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huán)境一流”解讀訪后勤管理處處長張迎春、黨委宣傳部部長彭光芒
記者: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達到“校園環(huán)境一流”的目標,現有的校園環(huán)境、校園文明已有不錯基礎,而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建設生態(tài)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五位一體的校園環(huán)境,那么學校將如何推進生態(tài)校園的建設,從而實現和諧校園的目標?
張迎春:校園環(huán)境一流是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來的,以前都是講“四個一流”,說明學校現在對校園環(huán)境更加重視。為了達到校園環(huán)境一流,學校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華中農業(yè)大學校園綠地規(guī)劃修編》(2012-2020),相關修編工作請園林學院的專家正在制定,有了修編以后,將按照修編分布實施。二是日常維護工作,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后勤部門也把這項工作作為一個重點在抓,安排了專人負責,并落實了專項資金,力爭做到工作管理科學規(guī)范,工作流程嚴謹細致,讓師生滿意。
記者:我們的校園生態(tài)美是自然美,但還缺乏文化的烙印。學校自然環(huán)境引人入勝,而文化景觀相對稀缺。未來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有無人文景觀建設的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
張迎春:在修編工作中,專家們提出了目前校園總體環(huán)境上存在缺乏園林及環(huán)境小品,教學中心區(qū)綠化平淡,缺乏文化品位等問題。因此,本次修編工作將秉承“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精神和人文內涵,努力將學校建成景觀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充滿生機活力的綠色、生態(tài)校園。今后,校園建設將堅持建一棟房子成一片環(huán)境的原則,將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有機融合,努力實現生態(tài)美與人文美的完美結合。目前,學校已經建成張之洞塑像、二十四節(jié)氣柱、“花果山”、櫻花大道等人文、自然景觀。青年湖和人工湖水景治理、第四教學樓周邊環(huán)境整體建設、主干道樹穴改造等環(huán)境改造工程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
記者:此前有學者說,“讓華農的每一顆小草都有幸福感”,未來,如何做好校園環(huán)境規(guī)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每一個師生的幸福感?
張迎春:美麗華農建設人人有責,華農的美麗人人共享。建設者要擁有“環(huán)境如畫”的創(chuàng)造決心,既要對現有環(huán)境小修小補、整頓治理,更要對整體環(huán)境規(guī)劃建設,要有建設一個令人流連忘返、讓師生員工十分滿意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的決心;要堅持一種“風格如一”的建設理念,既要傳承我校一以貫之的以“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為核心的華農精神,又要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彰顯華農特色,將自然生態(tài)景觀的保護、優(yōu)化與歷史人文景觀的規(guī)劃、建設完美結合起來,營造一個符合我們大學審美情趣的家園。同時,作為華農的主人翁,每一個華農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美麗華農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我校后勤歷經十幾年改革發(fā)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許多的矛盾和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新困難和新任務,后勤如何在建設“美麗華農”的過程中再立新功?
張迎春:我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已經有十二個年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許多的矛盾和挑戰(zhàn)。如:師生員工的無限期望與后勤有限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市場拓展與基本服務保障到位之間的矛盾、高效管理與人員素質之間的矛盾以及實現“美麗華農”的挑戰(zhàn)。
后勤如何在建設“美麗華農”的過程中再立新功?一是在發(fā)展思路上做到“三新”:新視角、新辦法、新突破,突破舊的思維模式,在管理層次和水平上推陳出新;二是在保障措施上做到“三更”:更到位、更有效、更有力,實實在在地做事,杜絕擺花架子,繼續(xù)總結和推進后勤“目標管理”經驗做法;三是在后勤管理服務中做到“四如”:愛校如家、服務如友、環(huán)境如畫、風格如一。后勤管理服務人員要擁有一顆“愛校如家”的事業(yè)心,保持一種“服務如友”的工作態(tài)度,擁有一個“環(huán)境如畫”的創(chuàng)造決心,堅持一種“風格如一”的建設理念。
記者:在今年黨代會的報告中提出了學?!拔鍌€一流”的建設目標,其中有一個“校園環(huán)境一流”,這有什么意義?
彭光芒:對于“校園環(huán)境一流”,報告中談到的是“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有機融合,生態(tài)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五位一體,建成自然風景優(yōu)美、基礎設施優(yōu)良、文化底蘊厚重、學術氛圍濃厚、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華農’?!蔽覀儗W校的校園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富有特色,山水相映,風光優(yōu)美,鳥語花香,而且校園面積很大,基礎設施也較為完善,但自然風光優(yōu)美不等于校園環(huán)境一流。大學,更加重要的是人文環(huán)境,所以黨代會提出“五位一體,有機融合”,這實際上是對“美麗華農”的具體表述,是在“育人為本,崇尚學術”辦學理念指導下提出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新思路、新目標,除了一流的自然風光,還要有一流的基礎設施、一流的學術文化氛圍、一流的和諧生態(tài),讓人們走進校園就能夠沉浸在大學濃郁的文化氛圍中,不僅鳥語花香、賞心悅目,而且能夠受到感染和陶冶,使校園成為一流的育人環(huán)境。
校園環(huán)境是師生共享的,是每個進入校園的人可以直觀感受、直接體驗的,所以備受關注。黨代會把“校園環(huán)境一流”作為一個重要的建設目標,是對師生關切的回應,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校領導多次提出,要通過幾年建設,在2018年建校120周年的時候,讓回到母校的校友感受到校園環(huán)境的顯著變化。這是很值得全校師生期待的。
記者:針對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要求的“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有機的融合”,我們將如何處理三者關系,打造一流的校園環(huán)境?
彭光芒:目前我們在“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有機的融合”方面還有很多文章要做。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神文化在校園中的呈現載體還比較少,有必要加強建設,譬如我們的校訓,現在還沒有一個實體的承載物;我們一百多年的校史,在校園中的呈現載體很少,這都需要規(guī)劃和建設。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不錯,但從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有機融合的要求來看,還需要建設。比如沿湖東路,很多師生愛在那個地方學習、休憩,我們要通過規(guī)劃建設,把它建成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曲徑通幽桃紅柳綠的景觀帶,使之成為全國高校獨有的“華農風景”。再如人文景觀,目前我們學校這方面還比較薄弱。有人說應該搞點雕塑,有人說可以搞點石頭,這都有道理,但不能讓校園到處都是石像、石頭。怎樣建設,得想清楚,得認真研究、科學規(guī)劃,人文景觀一定要以人的活動為依據,以呈現學校的歷史文化為重點,與大學的屬性相符合。
學校這些年越來越重視人文景觀的建設。學院路中段兩邊的“紅房子”,是我們現存的歷史最悠久的建筑,學校正在進行維修改造,把它保護起來,既可以繼續(xù)使用,又能成為人文景觀。再如我們的大食堂,承載著幾代華農人的集體記憶,有故事,有情感,學校已著手把它改造成藝術館,成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意實踐活動基地。改造完成后將成為校園環(huán)境的一個亮點。除了保護,新建也同等重要,但怎么建、建在哪兒,這是比較難決斷的事情。譬如獅子山廣場,當初設計定位就是文化廣場,希望能夠把學校的文化集中在這里,但目前還比較空曠,文化氛圍不濃。這幾年我們也找藝術家做了些設計,但還在琢磨,不敢輕舉妄動。因為現在這廣場大家習慣了,你突然搞出個東西來,大家會很不適應。我們那個100周年校慶紀念碑,設計者是國內比較有名的雕塑藝術家、湖北美術館館長,打破了一般紀念碑的俗套,當時爭議很大,有人說像個廁所。建起來了還不斷有爭議。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大家習慣了,現在覺得還行,而且并沒有發(fā)現有人把它用作廁所。這說明文化景觀建起來之后還需要時間去雕塑它,讓它與環(huán)境逐漸融合。黨代會報告提出“精神文化、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有機融合”,首先是在規(guī)劃上要有“有機融合”的理念,設計上要有“有機融合”的追求,再經過時間的雕琢,就可能實現“有機融合”的目標。
記者:對于“校園環(huán)境一流”中提到的“生態(tài)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五位一體”,學校將做出哪些努力呢?
彭光芒:生態(tài)校園建設要以保護生態(tài)為主,然后根據生態(tài)多樣性的原則,做好規(guī)劃和建設,學校希望通過綠化美化,能夠做出一個宜學宜居、生態(tài)優(yōu)良的校園。前段時間有人測了一下我們校園的PM2.5,總體比武漢中心城區(qū)好,山上、湖邊相當好,但整體而言、平均而言,并不十分理想。校門一帶測的數據就不行。所以,生態(tài)校園建設是需要加強的。同時,大家要有愛護和保護我們校園環(huán)境的意識,垃圾不能亂丟亂扔,車輛不能亂停亂放,花草不要亂摘亂踩。
平安校園也是學校高度重視的。我們校園太大,近5平方公里,又沒有圍墻,流動人口也比較多,平安校園建設難點不少。這些年,學校在校園環(huán)境綜合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投入在校園安全上的經費數以千萬計。在“人防”,即安保人員防衛(wèi)方面,既有專業(yè)隊伍,也有志愿者組成的執(zhí)勤隊;在“技防”,即技術手段防控方面,已建成覆蓋主要區(qū)域的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學校在這方面還將加大投入、加強建設。監(jiān)控攝像進公寓,同學有爭議,說影響了隱私。其實,學生公寓的樓道、走廊本來就是公共場所,并非私密空間。同學們在公寓里,夏天穿得比較少,如果裝個監(jiān)控,大家就會覺得不能穿這么少,要多穿一點,這可能確實會影響到舒適度,影響到自由度,但這樣能提高安全度。視頻監(jiān)控會對犯罪分子產生威懾,也可為破案提供有利條件,所以在平安校園建設方面還會加強技防,加強“校園110”建設,能夠讓大家在這個校園里安居樂學。
關于書香校園建設,有人說這是個偽命題,因為大學本來就是個書香之地。其實,黨代會提出建設書香校園,著眼點是學風建設和學術文化建設。我們學校的學風整體優(yōu)良,社會公認,我們自己也有體會。但是,學習是否真的成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是否真的對讀書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書的地方是否就有“書香”?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現在很多人讀書,圖書館總是爆棚,搶座位占座位,儼然成了一道“風景”。但我覺得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大家去圖書館搶占座位干什么?大家在讀什么書?為什么讀書?復習備考,要考四六級,要考研,要考公務員,不得不讀書。當然這也是學習,這些書也需要讀,這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睡覺玩游戲要好,但這還不算書香校園。復習高峰期圖書館一座難求,平常搞個學術討論、學術講座,卻沒有什么人氣,這恐怕不能算是書香校園。我們要建成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要培養(yǎng)社會精英,如果只讀備考的書、求職的書、社交的書、談戀愛的書、休閑娛樂的書,顯然不行。黨代會提出建設書香校園,就是大力倡導學術文化,大力倡導優(yōu)良學風,這是與建成研究型大學,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相對應的。
環(huán)境一流的校園一定是文明校園。我們學校連續(xù)兩屆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這是我們的一塊金字招牌,在全國也不多。學校實施“五色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工程持續(xù)了10年,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果,比如“華農好人”現象、志愿服務、排隊現象、誠信超市、誠信雨傘、團結互助,等等,在社會上有很好的反響。但不是說我們已經做得很完美。排隊是校園的一道風景線,但也有不排隊的;誠信雨傘也有用完沒有歸還的;考試也還有作弊的;校園里也還有亂丟亂扔、亂停車輛、踐踏草坪的。文明校園建設是一個永續(xù)的課題,需要不斷加強,這樣才能實現校園環(huán)境一流的目標。
和諧校園是指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但主要強調的是人與人的和諧。什么叫人與人的和諧?對一所大學而言,重點是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的和諧。現在很多大學,當然也包括我們學校,老師和同學不太親近,同學找不到老師,老師不愛找同學,上完課就形同陌路?,F在有電子郵件,有QQ,師生見面就更少,缺少溝通和互動。學校這些年采取了很多辦法,從制度上、平臺上努力探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的書記、校長、院士、教授帶頭跟學生平等交流,效果很好。但學校認為還需進一步努力。同事之間的和諧主要是團結合作、平等尊重、理解包容、相互提攜,這方面我們學校總體是不錯的,下一步要做的是在團隊建設中把好的傳統(tǒng)發(fā)揚好。同學之間的和諧也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最近網上流行的“感謝室友曾經的不殺之恩”,就折射出了同學之間確乎存在著不和諧。同學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各自有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習慣,共居一室,同處一地,難免有差異、矛盾、摩擦。學校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采取了很多辦法來營造同學之間的和諧氛圍,今后還會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同時也希望同學們相互尊重、體諒、包容,不要把單純美好的同學關系變成復雜狹隘的競爭關系。
記者:我校的學風向來以嚴謹務實著稱,黨代會報告中強調要把學術文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這有什么意義?
彭光芒:大學是學術機構,學風學術建設很重要。我們建設研究型大學,學術應該是根基。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育人為本,崇尚學術”,這個理念抓住了大學的本質特征。大學有很多文化,大學文化是個群落,有多樣性,有主流文化,有亞文化、邊緣文化,但最本質、最核心的是學術文化,如果不去追求學術,不去建設學術文化,在校園里成天看到的是商業(yè)性的東西、娛樂化的東西,這就不是大學,更不是一流的大學。營造學術文化,通過學術來育人,關鍵是學風。前些時,校黨委書記李忠云同志在光明日報有篇文章,題目就叫《大學個性和特色取決于良好學風》,從辦學理念和辦學實踐結合的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115年前,張之洞在創(chuàng)辦湖北農務學堂時提出了“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訓詞,強調求真務實、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這8個字一直被我校傳承,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已成為我校學風的鮮明特征。即使在世風浮躁的大氣候里,這樣的學風在我們學校仍然沒有被破壞和消解。繼續(xù)保持和弘揚我們的優(yōu)良學風,是發(fā)展學術、建設大學文化、建成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保障,從這點上說,校園環(huán)境一流包含著學風一流,建設一流學風也是建設一流校園環(huán)境的題中應有之義。
?。ㄎ淖终?學通社記者張睿熊張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