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誰來呵護大學生的心靈

    10月28日發(fā)生在中國政法大學的弒師案,22歲的大四學生付成勵用一把菜刀,當著19個同學的面,在課堂上殺害了正準備上課的43歲的教授程春明。
                                                                           (11月6日 新民周刊)
    在檢察機關(guān)和法院未調(diào)查清楚真相、給與判決之前,此次暴力事件已經(jīng)給與人們太多的猜測和影響,但是作為教育學生的機構(gòu)學校以及社會來說,我們不應(yīng)該僅僅圍繞師生桃色、校園暴力、課堂戾氣等來回避問題或者是捏造虛無,我們應(yīng)該等待檢察機關(guān)給與我們真相,但是我們能僅僅去等待真相,什么也不用去做嗎?筆者認為我們除了等待真相之外,需要做的還很多很多:從表面上看,許多學?,F(xiàn)在是很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比如政法大學依靠兩支隊伍(專兼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生心理健康委員)、搭建三個平臺(心理教育與健康課程平臺、媒體平臺、培訓平臺)、實行四級預(yù)警工作模式(宿舍、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和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來開展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有沒有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真正的發(fā)揮作用呢?比如說在高壓力的學習和就業(yè)競爭壓力下,高校一些班級對于心理上有些不對勁兒的同學,輔導員是否主動找學生談心,采取主動干預(yù)措施?是關(guān)心他們的心理健康,還是更關(guān)心他們檢查的衛(wèi)生和學生假期遲來早退。事實上校園學生心理防線還實是一條非常脆弱的防線。同一件暴力事件,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學校的老師。
    我們相信,面對悲哀,面對不幸,面對孱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一顆敬畏生命的心去感受,用一顆呵護生命的心態(tài)去處理,無論你是受到驚嚇或者心懷郁悶的學生,無論你是心有余悸或者無奈教育的老師,還是所謂的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校方,再大的不解和質(zhì)疑,再大的心痛和悲哀,再大的困惑和猜測,你都會還原生命一個本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