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六七十歲的稿">
電子報
電子報

讀二三十年的書
寫六七十歲的稿





  羅昌平鎖著眉、念著書中讓他頗有感想的句子,食指隨著閱讀速度在書上逐字劃過。讀到激動時,還會用力點幾下書面。“每個人都該讀讀經(jīng)濟學”
  以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看歷史事件有多大的重要性?羅昌平以《偉大的博弈》中,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一例來說明。美國南北戰(zhàn)爭,雙方勢均力敵時,華爾街扮演了推動北方獲勝的重要角色。華爾街與北方政府聯(lián)手發(fā)行了一種戰(zhàn)時債券。如果戰(zhàn)爭最終獲勝,民眾即可獲得本金和利息。這種債券使政府最大限度集中起民眾的財富,支持戰(zhàn)爭費用。
  同是南北戰(zhàn)爭題材,年少時羅昌平對南北戰(zhàn)爭的認識來自于《飄》中戰(zhàn)爭帶來多舛的命運與無奈的愛情?!白x過《偉大的博弈》后,才知道原來是經(jīng)濟決定了南北戰(zhàn)爭的勝負。有時候一本書可以顛覆你之前的很多認知?!?br>  處于財經(jīng)新聞的職業(yè)范疇內(nèi),羅昌平認為中國的事情很復雜,“復雜到?jīng)]法用一個學科來分析一件事情?!毕啾妊酃鈫我坏纳鐣{(diào)查,進入《財經(jīng)》后的羅昌平發(fā)現(xiàn):很多事件都能找到一個經(jīng)濟的眼光來看待,尤其是找到其中的利益交換來分析?!熬帉憽哆f罪》時就想,不能簡單用一種學科去解釋某一連串的新聞事件,或?qū)σ粋€地域的關注?!?br>  2006年起,他開始構(gòu)建了一門全新的學科理論,法經(jīng)新聞學,其集法學、經(jīng)濟學、新聞傳播學以及社會學中的歷史觀為一體。
  他將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作為法經(jīng)新聞學的經(jīng)典個案,其中包括對明朝經(jīng)濟領域的詳細分析、當時明朝的財政體系記錄?!爱斠粋€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chuàng)造性,則其社會發(fā)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睍心┒诉@一句便也體現(xiàn)了他的法經(jīng)新聞學理論思想。
  羅昌平認為: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并不懂經(jīng)濟學現(xiàn)象,但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得通過經(jīng)濟學分析解決,同時法學作為基礎以維護社會平衡。
  2013年3月,他的新書《高管反腐錄》中也囊括了法經(jīng)新聞學的一些思想,寫作中穿插應用了法學、經(jīng)濟學、新聞傳播學等不同學科知識?!拔易x書比較雜,但我覺得每個人都該讀讀經(jīng)濟學。”他說。“大歷史觀”視角察世事“我們處于一個非常糟糕的時代。”羅昌平在新浪微博上很火,但他不以為然。他將微博用戶比作細胞,細胞群發(fā)出的信息構(gòu)成了巨大信息流?!耙酌允Х较颍阈枰紶柾O聛?,看看周圍的世界是怎樣的,這個‘停下來’,就是看書?!?br>  2013年3月,參與編輯許章潤教授的文章《臨門一腳與國族天命》讓羅昌平對“大歷史觀”理論產(chǎn)生了認同感?!巴ǔUJ知下的斷代劃分,很大程度上由我們的政治體制所決定。
  當站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角度上看,這種斷代可能不科學。1978年被稱為‘改革開放的開端’,此后,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羅昌平卻認為,以幾百年歷史的維度來看,從洋務運動開始就應該被稱為改革開放?!拔覀兡壳暗恼J知會不會只局限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發(fā)生的事是不是足夠作為歷史的分界點,三百年、五百年后我們還會把1978年作為一個歷史分割點嗎?”流動的慢節(jié)奏讀書相比滿面墻的書架,羅昌平的書架并沒那么壯觀。書架寬約一米五、高約兩米,共七層,書擺放得整齊??仗帞[著一些工藝品,還有一張他在亞布力滑雪場的紀念照。
  “我沒有藏書的習慣,書流動起來更好?!彼徺I多個版本的《萬歷十五年》,想去書架上找來給我們看,卻一本也沒找到。他笑:“應該是全都送人了?!焙芏鄷x過后便大方地送給朋友,并叮囑:“我送給你的書,你要是喜歡就認真讀,不讀的話千萬別閑置,把它送給別人。”
  羅昌平說自己有兩個時間最放松:一是炒菜做飯時,二是讀書時?!拔液芘宸胩鞎r間就能讀完一本書的人?!弊x書是一件緩慢的事情,重點在于思考、琢磨、聯(lián)想。他認為這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其中可以排除外圍干擾。閱讀中與作者進行內(nèi)心交流不同于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懊鎸γ娼涣鞯幕タ?、寒暄,說無關痛癢的話。這是在讀書中可以被省略掉的?!?br>  “每做一篇報道,讀一本書?!边@是《財經(jīng)》前主編胡舒立告訴他的。每當他寫稿沒有思路時,也會拿起書來讀一讀,學習其中的表達方式。
  “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這是《百年孤獨》的開篇。
  起初《高官反腐錄》第七章“公共裙帶”一節(jié)第一句話,曾嘗試采用類似句式,“許多年之后,面對青島八大關,李薇將會想起這是她人生的頂點”。但考慮要保持新聞真實性、嚴謹性,字斟句酌改為:“在李薇的財富曲線上,青島八大關是迄今為止的頂點”。在第四章“鄭筱萸毒藥”一節(jié)中,最終選用這樣的表述:“或許,今日的鄭筱萸在回顧往事時,會在他的‘知天命’之年駐足流連?!?br>  而《曾國藩家書》第一篇短短百字內(nèi),就用了“升遐”、“溘逝”、“物故”、“殂逝”、“歿后”,五個詞來表達死亡。這使羅昌平深感其語言功底深厚。
  大量古文書籍的閱讀與對古詩詞的愛好,使他的寫作語言簡練明了,表達清晰。在他的《公共裙帶》、《連氏無間道》,這種語言風格體現(xiàn)得格外明顯。
  有網(wǎng)友在微博上說,只看羅昌平的文章會以為他是六七十歲的老頭?!拔矣X得能用十個字交代清楚的問題,絕不用五十個字說。文字描述要達到多加一個覺得多余,刪掉一個字覺得表達不清的程度?!彼f。
  一座七層書柜、一張小桌、一張紫色長沙發(fā),透過落地玻璃窗灑進屋內(nèi)的陽光,羅昌平在此悅讀。陪伴他的是一只靜臥在身邊的雪納瑞犬———豆包,它和主人一樣愛書。尤其在主人忘了將書收起來時,豆包還會“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