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同志有“戶口”啦□T1153-4班王志巧
雷鋒同志走了半個世紀,他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傻子”,每年的雷鋒文化月成了走形式, “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的現象也遍地開花。時隔50年,中共中央今年下發(fā)了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 意 見 表 》 (中 辦 發(fā)【2012】7號),雷鋒同志的“戶口”問題終于落定。從中央到地方,學雷鋒活動如火如荼,校園內也彌漫著良好的學雷鋒氛圍。
雖然,校園內到處都是學雷鋒的橫幅,板報,學雷鋒活動更是熱火朝天地開展著,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中,天天睡大覺,考試交白卷,渾身名牌,不務正業(yè)的學子亦不在少數,我們急需雷鋒精神來武裝自己,在時代中成長成為無欲無畏的“弄潮兒”。
身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首先要學習雷鋒同志陽光的心態(tài)。雷鋒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解放前,他的一家親人相繼含恨而去,時年7歲的雷鋒成了孤兒,在鄉(xiāng)親們的拉扯下活了下來。這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并沒有因此給心靈留下夢魘,相反,他樂觀積極地活著,在他留下的200多張照片中,他總是和藹歡快的笑著。縱觀如今,大學生的自殺率年年攀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相較于雷鋒以及雷鋒那個時代的任何人,物質生活都是豐富的,但我們的精神卻如此脆弱,經不起任何打擊,這不得不令我們汗顏。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擁有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對生活中的苦難微笑以對,我們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為生活的主人。
在學習以及工作上,雷鋒同志更是我們的楷模。在當代,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發(fā)展的靈魂。但當代大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頭腦卻懶于動手,缺乏鉆研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所以,鮮有成就。在學習和工作上,我們一定要發(fā)揮雷鋒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 “釘子”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回報社會,提高自己的實力,趕上時代的潮流。
在物質和商品經濟飛速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崛起的當下,許多曾經的公益活動演變成了有償服務業(yè),這本不是錯誤,只是時代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人們對個體利益的追求一再觸犯道德底線,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在社會當中也愈演愈烈。作為一只腳已經踏入社會的我們,更要發(fā)揮雷鋒精神,將謙虛待人,甘于平凡的 “螺絲釘”精神和默默奉獻的精神種在心中,讓它開出 “利他”的花,廣泛參加志愿活動,義務活動,關愛弱勢群體。建立誠信社會機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擯棄功利主義,建設和諧社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雷鋒活動的開展,雷鋒已經以一種新的形象落戶每一個人的心中,每個人都是雷鋒的戶口所在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雷鋒,每個人也將終成為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