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華東水利學院的成立———老“河?!痹谛轮袊男律?br>





1952年時的華東水利學院校門


“華水”教師集體研究教學方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由于國民黨政府終日忙于反共內戰(zhàn),致使當時的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境地,水利設施長年失修,江河堤壩千瘡百孔,水旱災害連年不斷,平民百姓怨聲載道。僅1949年,全國洪澇災害面積就達一億畝,災民4000萬人,災區(qū)遍及華東、華北、中南、東北。
  “安邦必先治水”。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就將水利建設放在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重要位置。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僅一個月,水利部成立僅8天,就召開了各解放區(qū)負責人參加的全國水利聯席會議,確定了當時的水利建設方針,組織了民工460萬人、解放軍32萬人,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興修水利工程,使洪澇災害面積逐年下降至 1950年的 6000萬畝、1951年的 2100萬畝、1952年的1600萬畝,同時增加灌溉面積18400萬畝,保障了農業(yè)生產的穩(wěn)定和增長。水利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嚴重不足。即使在高等院校相對集中、水利專業(yè)相對較多的華東地區(qū),相關力量也是既薄弱又分散,各校的水利專業(yè)教師多數不到10人,學生亦僅數十人。為應急需,當時還采取了學生提前一年畢業(yè)、有關高校趕辦培訓班等措施來支持水利建設。
  1952年,國家開展了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根據水利建設的迫切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南京組建華東水利學院。同年8月,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和華東區(qū)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決定,華東水利學院由南京大學水利系、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以及華東水利??茖W校水利專修科組成 (1953年又有廈門大學土木系水利組、山東農學院農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學校水利工程專修科等并入)。
  南京大學水利系即建立于1915年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延續(xù),歷任系主任有原素欣、黃文熙、顧兆勛、許心武、須愷、張書農,主要教師還有沙玉清等。建有水工實驗室、土工實驗室、測量儀器室和圖書室等,開設水文學、水力學、土力學、渠工學、防洪工程學、水力發(fā)電工程、海港工程學等課程。
  交通大學水利系成立于1946年,歷任系主任有王達時(代)、徐芝綸,主要教師還有嚴愷、劉光文、伍正誠等。建有水力實驗室等,開設水文學、河工學、水工結構設計、農田水利工程、運河工程及設計、水電工程設計、港工設計等課程。
  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于1949年設立,主要教師有鄭肇經、劉宅仁等,開設水文學、治河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學等課程。
  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于1950年設立,主要教師有汪胡楨、李崇德、梁永康、錢家歡等,開設水文學、水力學、治河工程、水力發(fā)電、水工結構、灌溉排水等課程。
  華東水利??茖W校建于1950年,水利專修科開設水利工程和水文兩個專業(yè),分兩年(招收高中畢業(yè)生)和五年(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兩種學制,主要教師有金選青、陳駿飛、雷鳴蟄等。
  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和華東區(qū)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委員會還決定,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建?;I備委員會,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笫一副部長劉寵光為主任委員,嚴愷為副主任委員,梁永康、徐芝綸、張書農、裴海萍、鄭肇經、劉曉群為委員,并宣布在中央未任命院長之前,建?;I備委員會為學院最高領導機構,負責學院各項工作的計劃、布置和執(zhí)行。
  華東水利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獨立建制的、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水利院校,是老“河?!痹谛轮袊男律矘酥局覈乃叩冉逃聵I(yè)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和南京市政府批準,華東水利學院校址選定在環(huán)境清靜、交通便利的南京市西部清涼山北麓,并立即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校舍建設工作。按照建?;I備委員會的要求,在決定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僅一個月后的9月下旬,即完成了各相關院校的人員及儀器、設備、圖書的搬遷工作。當時到華東水利學院集中的師生有:南京大學黃文熙、顧兆勛、張書農、沙玉清等教師10人及學生71人,交通大學嚴愷、徐芝綸、劉光文、伍正誠等教師14人及學生106人,同濟大學鄭肇經、劉宅仁等教師6人及學生28人,浙江大學李崇德、梁永康、錢家歡等教師7人及學生57人,華東水利專科學校金選青、陳駿飛、雷鳴蟄等教師10人及學生71人。為了使在上海、杭州的教師能安心到南京任教,建校籌備委員會決定根據文化水平和專長安排教師家屬擔任學院相關部門的職員,這樣既解決了建院之初干部奇缺的問題,又打消了教師的后顧之憂;為盡快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在校舍尚未建成的情況下,決定借用南京大學和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校舍辦公、上課和住宿。
  1952年9月下旬,建校籌備委員會根據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有關精神,在組織全體干部教師討論后決定:學院設立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力發(fā)電、水工結構4個系,由劉光文、張書農、伍正誠、顧兆勛分別任系主任;設置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建筑工程、水力發(fā)電站建筑、水道港口工程4個本科專業(yè),設置陸地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力發(fā)電土木、水工結構4個??茖I(yè)。同時成立了10個教研組:工程畫教研組,組長許永嘉;測量教研組,組長張慕良;工程力學教研組,組長徐芝綸;水力學教研組,組長梁永康;土壤力學教研組,組長黃文熙;水文學教研組,組長劉光文;水工結構教研組,組長李新民;水力發(fā)電教研組,組長伍正誠;土壤改良教研組,組長張書農;水道港口教研組,組長劉宅仁。學院于當年就參加了華東區(qū)高校招生,共招收新生700人,其中本科生400人,專科生300人。至10月,學院共有專任教師70人,職員40人,工人30人,學生1017人。隨著各項工作的籌備就緒,10月27日正式開始上課,這一天也就成為了華東水利學院的校慶日并一直延用至今。
  1952年12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提名,中央正式任命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為華東水利學院院長,嚴愷為第一副院長,裴海萍為第二副院長;學院黨、團組織也同時成立。至此,華東水利學院以一個嶄新的姿態(tài)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之中。建院之初,師生們就參與了我國自主設計的佛子嶺、梅山、新安江等第一批大型水電站的建設,此后又參與了新中國所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取得了大批國內外領先的科研成果,為國家水利水電事業(yè)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至1985年恢復河海大學校名前,華東水利學院共培養(yǎng)了14000余名畢業(yè)生,其中產生了沈珠江、陸佑楣、鄭守仁、吳中如、茆智、張建云、王超、張基堯、曹廣晶、婁溥禮、何璟、王守強、張曄、黎安田、汪峽、翟浩輝、金忠青、索麗生、周保志、胡四一、朱熹能、周大兵、張世英、楊進國、李京武、梅錦煜、張春發(fā)、張立強等兩院院士、部省級領導和將軍。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南水北調這三個中國最大、世界矚目的水利工程建設期間的主要負責人都是那一時期的畢業(yè)生;“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訓也產生于那一時期。
  1985年,學?;謴汀昂雍!毙C?,河海大學進入了改革發(fā)展的新階段。(錢恂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