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意教學 以心溝通
錢廣貴,文法學院副教授,主講《廣告文案寫作》、《廣告媒體研究》等課程。從教10年來,秉承“整合優(yōu)化教學內容、摸索最佳教學方式、形成科學教學體系、提升師生雙方水平”的理念,教學態(tài)度嚴謹務實,注重師生心靈交流,強化案例式、啟發(fā)式、分析式教學,追求“掌握系統(tǒng)理論知識,模擬基本實踐操作,形塑專業(yè)思維能力,激發(fā)策劃創(chuàng)意激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風格幽默犀利,多次獲學院“最受歡迎教師”稱號,指導學生獲得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全國金獎2次,湖北省特等獎1次,獲得國內外廣告類賽事各類獎項近30次。
前沿滲透智慧啟迪
李春美,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講《食品化學》、《食品分析》等課程。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站好講臺,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出使自己崇拜的學生”為基本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通過前沿知識滲透,點燃學生智慧火把,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興趣。注重將艱深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大量不同層次的案例,生動化,形象化,提高學生興趣,加深學生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特別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通過與學生分享自己及所收集到的科研案例,引導學生學會一套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漁”、引導創(chuàng)新。
育人為本能力為重
魏薇,理學院副教授,主講《大學物理學》、《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作為一名主講基礎課的教師,她認真思考“教書與育人”、“教學與科研”、“基礎與專業(yè)”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踐行“寓育人于教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以研促教,教研相長,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基礎為本,專業(yè)添翼,拓展學生發(fā)展空間”的教學理念。形成了“教學目標強調發(fā)展能力和提高素質;教學內容凸顯前沿性和專業(yè)特色;教學方法注重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的教學風格,教學質量受到同行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曾獲校第九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并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yōu)秀獎。
知行合一 協同育人
劉雙,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她堅持“知行合一,協同育人”的理念,教學方法上,融入問題式、案例式、研討式及情景式等多元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做到“五進課堂”,即重大時事進課堂,社會熱點進課堂,重要人物進課堂,校本案例進課堂和教師實踐進課堂;課程考核上,推進“菜單式考核”,將學生考勤、討論、演講及課程實踐納入考核“菜單”;同時,積極指導學生社會實踐,促進教學的持續(xù)和深化,培育學生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懷,提升公民道德和綜合素質,傳遞社會正能量。
立足教學服務科研
羅杰,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講《分子生物學》、《生命科學進展》等課程。教學中,他一直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向著探究式教學的目標邁進。針對講授課程特點,課上大量引入生活實例和自然科學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章教學結束,通過讓學生自己寫小課題等方式促使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來總結和歸納可能的科研探究方向,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串聯?!敖萄薪Y合,以研促教”,主持國家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將最新科研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yǎng)科研思維能力。
立足“三Gong”育英才
汪文雄,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講《工程估價》、《工程預算軟件應用》等多門課程。教學中,堅持“系統(tǒng)思維、融會貫通、知行合一”,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科研課題,指導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多項,指導的本科畢業(yè)論文有多篇獲得湖北省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從入學之初的專業(yè)導學到畢業(yè)之際的離校教育始終貫徹“誠信為本、遵循規(guī)范、絕不做腐敗工程”的職業(yè)道德理念。他探索和實踐了“立足三Gong的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備足“功課”,聚焦課堂,實現教學相長;深入“工地”,走出課堂,促進工讀結合;找好“公司”,延展課堂,提升育人效果。
辛勤耕耘十八載 碩果滿枝寫春秋
牛長纓,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講《普通昆蟲學》、《昆蟲生理和生物化學》等課程。從教18年來,始終堅持“愛崗敬業(yè)、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她將自己對昆蟲學的熱愛和癡迷貫穿于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昆蟲學的熱情,使學生“愛”上昆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提問式教學,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她每年邀請國際知名昆蟲學家訪問我校,通過學術報告、做客“問學齋”、SRF創(chuàng)新實驗、論文修改等開放式教學,推薦學生赴國外留學,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優(yōu)秀人才。
輕舞飛揚藍天下 執(zhí)著追求汗水中
楊元清,體育部副教授,主講《體育舞蹈》、《太極》等課程。20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執(zhí)著于“以生為本”的宗旨,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體育基礎、實際需求相結合,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良性影響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體育、欣賞體育、享受體育,并根據個人興趣探索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崇尚“為人師,能為師,為好師”,根據教學項目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或創(chuàng)編教學內容,將時尚元素引入課堂教學,追求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我校學生獲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體育舞蹈錦標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養(yǎng)花育人播種快樂
何燕紅,園藝林學學院講師,主講《園林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學(花卉各論)》和《設施花卉栽培學》等花卉方向的課程。從教以來一直堅持“快樂教學、快樂學習”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名年輕女教師,她把教學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勇過教學關。她敢于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中提出了“引問思辯”模式;實踐教學延續(xù)傳統(tǒng),活躍“自留地”,并開拓創(chuàng)新,玩轉“九連環(huán)”,極大的提高了實驗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她的學生們說“我們種的不是花,是快樂!”。課堂外,她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鼓勵大家快樂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歡,被學生們譽為“花卉公主”。
譯以載道樂之好之
覃江華,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講《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口譯》等課程。教學中,他認為,翻譯不僅是語言符號的轉換,更是狀態(tài)的轉變和境界的提升。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逐步形成“由淺入深講翻譯”、“跟著大師學翻譯”、“綜合實踐練翻譯”、“科學研究促翻譯”等教學特色,全面提升了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技能。同時,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技近乎道的方式,既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又培養(yǎng)其翻譯理論意識,育人于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