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開壇:育經世之才 做良師益友


  本報訊(記者 平揚 陳鑫)以教書育人為畢生事業(yè)追求,以傳道授業(yè)為自己神圣使命。從中國教齡最長的化學教授、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到南開最年輕的特聘教授周軍,從學養(yǎng)深厚的歷史學院教授南炳文到濤頭弄潮的經濟學院教授、濱海開發(fā)研究院副院長周立群,在東方藝術大樓舉行的“育經世之才,做良師益友”主題論壇上,他們不約而同成了座上嘉賓。此時,不論誰著作等身,抑或名聲顯赫,研究生導師成了他們的共同身份與徽章。
  “一個夢,讓我不停思考”
  周立群說,多年前一個關于自己學生的夢,一直激勵著自己。“我夢見我教過的一個學生,畢業(yè)很多年后卻拿著畢業(yè)證書回學校來,還對我抱怨說那就是一張過了時的紙。他們根本不能在社會上施展才華。”周立群向大家講述。
  “教給學生什么樣的東西,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條件,才能讓他們用幾年所學換取一張真正不過時的畢業(yè)證?”周立群從此思考,怎樣才能為學生作長遠打算,怎樣才算培養(yǎng)了對社會發(fā)展切實有用的人。
  “我的博士們畢業(yè)了,論文答謝詞里除了感謝爸爸、媽媽、老師、兄弟姐妹、同學,別無他人,他們生活和交際的范圍太窄了,由此我想到許多同學的學術視野也是如此?!敝芰⑷赫f,一篇答謝詞,成了他不遺余力聯(lián)系講座、邀請海外學者、推薦學生的原動力。他的學生們說,從老師那里獲益還遠多于此。
  “為人導師,得懂點心理學”
  范孫樓442房間,是歷史學院同學們“不用預約、來即敲門”的地方,據說8年來那里一直如此。歷史學院南炳文教授說:“同學們知道我每天都在辦公室,所以喜歡隨時來找我?!?br>  來找南先生的多半為學問而來?!白鰧W問、教書,我們都得時刻想著給學生多些尊重?!蹦媳恼f,“先說他的優(yōu)點,哪些地方做得扎實、哪些地方有了新意,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你看這個地方是不是還可以商量商量……”先生的謙和與巧妙贏得觀眾一片掌聲。
  “學生有什么事情都喜歡來和我傾訴,連給學生兩口子勸架的經歷我也有過。一次,我剛把聽筒拿到耳邊,那邊你一句我一句的吵架聲就傳來了,我就在這邊見縫插針地勸,勸一會兒就好了。”為人導師,還要懂點心理學,南先生對此表示贊同。
  “與導師無話不談很重要”
  生命科學院黨委書記馮小品給大家講了周軍與南開結緣的故事。經南開校友從中牽線,遺傳學界新銳周軍,實現(xiàn)了回國干一番事業(yè)的愿望,也成了南開最年輕的特聘教授。
  幾年來,他入選了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并先后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周軍的實驗室被學生們叫做“家”,他說即使自己不在實驗室,學生們也會“泡”在那,沒有人的時候極少。他的實驗室里,連續(xù)有兩位學生獲得了“南開十杰”的榮譽稱號。
  實驗室里有個佤族學生,來自偏遠地方,由于性格內向,甚至不敢和自己的導師交流。周軍說:“他科研能力強,就是不自信。我對他說,無論生活上學習上有任何困難都可以來找我?!迸c導師無話不談、亦師亦友的交流令他獲得很大教益,因此周軍要讓學生們了解到向導師敞開心胸的重要性。
“希望我的博士也能成為教育家”
  92歲老人申泮文先生的第27位博士于近日圓滿完成學業(yè)。這位博士是新疆師范大學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副院長粟智教授。2003年學校給粟智一個訪問學者的指標,幾經周折,他硬著頭皮聯(lián)系了申先生,竟奇跡般得到應允。一年的訪問學者結束時,當時已經88歲高齡的申先生欣然應允去新疆作一次講座。2004年,新疆師范大學首次出現(xiàn)了中科院院士的身影。后來,粟智考取了申先生的博士生。
  “粟老師臨走的時候,我聯(lián)系院里、所里的同事們給他開歡送會。我還送給他兩本書,一本是《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另一本講張伯苓的教育風采。我祝愿他也能成為一位教育家?!鄙晗壬M约旱膶W生,能夠好好領會張伯苓校長的精神和教育要義,踐行他的教育理念。
  申先生說:“嚴密的邏輯、精準的測算在化學研究中,已經變得必不可少。”因此他80多歲時開始學習計算機,給研究生布置與此相關的研究課題;如今他又“玩”起了博客,在那里寫下自己對中國教育執(zhí)著的熱愛與始終不減的關注。
  “我建議大家無論學習什么專業(yè),都要懂得運用計算機,學習計算機語言的精準與嚴密,可以把我們的思維鍛煉得更加聰明,而如果只懂得用電腦打游戲、聊天,就讓我們的腦子變笨了?!鄙晗壬娘L趣幽默贏得全場喝彩。