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參與香港浸會大學“思城·筑城”助學活動
“地處大山深處,三個鄉(xiāng)鎮(zhèn)結合點上的陳家寨小學,交通十分不便,附近學齡兒童比較多,而唯一能解決學齡兒童上學問題的只有這所學校,但因為條件惡劣沒有正式的教學樓,教學人力資源太少,教師待遇太低。這所學校還能維持多長時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香港浸會大學珠海分校幾位學生在電視上看到貴州省納雍縣曙光鄉(xiāng)陳家寨小學的有關報道后,這幫“90”萌發(fā)了要幫助陳家寨小學籌集資金建新校舍的想法,“思城·筑城”助學團隊就這樣誕生了。
自2012年3月以來,他們輾轉內蒙古、湖南、貴州三省,自制宣傳板、印制宣傳單,走街串巷,力求早日籌集到修建校舍所需要的100萬元。
2012年6月17日,本報記者與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校媒記者一同走上街頭,參與這次“思城·筑城”活動。
6月17日上午,各高校校媒記者統(tǒng)一著印有“思城·筑城”字樣的紅色背心,兵分多路在噴水池人流量較大區(qū)域設點。
對于很多校媒記者來說,走上街頭募捐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朔邼睦硎谴蠹沂滓鎸Φ膯栴},不過,不到幾分鐘,院報記者就成功募集到第一筆捐款。雖然錢不多,但大家突然間看到了希望,興致也上來了。
緊接著,一塊、五塊、十塊、二十、一百……不同面值的紙幣被放入愛心箱中。有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士,向院報記者打聽陳家寨小學的情況后,毅然決定要單獨支持陳家寨小學一個孩子的上學費用。她說,陳家寨小學的孩子們的年齡和她的孩子一樣大,看到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雖然自己家境也不怎么好,但還是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他們。
為了更好吸引市民關注此事,院報記者現(xiàn)場編寫了募捐口號:“小力量,大夢想,關注山區(qū)兒童,高校聯(lián)盟募捐?!?br> 有人喊累了,就到旁邊的石凳上休息一會,別的同學再來接著喊,休息的同學就向路人介紹活動的目的……路過的老人、學生、情侶、兒童,紛紛解囊相助。
相信經(jīng)過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思成·筑夢”團隊的愛心行動將會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