必修課。
來到這里之后蓋中鵬曾經(jīng)兩次感冒,燒得很厲害,吃藥沒起多大作用,他硬是自己躺在床上蓋著被子挺過來了。這種時候,更能體會到辛苦,在家感冒可以掛吊瓶,這里沒有,連一頓可口的飯菜也沒法吃到,有的就是頭疼的痛楚和那一點的堅持。對于家的思念也常悄然涌上心頭,當看到路上的車牌號和自家電話號碼的后三位相重的時候,心里頭就會咯噔一下。雖然跟自己說離家在外沒什么,可是內(nèi)心還是不可抑制地想家。所有這些,蓋中鵬都當做是對自己心志的磨練。
雖然生活艱苦,但是進入工作環(huán)節(jié)后,蓋中鵬覺得自己懂得了責任與擔當。每當上課的時候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感覺到這就是責任!
本著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蓋中鵬認真鉆研教學,不斷拓寬思路,注重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用最為通俗的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他一直都想把幽默作為自己的教學風格,想讓學生們笑,笑完之后從笑料里更深刻地掌握這些課本上原本枯燥的知識。他曾經(jīng)即興地找到手勢讓學生們動手掌握知識,有數(shù)字的手勢,有方位的手勢。另外他還通過一些孩子的表情和反應(yīng)去揣摩這些“小鬼”是怎么想的,他發(fā)現(xiàn)看透孩子們的小把戲要比體罰管用得多。為了把先進的教學方式、理念、思想帶到喀什,他曾寫過一篇題為《雙語教學下關(guān)于漢語教育解放思想的若干建議》的文章,幫助這里的老師們拓寬視野、解放思想,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他還經(jīng)常利用課下時間和當?shù)乩蠋熃涣?,在平時輔助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他看出孩子們做題的能力偏低,為了能夠讓低年級的孩子重視做題技巧,他向?qū)W校申請希望能夠在校園里給幾個年級的孩子們講授方法。學校的王書記批準了他的這一想法,于是,蓋中鵬給學校漢語老師還有6個雙語班的學生辦了一個戶外課堂。他為此次講壇做了精心準備,就應(yīng)該怎樣學習漢語,怎樣應(yīng)對漢語考試,為什么這么學習、考試等問題給大家作了生動的講解。為了充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他還與學生們進行互動。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讓當?shù)氐慕處煫@益匪淺,感慨萬千。
幾個孩子在支教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悄悄送給他一個本子,孩子們說讓他保管便一直沒拆。在“征得”她們的同意后,他才打開,按照維語的習慣在最后的兩頁上寫著對他的話,這些話是那么的令他感動。意思是說她們會一直是蓋中鵬的朋友,并贊美他可愛、熱情、善良、浪漫,聽到這些贊美之詞,他能說的是“受之有愧”,這份禮物在他看來彌足珍貴,是他喀什之行的見證。
在忙碌的教學中蓋中鵬和孩子們培養(yǎng)起了深厚的感情,也與辦公室的老師親如兄弟。他忘不了與學生不時在QQ上碰面并聊上兩句,忘不了那個炎熱的中午課代表帶他去買捐贈的詞典和書包,忘不了一個孩子遞給他的那枚青杏,酸得很卻依然感覺甜甜的?!笆苎ズ⒆拥募依镒隹蜁r那融洽的氣氛和維族兄弟姐妹們的熱情、淳樸永遠讓我難忘。”一次孩子們傍晚在宿舍樓前為蓋中鵬撿苜蓿,晚上他和孩子們卷袖子齊上陣包苜蓿餃子,就像一家人一樣,其樂融融。“祖國大家庭”這五個看似簡單的字使蓋中鵬有了真切的體會。曾經(jīng)他們班邀請蓋中鵬一行8個老師去楊大曼鄉(xiāng)吃飯,蓋中鵬和另外兩名教師因為有事沒過去,他們說起的時候不無埋怨:“當時如果你去的話那該多好!”蓋中鵬沒想到自己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是這么重要,很受感動。最令他難忘的是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的本子上記著一個漢語名字,下邊則用蹩腳的字寫著 “老師我想你”。問過之后才知道這名字是上一屆支教學長的名字?!拔夷菚r領(lǐng)會到了這其中的意味深長,才知道我們這些支援新疆教育的大學生有多么的被肯定,不只是被老師、學校,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們和我們曾經(jīng)支教過的疏勒、疏附縣以及伽師、岳普湖縣的鄉(xiāng)親們?!闭f到這里,他眼中掠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留戀和感動,與孩子們度過的快樂時光又一次浮現(xiàn)在了眼前。
“在這4個月里我覺得生活方面很大的一個收獲就是能‘糊弄’幾個菜了。”蓋中鵬原來不會做菜,但在這里要輪流做飯。開始時做得實在不好,也懶得做,后來大家一起做,便不由自主加入到做菜的行列。盡管做得不是多么可口,但能感受到自己動手的幸福。媽媽以前說過的一些話不經(jīng)意間涌上心頭,那時他才真真正正體會到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滋味。就像學校領(lǐng)導在座談會上說的那樣,學會做菜也是一種技能。
去廚房取油的時候,看到食堂用的是菜籽油,廚房的師傅用大勺子舀完油,再將勺子上的油抿到桶里,生怕有絲毫的浪費。那個場面對他來說很是震撼,也讓他深深感受到了這里人們的節(jié)約和簡樸。而這些或許是來自于生活的不易。學生們每天吃的都是一樣菜,中午食堂供飯而早上和晚上就得啃馕?!爱斘覀?yōu)槭程玫娘埐颂羧龗牡臅r候,孩子們卻每天都吃著這么一個菜,這就是生活的艱苦啊。”蓋中鵬深有體會地說。
“孩子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大城市上學”,為了幫助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實現(xiàn)求學之夢,蓋中鵬對疏勒縣農(nóng)村的5名貧困生進行了多次家訪,并給他們贈送了學習用品和自己省吃儉用積攢的1000元現(xiàn)金。最后那段生活確實不好過,天天吃面條,但是他寧愿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們捐款。這一件他認為應(yīng)該做的小事,被敏銳的記者捕捉到了,對他進行了跟蹤采訪。理工學子樸實而又富有愛心的精神受到了喀什日報漢語和維語版的大力宣傳報道,展現(xiàn)了當代青年的積極形象。
幾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臨走的時候,孩子們與蓋中鵬一行依依惜別,雖然車已遠去,但無論相隔萬水千山,這段深厚的情誼將永存。
走出大學,走向西部。在援疆支教活動中蓋中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心的含義,體現(xiàn)了一名大學生在對社會和他人的奉獻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崇高價值觀和人生觀,為當代大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