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自省錄,1942再回首
“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餓死許多人!”
“餓死人的年頭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劉震云《溫故一九四二》對災難的遺忘比災難本身更可怕,在災難面前,堅強和麻木成了同義詞。
在這里,我們要紀念那些選擇記錄災難,而不是遺忘災難的人們。
只有記錄苦難,才不會讓苦難重演。
“1942年安陽苦旱,二麥未收,秋禾盈尺又末結(jié)實,淇縣山丘顆粒未收。洛寧二麥收成不佳,早秋旱死,晚秋未出土……”《河南省志》對于1942年河南旱災僅有三百余字記載。
1943年國民政府發(fā)布的《河南災情實錄》統(tǒng)計,1942年河南大旱所導致的饑荒中,死亡人數(shù)達300萬人。
50年后,1993年,作家劉震云完成了集新聞、紀實、訪談于一體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中國人開始了對1942年豫中大地餓荒史的追溯。
63年后,2005年,學者宋致新編著的《1942:河南大饑荒》出版。
70年后,2012年,電影《一九四二》公映,終于讓1942這個年份變得“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