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踐行雷鋒精神?
主持人:今年是我國開展學習雷鋒活動50周年,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tài)化”的要求,深入探討和學習雷鋒精神,激勵我校學子爭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創(chuàng)造者,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校園和時代的精神家園,本期欄目特邀請校黨委書記游俊老師,校團委書記周華忠老師,文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茂軍老師和我校學雷鋒先進典型、文學院2008級新聞班學生李正龍等嘉賓就什么是“雷鋒精神”,大學生應該如何踐行“雷鋒精神”等問題為大家釋疑解惑。
下面請游書記為大家解讀什么是“雷鋒精神”。
游?。菏紫任艺f明一下,在這里,我不是領導,是學生,是一位在“雷鋒精神”的鼓勵下成長起來的革命老兵,我從小學開始就受到“雷鋒精神”的感召。今天很高興能在這里和青年朋友們,和我們的老師們在一起共同探討 “雷鋒精神”在當代怎樣建設的問題。
什么是“雷鋒精神”?如果用一個比較學術化的語言給它一個定義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說:“雷鋒精神”就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以雷鋒閃光的思想和高尚的行為為基本特征,并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與發(fā)展的一種高尚的品格,并具有超時代意義的一種道德標準。它的品格特征和核心思想用老一輩革命家的話來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他人奉獻的精神。
還有一種我們經常聽到的,用文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傻子精神”、一種“螺絲釘精神”。我想,如果把“雷鋒精神”的主要精神內涵概括起來說,是不是可以從這么四個方面理解:第一種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愛黨、愛國,這是“雷鋒精神”的核心;第二種精神,是敬業(yè)的精神。愛崗敬業(y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第三種精神,是奉獻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有一種精神,就是我們60年代、70年代特別倡導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這種精神是非??少F的。
為什么說“雷鋒精神”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因為“雷鋒精神”是人類道德文明的結晶、升華,是人類道德文明的一面旗幟,一種標桿,它作為一種很深刻的人文精神,充分體現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主持人:剛剛游書記從愛國主義精神、敬業(yè)精神、奉獻精神、創(chuàng)業(yè)精神四個方面為我們解讀了“雷鋒精神”,那么,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有人問:“‘雷鋒精神’是否過時了?”對于“雷鋒精神”是否過時,時下是否需要“雷鋒精神”,請游書記談一下您的看法。
游?。涸诮洕杆侔l(fā)展的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雷鋒精神”的一些做法和它的一些表現形式是不是已經過時了?我認為要理解、認識這個問題,應該把握這么幾個基本點,一是什么是市場經濟?二是“雷鋒精神”與市場經濟是相背離的,不相容的,還是相通的?
同學們學過政治經濟學,應該知道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交換性。在現代社會,我們現在陷入一個認知的誤區(qū),認為交換經濟僅僅就是鼓勵、支持人們謀取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交換經濟它是一個互相交換利益,共存共贏的經濟模式。
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在市場經濟下,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經濟人;一種是道德人。
雖然經濟人本身具有自利的特征,但一個人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取決于他為其他人、為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我們看社會上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并不是靠一味的利己就能獲得財富的。又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他們在交換經濟中既獲得了財富,也贏得了尊重。他們的成功為社會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他們的成果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質量更高。他們在獲得財富的同時也回報了社會。
從道德人的角度來講,市場經濟更需要大家遵守道德準則?,F在有些企業(yè)確實存在造假、詐騙、污染環(huán)境等現象,例如,目前大家都很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地溝油、毒膠囊等,雖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有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但這種負面影響還是層出不窮,這就牽涉到人類的道德問題了。這些不道德行為的產生,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fā)展,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雷鋒,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與雷鋒精神是不相矛盾的。另一方面,雷鋒精神從某種程度上能夠減弱、消除市場經濟帶來的“不道德、不規(guī)范、損人利己甚至危害社會”的負面影響。我們在現代社會發(fā)揚雷鋒精神,靠人人從自身做起的同時也人人能為他人著想。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雷鋒精神”與市場經濟都不是背離的,二者是相融的,不矛盾的,而且,“雷鋒精神”能使市場經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主持人:游書記從經濟人和道德人兩個方面告訴我們,“雷鋒精神”與市場經濟是相融的、不矛盾的,那么請問游書記,市場經濟發(fā)展了,“雷鋒精神”是否也要與時俱進,又該怎樣與時俱進呢?
游?。呵懊嫖艺f過,“雷鋒精神”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與發(fā)展的,這本身就說明它是與時俱進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當今社會,我個人覺得,“雷鋒精神”也應該是要與時俱進的。這種與時俱進,“進”什么,改變什么?我認為它改變的是表現形式與活動方式,而其精神內核永遠不會改變。雷鋒被稱為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楷模,據他日記里面的記錄,他的一雙襪子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們學雷鋒,是不是我們就要一雙襪子也穿個三、九年?這是不太可能的,社會發(fā)展了,物質豐富了,新的產品層出不窮,所以,這樣的一些形式會改變,但是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不會變。
怎么與時俱進呢?我想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把“雷鋒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和我們的具體的本職工作聯系起來,最可貴的是要學習“雷鋒精神”的最根本的價值取向,他的理想追求、奉獻精神。我們不能把學雷鋒做成一陣風的事,在當代社會,“雷鋒精神”應該表現為多種形式,在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個人中都折射出雷鋒精神的光輝。
主持人:感謝游書記的精彩解讀,接下來,請周華忠老師給大家講一下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學雷鋒活動。
周華忠:大學期間是學生在思想品質提升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大學時期的想法,小的方面決定著自己的未來,大的方面則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而我們學校舉行的學習雷鋒活動,不僅要獻愛心和服務人民,還要幫助青年學生、青年團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來,雷鋒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為什么他的精神能夠永垂不朽?我認為這有其內在的原因。一是雷鋒的感恩精神。雷鋒是個孤兒,從小受到他人的幫助,因此,他在內心深處將社會當做自己的家,以至于他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毫無顧慮,一個人盡自己的能力幫助自己的家人有什么需要顧慮的呢?去年新聞媒體報道的“小悅悅事件”、“老人絆倒無人攙扶”,出現這樣的事情的原因主要是當今社會的人想得太多,顧慮太多。雷鋒則想得很簡單,只要別人需要,他就會伸手去幫助,這也是他頻繁做好事的原因。其次,雷鋒有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大學以及整個社會人的心理方面,想的太多,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要權衡利弊,因而變得優(yōu)柔寡斷,停滯不前。因為擁有陽光心態(tài),雷鋒遇到老人摔倒了,會本能地將老人扶起。另外,是雷鋒的團隊精神。雷鋒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很注重團隊精神,很多事情并不是他一個人在做。
現在,我們學校組織了許多學習雷鋒的活動,希望我們的大學生在活動中將“雷鋒精神”內化為一種精神品質,學習雷鋒“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大學生除了課堂文化知識的學習外,還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這對將來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主持人:謝謝周老師。下面還想請周老師談一下,“雷鋒精神”如何在我們大學生當中傳承下去?
周華忠:要傳承“雷鋒精神”,大學生對“雷鋒精神”要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他”不是一個人,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物欲橫流、道德滑坡的當今社會尤為重要。
第一,學習雷鋒不要好高騖遠,要懂得從點滴做起;第二,我們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人人都做。每個學生都做了,然后用你的行為來引導和感染周圍的人,大家一起做,這樣才會有良好的效果;第三,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踐行和傳承雷鋒精神,要有一個良好的輿論導向。現在網絡中有太多的負面新聞,應該是弘揚正面的多一點。人都是有私心的,做了以后不求回報,但是不允許自己受到傷害和產生麻煩。所以,社會要有一個良好的輿論導向,為大學生傳承和學習雷鋒精神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主持人: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現場播放學雷鋒典型李正龍同學在臘爾山拉忍小學義務支教助學視頻)。剛才我們看到的是李正龍同學在臘爾山拉忍小學支教助學的一段視頻,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一定非常地感動。今天他也應邀來到了我們的欄目現場。我想問一下李正龍同學,是什么讓你走進臘爾山并在那里堅持了這么久?
李正龍:進臘爾山支教是因為很偶然的一次機會,跟朋友去采風,進入到這個村莊,就看到了這個小學的狀況。小學辦在龍老師的家里,龍老師在自己家里騰出了兩間房作為小學的教室,當時有兩個班,龍老師一個人只能在一個班上課,他上課的時候另一個班就只能自習。上完一個班的課后,接著再去另一個班上課。當時我就感覺到那里的孩子非???。我朋友是在那里支教的,后來受他的影響,第二次去的時候就有一種想法,自己能不能也為山里的孩子做點什么。因為能力也比較有限,只能作為支教老師到那里去。第一次給他們上課之后,就發(fā)現這里的孩子非??蓯?,非常好學,什么都喜歡問,我就漸漸感覺到自己融入了他們這個圈子,而且當地的村民對我也非常好,經常邀請我去家里做客,然后每次我回來的時候,他們都會用那種很不舍的眼神看著我,問:“李老師,你下一次什么時候上來?”于是我就想,下一次一定還要來給孩子們上課。就這樣,我在那里不知不覺的就做了兩年。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我想問的是,作為學校學雷鋒的先進典型,你是怎樣理解“雷鋒精神”的?
李正龍:在我看來,“雷鋒精神”是一種共產主義的信仰,就像游書記講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從大一就開始申請入黨,現在是一名預備黨員,我覺得這是一種榮耀,所以黨費證我一直夾在錢包里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黨員,應該有一種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
在我老家的堂屋里邊有一副門聯,是這樣寫的:“書為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這幅對聯有幾十年了,一直都沒有摘下來。我們家也一直這樣教育我,要“與人為善”,有一顆向善的心,所以,我覺得雷鋒精神的基點是一定要有一顆向善的心。另外,還要勇于擔當責任。我在來吉首大學之前就在網上看到說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吉首大學與生俱來的使命,作為吉大的一名學生,我應該也繼承這一份使命,應該有一份擔當去做這樣一件事情來服務地方百姓。除了這些,我認為還需要有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你才有資本去做更多的事情。來吉大我學到了很多,如攝影、攝像技術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我才能在外邊打工掙到錢,才能資助那些孩子。
主持人:好的,謝謝你!讓我們再次把掌聲送給我們身邊的雷鋒李正龍同學!目前,學校黨委已經做出向李正龍同學學習的決定,下面我想問一下田茂軍老師,李正龍同學身上最閃光的精神是什么?
田茂軍:剛才通過李正龍同學的發(fā)言,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一些閃光點。
我覺得第一個閃光點,就是銘記校訓,無私奉獻。我們學校的校訓是 “以人名校,以業(yè)報國”。我們不像那些名牌學校的學生,擁有多么輝煌的光環(huán),享受學校帶給我們的榮譽、榮耀。但是李正龍用他的事跡證明吉首大學是不錯的,我們吉首大學的學生是不錯的。我們就是要朝著這樣的目標,以個人的努力,以自己的成績,為學校增光添彩,讓更多的人認識吉首大學,認識吉首大學培養(yǎng)的千千萬萬優(yōu)秀學子。
第二點我覺得就是默默耕耘,堅持不懈。要堅持不容易,剛才他說從大二開始寒暑假、周末,上上下下到臘爾山40多次。原來從吉首大學到鳳凰縣城是45公里,然后從鳳凰縣城到三江到臘爾山這里有20多公里?,F在從吉信這邊走,路是通的,還可以從三拱橋,這是最近的,那個路比矮寨的路更危險,我到過很多次,天天是迷霧茫茫,上次我們老師去的時候都擔驚受怕。在這之前有過很多外面的學校的學生在那里支教,但是都沒堅持,短的一個星期,長則半個月,然后走了,但李正龍堅持下來了,一干就是兩年。所以村里的老百姓都認識他,都親切地喊他小李,喊李老師。拉忍小學一共43個孩子,包括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這些孩子很可愛,都叫他龍哥哥。有一次我去的時候,聊家常,問他家里的情況,他說他已經融入了那個集體,我也很感動。拉忍那個地方比較艱苦,靠近貴州,水比較少,田里糧食要收獲的時候,勞動力不夠,李正龍就幫農民挖地、打谷子、挑水、砍柴,什么活都干。我們去了以后,村民就說你們這個學生很不錯,我們希望他今后就在湘西工作。所以李正龍現在正在考選調生,就是希望在這里工作。我覺得這一種精神就是堅持不懈。
還有一點就是知行合一。我們古人講 “知行合一”。我們的校訓,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我們現在誰都記得這八個字,但在行動上你做到了嗎?我們有的學生在寢室打牌、玩游戲,然后拿著食物在教室里面吃,連被子也不疊,寢室里頭亂糟糟。你看這些行動就不行。大家要做到知行合一。李正龍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這也是他的閃光點,其實閃光點很普通。這個普通得感人的事跡就在我們身邊。
主持人:剛才田老師談到了李正龍同學身上的幾個閃光點。那么田老師,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像李正龍同學學習?
田茂軍:剛開始在概括“雷鋒精神”時,游書記講到了雷鋒精神是具有時代性的。我們身邊很多同學中間有這樣一種務虛的,把雷鋒精神標榜得高高在上的很遙遠的典型,我們學不來。實際上要學習雷鋒就從身邊的平凡小事做起。就是游書記所說的,要樹立一個信念,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剛才周華忠書記也講了,學習雷鋒精神先從我們的專業(yè)學習開始,干一行愛一行,從這些小事做起。也是我剛才所講的從身邊的小事,從寢室,從教室開始做起。我們學校正在推進立人教育,講養(yǎng)成教育,就是要注意細節(jié)。文學院也比較注重這個,所以我們取的口號是“求真、向善、完美”。剛才李正龍講他家里門上有副對聯“書為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我們要有這個理念,那么向他學習就要從小事做起,不要總喊口號。
有一次在教室,一個老大媽彎腰去撿抽屜中的垃圾,她對我說:“我不是嫌工資少,實在是彎腰彎不起,我每到一個教室要彎一百多下!”后來我們進行了整頓,現在就好多了。我認為,你把不隨便丟垃圾這件事做好了,就是學雷鋒的表現。就像周書記講的,在家里有的同學對父母惡語相向,然后每次給父母打電話說,媽媽或爸爸我沒有錢了再打點錢過來咯?;丶沂裁词露疾蛔?,只要錢,只向父母索取,你這樣就做得不好。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我們平時學習沒有時間,但是寒暑假可以不要到外面去玩。回家看看要做事,幫媽媽揉揉肩啊,涮涮碗啊,這個完全可以做得到,這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們說學雷鋒就要從平凡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主持人:接下來是我們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了。今天我們換一下方式,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大學生如何踐行雷鋒精神”。等一下再請游書記給大家作點評。
同學A:我認為,學雷鋒不一定要干轟轟烈烈的事情,而是從生活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做起,小事情也能彰顯出一個人偉大的靈魂。每次上課前往總理樓,我總會留意這樣一個細節(jié):以前學校停公交車的地方,旁邊放了各種各樣的展板,可一遇到一陣風,展板就會撲倒在地。一批批從這兒經過的學生幾乎很少有人將撲倒的展板重新樹立起來。或許是有人不屑于做這樣的小事,而我通常會將展板扶起。因為展板中有許多有趣有益的活動和講座。只有扶起來,他人才更方便瀏覽這些信息。當然,這樣說并不是炫耀我是多么崇高,多么偉大,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做這種“舉手之勞”的小事。也許,你彎一彎腰,就能方便很多人。
同學B:雷鋒自喻為一顆螺絲釘,就是說,能力雖小,但也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覺得,雷鋒做好事,可貴之處在于他會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及時的最大限度的幫助。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我們的生活會與其他人有交點,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和需要幫助的時候,所以,我們需要朋友或者陌生人的幫助,需要雷鋒精神中所包含的奉獻精神。
雷鋒還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面才不會枯涸?!彼?,雷鋒精神還應該是一種集體精神、團隊精神。
同學C:我覺得不應該把雷鋒精神定義成定期舉行學雷鋒活動,也不應該定義為一種責任或是義務,而應該定義為一種情懷。
首先,我來講一個故事。某小學老師要求同學們每天做一件好事。放學前,老師問A同學昨天做了什么好事,他說:“扶老奶奶過馬路。”老師表揚他做得好。又問B同學做了什么好事,B同學說:“我?guī)虯同學扶老奶奶過馬路?!崩蠋熆渌龅貌诲e。接著又問C同學,C同學回答:“我和A、B同學一起扶老奶奶過馬路了?!崩蠋熡謫栐趺慈齻€人扶一個老奶奶?C同學接著回答:“老奶奶本來不想過馬路,被我們三個攙扶過去了?!?br>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我們精力有限,不可能找到那么多好事做;二,如果把雷鋒精神變成強加給人的責任或者義務,雷鋒精神就會變質。所以,我認為踐行雷鋒精神,首先應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然后再去做好事。社會化大生產下,如果每個人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社會就能正常運轉;而如果每個人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能做一些好事,比如有人提重物上樓時大家都來幫他分擔一點,受助者心里一定會感到溫暖,施助者也會感到開心和充實,這樣,社會這個大機器將不再是“鋼釘對鐵錘”這般生硬,而是因助人為樂蔚然成風而生成某種共通的情懷。這種情懷,讓我們將雷鋒精神繼續(xù)發(fā)揚。
作為大學生,我們除了應具有這種情懷外,還應肩負將這種情懷發(fā)散開來,感染他人,使他人也具有這種情懷的責任。大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與其他社會階層的人相比,具有更高的素質。而這些都得益于大學生承載了國家、社會和家庭更多的關愛。因此,如同踩著“后富”肩膀成長起來的“先富”有責任、有義務帶動“后富”的邏輯,大學生也有責任、有義務反哺社會,將自己認識、領略的雷鋒精神發(fā)揚出去,將這種積極的價值觀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主持人:好的,同學們都談得很好。接下來,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請教一下游書記,請游書記給大家點評、總結。
游?。郝犃送瑢W們的發(fā)言,我感受到了青年學生們思想的活躍,也都說得有一定的道理。在同學們說的事例上、建議上、想法上有幾個問題,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第一,形式與內容的問題。雖然有同學說學雷鋒活動是一種形式,但我認為形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剛剛也有同學說到,學雷鋒還是要搞一定的形式。我贊成這樣的觀點。我們不是為了學雷鋒而學雷鋒,但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能夠使內容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它的作用。我們通過組織一定的活動去學雷鋒,有利于將雷鋒精神在社會上發(fā)揚光大。學雷鋒不需要一味地去追求形式,但是利用一定的形式來烘托,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學雷鋒怎么學的問題。剛剛我聽了很多同學的發(fā)言,我注意到最后這位同學談到了一個觀點,把它概括起來就是學雷鋒首先做什么。大家一定不要走入“學雷鋒就是做好事”這一誤區(qū)。扶老奶奶過馬路、幫老爺爺推板車、去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等,這些都只是學雷鋒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不是主體部分。學雷鋒,我個人認為,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群體,在學雷鋒時必須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作為大學生,我認為,學雷鋒首先要從個人做起,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而大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文化素質。按照黨的教育方針來說,大學就是要把每一位大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他的成績不好,素質不高,比如剛剛幾位嘉賓提到的,那些寢室也不打掃、對家人也不孝順,一天到晚想著去外面做好事的學生,能很好地學雷鋒嗎?這讓我想到了我小學的一個同班同學。他的成績不好,但天天喜歡搞形式。每天我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他四處張望,看看是否有人需要幫助,或地上是否有錢撿,因為這樣就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但他學習不認真,考試總是考不及格。這樣去學雷鋒肯定是不行的。
現代社會要求學雷鋒與時俱進,大學生學雷鋒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本事。如果一個學生畢業(yè)時都拿不到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就算他天天琢磨著如何去學雷鋒,也不能算得上踐行雷鋒精神的榜樣。雷鋒精神,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愛崗敬業(yè),就是釘子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所以,大學生學雷鋒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完成好,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然后才去幫助他人。古人有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第三,是學雷鋒不斷創(chuàng)新的問題。我們不能把學雷鋒僅僅局限在仿效雷鋒去做好事。我們還有更多的空間、更多的途徑、更多的方式去體現我們的愛心,體現我們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
最后,我想用《雷鋒日記》里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希望同學們把學雷鋒與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緊密結合起來,立志成人、成才,為祖國、為人類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主持人:謝謝游書記。通過本期問道,我們對“雷鋒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我們也進一步明白了應該如何踐行“雷鋒精神”。再次感謝各位嘉賓的解疑釋惑,也感謝大家的光臨,下期《問道》我們再見!(本版圖片由張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