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3 月13 日下午分組討論之后,9 個小組召集人在第三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分別向大會就討論情況作了匯報。發(fā)言集中反映了在學??焖侔l(fā)展中代表們提出的諸多建議和意見。
林雄(地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
代表們感到理工東苑實在是來之不易。當時既錯過了最佳的建房時機,也沒有建房政策,理工東苑的建成體現(xiàn)了校領導班子的膽略、智慧,體現(xiàn)了他們對理工大學傾注的濃濃深情、對全體教職工付出的深深
的愛。
我們認為,《“理工東苑”民生工程建設報告》中關于表彰學校主要領導及領導班子在“理工東苑”建設中的功績是必要的。此外,建議要營造更濃厚的學術氛圍,加大力度引進高層次人才,更加注重本科核心課程的建設及研究生教學質量的提高。
董淑乾(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
本小組代表建議應加強產(chǎn)學研結合,加快大學科技園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資源配置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注重核心課程建設;盡快確定校歌?;?,制作形象宣傳片,加大學校形象宣傳;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投入;制定吸引民間和社會資本促進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制度;細化學??冃Ч芾恚迅黝悕徫蝗藛T科學統(tǒng)籌考慮。大家一致認為“活在當下”的理工人是幸福,倡議全體教職員工用一顆感恩的心,做好本職工作,實現(xiàn)成都理工大學的安居、樂業(yè)、出彩。
羅琳曼(審計處副處長)
代表們認為上午的幾個工作報告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牢牢把握科學發(fā)展這一主題,報告體現(xiàn)了學校穩(wěn)中求進,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創(chuàng)新引領的決心和信心;二是牢牢把握深化改革,提高學校實力這一大局;三是牢牢把握改善民生,為師生員工辦實事,辦好事這一核心。特別是理工東苑的建設為教職員工解決了后顧之憂,理工人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
在分組討論中,代表們站在推進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度,就如何進一步推進學校改革建設發(fā)展、理工東苑物業(yè)管理服務、科研經(jīng)費管理、科研成果轉化、基建工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管理、年輕教師培訓、人才引進措施、學風教風、提高實驗室設備的利用率和加強崗位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謝大欣(文法學院黨委書記)
代表們表示,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在保障學校發(fā)展、償還債務等方面做出了艱辛努力。大家對“理工東苑”民生工程報告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在校領導的帶領下,理工東苑從“不可能”到“可能”,是史無前例的一項惠民工程,建議大會通過相關決議,對譚書敏書記、相關校領導和部門給予表彰,在校內傳遞正能量。
會上,代表們就學科專業(yè)建設,科技園建設,加強招生與培養(yǎng)、就業(yè)等工作的配合,基礎課和實踐課建設,校園交通規(guī)劃和標志更新,新校門建設,國有資產(chǎn)管理,加強新成華大道沿線的開發(fā)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段成(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
代表們認為,學校班子對國情、省校、校情把握準確,對學校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認識分析正確?!袄砉|苑”項目是“安居工程”、是“功德無量”的工程,應對譚書敏書記和倪師軍校長這一屆班子和相關人員為“理工東苑”項目所付出的艱辛予以重獎,應把譚書敏書記和倪師軍校長以及班子成員這種講責任、講奉獻、敢擔當?shù)木窦啊安桓嗜撕?,敢為人先”的理工精神傳承下去?br>代表們建議,應培養(yǎng)法紀和制度意識,完善黨風廉政、科研管理、教改等各項制度,努力實現(xiàn)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圍繞我能為理工建設和發(fā)展做什么、我為學院或所在單位做什么,我為學生做什么開展工作,提高“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的質量;應有敢擔當意識,代表們呼吁全校教職工不做“看客”,更不做“罵客”,要做一名好領導、好干部、好老師;把“理工東苑”的后期的裝修、物管等做好,汲取兄弟院校經(jīng)驗,真正把好事做好。
劉迅(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院長)
全組代表認為,“理工東苑”民生工程建設報告材料詳實、信息透明、實事求是,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情況讓與會代表知曉之后消除了誤會、澄清了認識。理工東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功在當下,利在長遠,功在民生,利在教育。
代表們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二級學院積極性調動的措施;科學發(fā)揮獎學金的激勵機制,開展獎助學金的相關調研;通過各種形式調動教師積極性,如新媒體評選優(yōu)秀教師等;多渠道籌措新區(qū)建設經(jīng)費;進一步提高文科的科研實力和水平;重視新運動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利用。
裴向軍(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小組代表認為,幾個報告內容詳實,數(shù)據(jù)客觀,大家就學校建設與發(fā)展各項工作暢所欲言,提出一系列建議:與成華區(qū)建立聯(lián)合工作組,推進南校區(qū)、理工附小及校園周邊開發(fā);盡快啟動大學科技園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重獎理工東苑建設與管理有功人員;建議出臺系統(tǒng)政策,結合教學、科研、學科建設與教輔工作,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適應社會需求;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工作的開展,重視學生生活與學習管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以此次機構調整和崗位聘任為契機,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
張孟英(教輔黨委副書記)
代表們的建言獻策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教育教學方面要加快新教學樓的建設步伐,加強對教學樓的管理,重視學風建設和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要建立創(chuàng)新人才引進以后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長效機制和配套措施,關心中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行政管理方面,設定建設優(yōu)勢特色顯著的高水平大學的具體指標,進一步重視校園環(huán)境問題,加大環(huán)境治理力度;民生問題方面,建議對譚書記、倪校長及在理工東苑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相關人員給予重獎,呼吁廣大教職工群策群力,共同解決目前理工東苑的資金困難,同時加強后續(xù)管理工作,加強對老僑空巢老人的關心幫助,聯(lián)合并發(fā)揮新僑人員的力量。
萬永文(后勤服務集團黨總支書記)
代表們表示,理工東苑建設工程的大力推進體現(xiàn)了我校的精氣神。大家“安了居”,應該靜心思考今后如何“樂好業(yè)”,齊心協(xié)力建好理工家園,推進學校健康發(fā)展。
大家提出,要加快相關基建工程(如藝術大樓、博物館等)的施工進度,盡早提交使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解決專業(yè)、學科結構性矛盾為切入點,在對相關專業(yè)、學科考核、評估、調整基礎上開展定編定崗;“部省共建”平臺運行良好,但還有不少值得加大力度爭取的空間;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估體系進行進一步細化,提出相關定量化指標;盡快制定出臺學校后勤管理辦法,以適應“大后勤”管理體系構架,更好地提供“三服務、兩育人”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